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校企合作的可能性
1.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的現狀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和不斷攀升的畢業生數量,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一方面用人單位表示找不到“合適”的畢業生,而另一方則是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但長期以來,我們國家培養的學生大多比較重視對教育理論的培養,但實踐能力強,技術型人才卻并不是很多。很多學生在畢業后面對著眼前的實物,空有理論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操作。目前社會正急需要大批能夠將科技理論成果轉化為物質產品和實現生產,服務型的技術型人才。
2.解決方法
以上看似兩個矛盾,但如果高校能夠按照企業所需的人才進行人才的培養,即校企合作辦學,這樣矛盾也就比較容易解決了。教學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高等職業院校按照企業需要開展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使企業在分享學校資源優勢的同時,參與學校改革與發展,使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
校企合作實際上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由國際普遍認同的學校和用人單位合作培養學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Education演化發展來的。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影響,職業教育需要行業的參與和配合,這是世界性的發展趨勢,也是中國大多數的職業院校所探索的一條辦學之路,職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三、校企合作的施行
實施校企合作,企業可以根據自己對人才的需要來設計獲獎的要求,吸引和激發大學生學習積極性,有目的地干預人才的培養目標和過程,使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逐漸向人才市場的需求靠攏,向企業的需要靠攏。為企業培養適合企業的畢業生,目前在我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訂單式培養
“訂單式培養”是一種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在大學內短期設置相關專業及相關課程,招生時與企業簽訂聯辦協議,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用人單位的新型人才培養方式。
訂單式培養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不同于以往的學校根據自己本學校的情況單獨的制定教育計劃,而是由用人單位和學校共同制定,校企雙方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學院在三年制的教學計劃設置中,除了基礎性和綜合性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以外還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特定的實踐技能培訓,使人才培養更具有崗位針對性,等學生畢業后就可以直接上崗工作。這樣的高職院校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職業學院文憑低畢業生就業難,用人單位招聘適合的技能人員難,學校就業率低,家長擔心子女找不到工作的難題,實現了學生,用人單位,學校,家長的“四贏”。
(二)工學交替培養
“工學交替培養”是一種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企業生產實踐與學校學習相互交替,學用結合,半工半讀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學生在校的三年時間,學校會把每學年分為學習學期和工作學期,工作學期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半年后再回到學校上課,讓學生較好地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結合起來。在“工學交替”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在企業實習期間,依靠自己實習勞動所得,解決學習期間的部分學雜費、生活費及其他支出,企業同時可以對優秀的學生進行建檔跟蹤管理考察,等學生畢業后,學生和企業雙方雙向選擇就業。(三)產教結合培養
“產教結合”培養模式,是指學校或專業部(系)組織的與專業教學相關的技術服務、生產和科研協作等。即發揮學校先進的設施設備和專業師資優勢,加強校企合作研發,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相關的科研難題,產業和教育緊密結合,教育以產業為導向,產業以教育為依托。具體的培養模式有投資合作式,引企入校式,產學研結合式,企業簡單技術勞動補充與實習相結合式等。
四、校企合作中的教師及學生
(一)教師角色技能的轉變
校企合作中的教師角色已經不是簡單的知識層面的傳道授業解惑,除此之外還要了解企業知識文化,多接觸企業,能夠勝任某一行業的工作崗位的教師,即一專多能的“雙師”型教師。另外,教師在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以外,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使學生及早懂得職業教育的重要,及早選擇未來的專業。向學生傳授企業的文化,能夠讓學生在學校中就接觸到企業文化,接受企業文化熏陶,除了培養學生在某一行業具備一定能力,適應企業某項工作以外,還要具備高素質,愛崗敬業。
(二)學生心態的轉變
很多學生家長認為讀了大學工作就是要坐辦公室,做“白領”一族。正是這種心態束縛著畢業生的就業,只有社會有需要,就有就業之地,工作是不分貴賤的。對于畢業生,最重要的是一個心態的轉變,在工作中的指標是“能不能勝任”,而不是文憑,要珍惜工作的機會,學習鞏固技術,積累工作經驗和建立良好的人脈關系,而不應該盲目地追求工作環境和高收入。職業院校的學生有技能上的優勢,就應該從自己專業入手,抓住優勢,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打好專業基礎,真正成為一個不怕吃苦、迎難而上,技術過硬的工作者。五、有關校企合作的問題與思考
雖然校企合作中有許多好處,但我國的校企合作歷史不長,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講當前校企合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校方面
目前在農村和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內陸地區,高職院校打著“訂單式培養,入學等于就業”的旗號,只求數量不重質量,學生就業后,才發現用人單位存在工作環境差、工資發放不及時等問題,給學校及學生帶來很惡劣的影響。
在針對企業實行“因企施教”方面,雖然學校針對企業實行相應的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計劃和教學方法,但是這也意味著學生過早確定就業方向和崗位,一旦就業形勢走向與預期不同,畢業生就變得很被動。
(二)企業方面
校企合作處于自由化狀態,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企業難以承受學生頂崗實習的安全風險,其中最重要的是實習生的安全問題,越是實習生出問題的機率越大,但是對于相關的責任認定問題,使企業對校企合作望而卻步。另外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自認清高,知識、技能水平的職業道德都不滿足企業要求,眼高手低,對工作沒有正確的認識,有的實習生不打招呼就離職,甚至結伙離職,給企業帶來的很大的壓力。
(三)解決方法
職業院校應加強對學生責任心、職業道德、價值觀的教育。院校應當在送學生實習前對學生進行指導,介紹企業文化、規章、如何在企業做人、做事等,學生盡快實現角色轉變。將實習生的實習成績和鑒定納入學生監督、評估內容管理范圍。保證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企業對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滿意率。另外,在合作對象方面學校應慎重選擇。開展校企合作必須以人為本,切實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為學生發展服務,并對企業進行綜合評估,確認其辦學資質。此外還需要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政策,為明確職業院校、企業和政府部門職責,預防學生在實習期間意外傷害事故,保護企業商業秘密,進一步開展校企聯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促進校企合作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六、結束語
當前,國家給職業教育提供很好的平臺,實施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職業院校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職業學校要抓住機遇,積極主動的獲取市場信息,主動與企業聯系,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在專業建設的各個環節實施產教結合,增強專業的社會適應性。校企雙方互幫互助,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強技能的人才,校企合作才具有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炳勇,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實現校企合作新突破[J].
[2]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3]許春樹,侯潔,走工學結合道路,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4]曾金傳,郭秀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要素分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5]馮建華,堅持校企合作方向深化職業教育改革[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6]黃堯,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產教結合經驗交流會上的總結講話[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論文關鍵詞: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訂單式培養工學交替培養產教結合培養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更新,現在“校企合作”的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培養學生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