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學生社團建設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圍繞高校學生社團建設問題,重點探討和分析了高校學生社團的種類、特點和作用,并對加強高校學生社團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提出了建設的觀點。
高校學生社團一般是指在校學生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志向等因素自發組成的學生群眾團體,它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是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覆蓋面廣,輻射能力強,發展迅速,對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繁榮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學生社團的種類
我國高校的學生社團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發展起來的。目前,高校學生社團發展很快,種類繁多,活動形式多樣。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1)信仰型。這類社團是以成員的理想、信念、志向相同,基于對某種思想、學說的認同而建立起來的,如黨章學習小組、馬列主義研究會、鄧小平理論研究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小組等。(2)學術型。此類社團是以滿足成員對知識的需求為基礎,以提高學術水平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來的。如大學生科技協會、大學生心理研究會、法律協會等。(3)文娛型。這類社團是以成員的興趣、愛好相同為基礎,為滿足其成員的精神生活需要,共同切磋某種技藝而建立起來的非專業化的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的學生社團,這類社團是學生社團的主體,種類多、數量大,學生參與面廣。如歌友協會、圍棋協會、足球協會、籃球協會、吉他協會、文學詩社等。(4)服務型。也稱為實踐型。這類社團是以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勤工儉學或提供社會服務為主要內容而結成的社團,其主要目的是做貢獻、受鍛煉、長才干,不以贏利為目的。如學生自助商店、家教服務中心、星期日服務社團、各種青年志愿者協會。這四種社團,其數量和成員所占社團總數的比例各不相同,并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根據有關調查資料表明,文娛和學術型社團所占比例最大,成員人數最多,信仰型、服務型次之。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格局,主要是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以及校園文化本質規定所致。大學生正值青春年少,他們興趣廣泛,求知欲望強,活潑好動。而校園文化的突出特征是知識密集。這個特定的環境決定了閑暇時間的活動內容與社會上其他青年有所不同,學生的文娛、體育、藝術等活動在閑暇生活中占有較大比重,歌詠、體育比賽、學術講座等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商品大潮涌入了校園,莘莘學子們也受到影響,思想觀念或多或少地發生了變化,因而他們的生活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摻進了經商行為或準經商行為,學生社團中也出現了以贏利為目的的社團。
二、高校學生社團的特點
高校學生社團作為一種特殊環境下自發組織的群眾組織,與社會上其他社團相比,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概括起來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組織形式的自發性。高校學生社團是在高校有關職能部門批準的情況下,以共同的觀念、興趣、愛好、追求為基礎而自發組成的自愿參加的學生組織,是學生的自發行為,不是學校的強制行為,因此具有組織形式自發的特點。(2)成員目標的整合性。社團成員具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志同道合,彼此能從交往和活動中受益,所以社團凝聚力強,大家都能為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努力。(3)活動的靈活性。目前高校學生社團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各社團成員大都多才多藝,他們在開展活動時,形式自由,靈活多樣,時間、場所不固定,充分體現了高校學生社團靈活性的特點。(4)結構的松散性。作為一種群眾性組織形式,一般都有組織結構松散的特點。高校社團也是一樣,其加入手續簡單,一般只要口頭申請,通過朋友或同學推薦即可,退出自由,成員流動性大,社團領導更替頻繁。(5)成員的廣泛性。一般來講,高校各社團成員不受專業、年級、性別、民族等因素限制,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層次、不同性別、不同民族的學生都可能加入其中。有的學生社團成員人數高達1000-2000人,一些社團開展的活動,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在校內外影響較大。
三、高校學生社團的作用
高校社團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自愿組織和參加的各種社團活動,能較好地發揮學生加強自身素質的主動性和自我教育的功能,有益于學生在滿足自我需要的同時,通過多種渠道來鍛煉才干、增長知識、活躍思想、啟迪思維、調節性情、發展個性、實現價值,提高綜合素質。但也有一定消極影響。因此,考察高校社團文化的作用,必須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來入手。
從積極方面來講,其作用主要有:(1)社團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容。學生社團文化涉及到多方面內容,既有政治的、經濟的、文藝的,也有具體生活方面的;既包含了學生心理品質、感情意志、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內容,也涉及到了他們的具體行為。因此,社團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繁榮了校園第二課堂,也有利于促進第一課堂的建設。(2)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品德的修養,培養集體主義觀念,促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社團成員通過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動,諸如政治理論學習,人生價值討論等活動,能激發他們的政治熱情和愛國熱情,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和集體的力量;能自覺地規范言行,培養社會公德,領悟做人的道理。(3)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根據專業特點組建的學生社團,社團成員通過參加知識講座、參觀考察、義務服務等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而且還能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服務于社會,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4)有利于大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鍛煉,增強社會責任感。高校的學生社團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社會的廣闊舞臺。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過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國情民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更加發奮學習。
其消極作用方面主要表現為:(1)個人主義、小集體主義思想滋長。學生社團是一種自主文化,因而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青年人偏執、易走極端的心理作用下,容易發展成為“個人至上”的“唯我主義”,對學生的成長不利。(2)現實生活中,學生社團功利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或是為顯姓揚名,或為撈取實惠……這些庸俗化的做法,對有些社團成員影響較大,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3)活動頻繁,不利于大學生的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大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好正常學習與課余活動的關系,社團活動過于多,導致喧賓奪主,荒廢了學業。
四、加強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幾點思考
目前,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總體上是好的,它們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高校的有關職能部門和領導、教師,必須對其加強引導和管理,使其健康地發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社團文化建設的基礎。要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團意識,處理好學習與社團活動的關系。學生的天職是學習,這應該是學生整個生活的立足點,參加社團活動的前提是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應對社團文化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在政治觀上,應加強民主教育,反對社團本位、社團至上的小團體主義;在經濟問題上教育學生正確、合理使用經費,注意培養廉潔作風,反對鋪張浪費甚至貪污等丑惡行為,樹立正確的經商觀念,遵守商業道德,反對弄虛作假甚至靠“坑蒙拐騙”來取得錢財的行為。其次,做好管理工作是搞好社團文化建設的保證。社團具有連續性、一貫性特點,建立系統的社團管理制度,如社團審批制度,社團組織章程,社團財務管理制度等,可以使社團活動有據可依,有利于社團的健康發展。同時應建設高效的管理隊伍,明確社團管理的歸口領導職責,避免由幾個部門共同管理,流于形式,手續混亂局面。第三,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是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關鍵。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社團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指導思想和相關政策上,都要體現支持和鼓勵學生社團的發展,為學生社團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要真正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學工部門、教務處、團委要把有關工作與加強學生社團建設相結合。最后,在學生社團建設問題上,應注重從總體上把握社團發展的方向,加以正確引導。突出重點,鼓勵特色,在引導學生社團建設時要結合學校的特色和專業特點,重點建設一批有特色的學生社團,使他們成為學校專業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使高校的學生社團在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發展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引導學生社團走出“經院文化”,融合了社會大文化?,F代大學生與社會之間有一定距離,學校應該借學生社團這個途徑增加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使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生活,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利于將來走上工作崗位。
總之,學生社團作為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正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只要我們抓住學生社團的特點,對學生社團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高校學生社團必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必將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