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學生探究性學習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存在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學院197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及部分學生的訪談,了解學生學習動力現狀,分析學生學習動力心理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在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全社會大力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更多的學生愿意走進大學,進行學習。高校的擴招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在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目標中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產業為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為關鍵,加快培養社會緊缺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因此如何促進高職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是有關專家領導關注的重要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洛厄爾研究表明: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弱與其學習效率的高低呈正相關。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使其行為朝一定的學習目標正常發展的內在過程或心理狀態。我院是為國家航海事業培養第一線職業技術人才的高等院校,分析學生學習動力心理問題,對于學生管理模式提出有效措施,對于學院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過程
根據這一特點,本研究采用自證編的針對性較強的關于學習動機的調查問卷。問卷在2009年5月中旬發放,收回有效問卷197份。問卷共25題,其中包括學習動機10個,學習必趣5個,學習目標5個,學生基本情況5個。選擇項為“是”“否”,并以“1”“0”進行賦分。問卷錄入計算機后采用SPSS10.0進行計算。
個別訪談采用自編的結構化的提綱進行,內容涉及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學習興趣等方面。訪談學生人數為5名,采用ANN3.0錄音筆進行錄音,訪談之后進行訪談內容的文字錄入和整理。
三、研究結果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高職大學生學習心理存在如下問題:
(一)大多數學生沒有明確且科學的學習目標。
近50%的學生學習是為了大學文憑,將來找一份工作為擇業所用。他們沒有長遠的學習目標,比較實際,學習上不打算下工夫,喜歡投機取巧。
將近20%的學生學習目標較為模糊,認為上學是應付教師、應付家長、學習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責任感和緊迫感。每日糊里糊涂、得過且過。
近15%的學生的學習目的較為實際和明確,即成為未來工作崗位上的有用人才,他們的求知欲較強,學習積極刻苦。
也有近15%的學生學習目的是為了自身未來的前途而讀書,或是為了將來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或是為了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深造。
(二)學習興趣較單一
大多數的學生學習興趣單一,只在喜歡的科目上下功夫,對于不喜歡的科目放任自流。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對于相關知識的涉獵較少。學生不善于利用學校的資源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進行學習。
(三)學習動機不強
81.6%的學生如果別人不督促,自己很少主動學習。
76.3%的學生讀書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提起精神。
58.9%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知識不想弄懂。
88.4%的學生希望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時間,成績也會超過別人。
72.3%的學生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四)學習適應能力不夠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在進入大學以后,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同時大學的學習方法與中學存在一定的差異,大多數同學無法較快地適應大學生活,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討論
(一)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原因探討
主觀原因
1思想因素混雜,學習觀念模糊
部分學生把學習僅僅看作是為了應付考試,混個及格,獲得文憑,為謀職取得一些資本,因而在學習上不愿思考、不求甚解,只希望找到考試的捷徑。也有部分學生因為專業是父母、老師替他選的,并非自己的意愿,所以不想學習。還有學生認為緊張的高中生活已經過了,到了大學就應該好好輕松,他們認為培養社交能力,廣泛交友比學習知識更重要,至于學習可以放一放。
2價值取向茫然,學習目標不明
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沒有了升學壓力,便沒有了奮斗目標。他們中有的認為大學時代是談戀愛的黃金時期,于是,談戀愛又成為新的“奮斗目標”,但當他們被問到畢業后如何工作、今后如何發展等問題時卻表現出茫然和無知。還有部分學生在專業學習、課程實踐以及擇業就業等方面遇到困難,又不知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阻礙了他們正常的學習進程。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削弱了他們的學習動力。
3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
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主體是高考錄取的學生,也有部分中職生和技校生,一般來說他們的文化基礎相對較弱。上課聽不懂,跟不上老師的課程進度,課下不會學,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等,這些是導致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客觀原因
從學校方面看,高職學生對于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安排頗有意見,認為課程設置及教學安排無法使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缺少電腦知識普及講座及專業就業前景講座等學術活動,以及在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加強社會實踐等方面缺少機會。對于教師教學情況,部分學生,認為不夠生動,不夠吸引人。
從社會方面看,社會上對高職教育也存在不少誤解,認為高職教育是低層次的、不正規的高等教育,高職學生都是一些較差的學生等。再加上就業形勢的嚴峻給部分學生造成的壓力過大。很多學生在學習問題上會流露出無助、氣餒等悲觀情緒。
(二)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策思考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遠大志向和抱負
強勁而持久的學習動力來源于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學校應從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應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命運聯系起來,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引導他們樹立遠大志向和抱負,教育他們要通過學習過硬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作出貢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創新思維。
探究性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創造知識的能動性。從學習方式來看,它注重對學生的發展思維的訓練,是一種“過程性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是解決模糊領域的問題。探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對教師和教科書中的知識批判吸收,從中發現問題,發展知識,開發創造力:在學習過程中研究知識,深入挖掘知識。超越現有知識范圍,培養獨創力,解決新問題。而老師的作用主要是啟發研究,誘發才能。因此教師應接納學生的差異,善于發現學生的個人優勢,鼓勵多動手、多觀察,多創新。
3、改革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高等職業教育自從誕生以來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即學科中心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組織的編排上從維護學科的邏輯結構的嚴密性出發,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不強調綜合性和實用性。由于培養定位的差異,這種模式并不能滿足高職大學生的學習需要。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源于需要。要適應高職大學生的學習需要,應將學科中心模式調整為“能力中心模式”在教學內容上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不是按照學科要求來設定而是按照適應職業崗位的能力來計劃。基礎課應扎實,應增加實際操作的比例,使學生畢業就能上崗。
4、加強學校管理,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增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專家講座、學生主題班會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學風。加強學生學習紀律管理,嚴肅考風考紀。使學生通過真實的學習獲得好成績,而不是投機取巧。這樣能夠促使廣大學生形成積極學習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