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師數碼鋼琴集體課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大,高校招生數急劇增加,鋼琴教學中傳統的“一對一”授課方式并不能完全滿足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需要,而數碼鋼琴集體課能充分實現資源共享,使整個教學過程更為簡練、流暢,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碼鋼琴集體課手段能力
一、引言
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鋼琴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高師教學中的基礎課程,與視唱、樂理、和聲、曲式等理論課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它作為一門必修課,只開設兩年,兩年后除少數人通過考核繼續選修或主修鋼琴外,大部分學生在第三四年只能選其他專業,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每一位高校鋼琴教師所應考慮的問題。
高師鋼琴教學所面臨的教學對象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
1、均為成年人,有著不同于兒童生理、心理和智力特點;
2、鋼琴彈奏基礎與能力有較大差異,學生條件參差不齊,從未學過鋼琴的“白丁”大有存在;
3、“來者不拒”,凡進校的新生,人人必修鋼琴,手的條件無從選擇;
4、課程繁多、負擔沉重,練琴時間少。
高師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學生打下必要的鋼琴基礎,使之具備一定程度的彈奏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相應的應用能力。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采用傳統的“一對一”教學,無論是從師資、教學設備,還是教學質量上都會帶來很大的壓力,這就從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們每一位高校老師必須選擇好一種合理而有效的教學模式,而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出現,無疑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
二、數碼鋼琴集體課
數碼鋼琴集體課是傳統鋼琴教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新型鍵盤學習課程,主要采用“一對多”集體課或小組課授課方式,即一名教師一次性地同時面對眾多學生進行授課,尤其適用于學習鋼琴的初級階段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特殊階段。它的出現,不僅是“一對一”教學的補充,更是現代音樂教育在方法、思想上的一個突破。
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1.有利于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和具有規律性的知識,減少了知識講授的重復,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鋼琴彈奏技巧和方法的同時,聽覺、視譜、視奏、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等音樂素質訓練和能力得到全面培養;
3.有利于各門知識的融會貫通、綜合利用,能將視唱、樂理、鍵盤和聲伴奏及其他音樂課程中的基本知識溶為一體;
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受益;
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將每次回課作為舞臺實踐,對提高身心素質有一定作用。
三、具體實施方案
1.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相結合的原則
鋼琴教學過程中,必須貫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相結合的原則。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蓋在關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地講,學生默默聆受。”因此,如何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師生的能動作用,才是教學得以正常發展的關鍵。
在鋼琴集體課中,教師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多查閱音樂文獻資料,多聽有關的音樂錄音,對作品能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對比的方法,相互交流,在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自學和教學能力。
2.集體授課、分組授課和個別課相結合的原則
鋼琴課作為一門專業技能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采用合適的方案來教學,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集體課
主要講授鋼琴教學中一些共性的和有規律性的理論,例如鋼琴的發展歷史,發音原理、性能,正確的彈奏姿勢和基本奏法,鋼琴教育的基本知識以及作曲家介紹及作品分析等。這種方式采用共性的訓練,使學生在感性訓練的基礎上增加理性認識,同時也促使教師研究理論,用嚴謹的理論來指導教學。
(2)小組課
主要是將程度相近的學生按初、中、高級分組,分?e選擇相應的教材,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揚長避短,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吸取,得以提高。這種方式提倡互學互幫,互教互學,在實踐中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師生互督,教學相長。
(3)個別課
主要針對學生各自情況開設,這樣有利于深入、細致地解決每一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這種方式提倡開放式,采用自由聽課和公開教學,將教師的傳授式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
在鋼琴教學中,并不是孤立地采取其中一種方式,只有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各自的優勢。
3.基礎訓練與舞臺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在鋼琴教學中,必須重視基礎訓練,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眾所周知,鋼琴的彈奏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如果不重視基本功和基礎知識的訓練,是很難學好鋼琴的。基本功訓練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學生也許會認為這些內容很枯燥,很乏味,可它卻是彈奏大小型樂曲的基礎性工程。許多基本功的訓練包括音階、琶音、雙音、和弦、八度、踏板等等,都是在樂曲中被大量運用的,是表現
音樂的手段,學生只有在掌握了這些基本內容的彈奏技巧后,才能將一首鋼琴作品完整地演繹出來。
在數碼鋼琴集體課中,可以將課堂作為一個舞臺,鼓勵學生把每一次回課當成是舞臺實踐,演奏活動既是學生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展示,又是對學生心理活動的一次考驗,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克服緊張情緒,建立起全神貫注、充滿自信的演奏狀態,通過這樣的相互觀摩,學生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增強音樂感知力和表現力。
4.鋼琴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原則
在數碼鋼琴集體教學中應當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結合多媒體教學。例如在介紹貝多芬及其作品《F小調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時,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設計三個演示模式:貝多芬簡介、作品分析、名家示范。在介紹貝多芬時,多媒體可將文字、聲音和圖像集成一體,使學生通過自然、逼真的影像獲得對貝多芬生平的了解,為進一步理解樂曲奠定了基礎。在“作品分析”中,可以借鑒音樂院校著名教授的講解,對作品產生的背景及其曲式結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樂曲的情緒和掌握處理音樂的方法、手段。最后,在“名家示范”中,完整演奏全曲,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整部作品。
實踐證明,多媒體鋼琴課件的運用,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培養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能力和提高處理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方面是非常有益的。
四、數碼鋼琴集體課中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
作為從事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教師,在兩個學年中要將鋼琴演奏技術、歌曲伴奏和鋼琴教學法等內容集中進行,并保證一定的教學質量,有很大難度,因此在教師素質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備高尚的師德與愛心
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教師具有更高的道德水準,更大的感召力和更深遠的影響。對于鋼琴教師來說,愛崗敬業,為祖國培養鋼琴教育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充分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要關心、愛護不同素質的每一位學生,從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出發,多鼓勵學生。
2.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在未來教育中,由于信息資源的爆炸及全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身為一名高校鋼琴教師,除了一般的和聲、曲式、復調音樂理論基礎外,還要有實際演奏和伴奏的能力與經驗,掌握即興配伴奏的原則和規律,這樣才能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
3.在教學中學會教學
鋼琴教學作為一門藝術學科,既有其系統、高深、艱難的一面,又有其即興、靈活、偶然的一面。不是學過幾本“鋼琴教學法”,聽過幾節專家的課或者教過幾個學生就算是會教了的,這要靠長期的磨練和經驗的積累,才能逐漸摸索出來。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角色有時就如“醫生”一般,面對不同的“病人”,要開出不一樣的藥方,對于條件不同的學生,也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例如,指尖關節容易塌陷的學生,應多采用斷奏的方法,把力量落下去,找到指尖關節的支點;掌關節較緊的學生,應加強高抬指的練習,將掌關節打開,把力量送到指尖上去;手指細長又軟的學生,開始時不要過分地強調力量,也不宜過多地做高抬指練習,其重點應是訓練把手指組織起來,尋求手掌的平衡感、整體感和穩定性。
總之,數碼鋼琴集體課作為鋼琴教學的一種新型模式,它的產生順應了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與發展,是鋼琴教學改革中的一大突破,但由于還處于早期的摸索階段,仍然面臨著許多質疑與挑戰,它的發展與完善是將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過程。正確認識數碼鋼琴集體教學的必要性,通過改進教學設施、優化教學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引進國外成功經驗等措施來加大其可行性,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則數碼鋼琴集體課必定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參考文獻:
①《高師鋼琴教學改革與鋼琴集體課問題初探》.何穗寧——《藝術百家》2004年第一期。
②《面向21世紀的高師鋼琴教育》.周奇迅——《樂府新聲》2002年第1期。
③《怎樣提高鋼琴演奏水平》(三)——華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