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教學教師轉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以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深入,著重闡述了教師為適應新教學而在角色方面必須要做的轉變,從而為“大眾數學”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
關鍵詞:大眾數學角色多媒體教學
0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漸入校園,從而使教學模式由“教師+(一本書+一支筆+一塊板)+學生”這種傳統典型教學模式向“人腦+電腦+網絡”地現代媒體教育模式轉變。作為一個從事基礎教育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研究如何利用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啟蒙教育。
數學教育“大眾化”,使所有學生都享受高水平的數學教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數學教育所一直追求的目標,這是由社會主義中國的教育性質所決定的。“大眾數學”思想的基本含義包括:①人人學“有用”的數學。②人人掌握數學。③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種思想是以人的生存發(fā)展為目的的數學教育思想。而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必然支持“大眾教學”教學思想的實現,但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畢竟只是一種資源或教與學的先進工具。工具的效益發(fā)揮取決于教師,學生如何利用這一教育技術為教和學服務。特別取決于教師以何種觀念為指導,用怎樣的方式組織設計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全新的教育技術手段要求教師是以新的觀念去建構,利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因為多媒體網絡作為教學手段只有和新觀念、新方法的有機結合才稱得上創(chuàng)新的教育技術。小學數學本身包含了豐富的創(chuàng)新教育的元素,但創(chuàng)新教育的橋梁是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而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是教育創(chuàng)新的載體。為把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作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橋梁,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yōu)閯?chuàng)新教育的主戰(zhàn)場,教師必須從三方面實現角色的轉變。
1觀念系統的角色更新
教師角色轉變的前提是觀念系統的轉變。教師首先要樹立新的目標觀念和對教學的評價體系,小學數學教學要體現“大眾數學”的思想,更要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目標。教學中追求全面發(fā)展與學生獨特才能相結合,面向全體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修養(yǎng)。另外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師生觀念,教師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他不是權威,而是學生的學習的服務者、輔導者。在教學過程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對權威(包括教師)做出科學質疑、爭辯乃至批評,允許課堂內外師生智力對抗和思維撞擊,這種民主平等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
1.1確立整體發(fā)展的學生觀。教師應對學生認知、情感體驗、行為培養(yǎng)等進行全面關注。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學生在認知領域內應達到的水平,而且要考慮在獲取知識中其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行為調節(jié)等應發(fā)生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在現實情況下應達到的水準,而且更要關注對他們的未來發(fā)展產生深刻影響的素質和能力,如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精神、合作態(tài)度、感受和欣賞能力、科學的態(tài)度和思維品質等。
1.2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現。教師要努力營造積極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求異思維,激勵學生以獨立的角色、建設性的姿態(tài)對教師作出科學性的批評,形成師生相互交流、其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現代型“師生場”。
1.3樹立理性的教師權威觀。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渠道、廣泛攝取知識與鍛煉思維的機會,因而他們也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學科領域領先于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常跟筆者談及他們從網絡信息中獲取的一些知識與信息,其中有很多對筆者來說是全新的感受。“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態(tài)度,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自覺接受學生的“教育”,并把自己置于終身學習的地位。
2能力系統的角色更新
在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造性的重組教學內容,將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滲透到數學教學過程中,那么教師必須有以下能力:
2.1設計出頗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方案的能力。
2.2永遠追求新知識和不懈于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更高級的根源于教育實踐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chuàng)新能力。
2.3及時處理信息的能力。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基礎的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信息豐富,瞬息萬變,真?zhèn)坞y定,良莠不齊,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具有熟練地從網絡的各種載體中獲是信息,選擇信息,并有效使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的能力。
3方法系統角色的更新
3.1用在導入新課時,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是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的名言。然而,數學課本呈現知識缺乏動感、枯燥無味,小學生生活經驗又少,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那么,如何才能將學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學習新知識上來呢?這時,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來營造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以導入新課,通過有趣的故事畫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造成了強烈的懸念,學生疑中生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始新知識的學習,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用在學習新知時,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要點,降低教學難度。教學手段要為教學目的服務。從具體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出發(f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直觀、形聲結合、視聽并舉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而且能實現異地通訊和資源共享,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3.3用在學生思維遇阻時,以利于學生形成豐富的表象,完成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理解后的愉悅是認知活動完成后產生的精神享受,這種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后表現出來的情感是學生學習情感的高級形式。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遇到困難,思維受到阻礙,這時利用多媒體適時巧妙的演示,通過誘導、點撥,使學生溝通遇阻的思維,從而突破思維障礙。
3.4用在揭示規(guī)律時,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系統的認識。教材在揭示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一般把推導過程分成:教學材料、實驗或思考、數學結論三個層次來表述。在教法設計上,這時如果發(fā)揮多媒體網絡的優(yōu)勢,利用網絡的實驗模擬功能,想方設法把導出公式的抽象邏輯思路,變成學生的“可見”思路.步步引導,環(huán)環(huán)推進,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變化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實現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轉化。
3.5用在課堂練習時,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技能。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發(fā)展智力的活動,利用多媒體網絡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既鞏固了新知識,又發(fā)展了思維,還反饋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在練習中,利用多媒體網絡,可以調節(jié)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勞,煥發(fā)精神,讓他們利用自己的無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識。計算機的反饋再次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達到了擴展思維,提高練習效率的目的。利用多媒體網絡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練習與計算機的表揚和鼓勵中不斷進步。這種獨具特色的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fā)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好”。
3.6用在課堂小結時,以幫助學生能學以致用,發(fā)散思維。一堂好課,不僅需要有的開始,還要有完美的結尾,“善始”還須“善終”。如果說引人入勝的導課藝術產生“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那么,巧妙和結課藝術則能達到“課雖終,意未盡”的境界。一堂課的最后幾分鐘正是學生大腦疲勞,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時候,這時,如果老師善于利用多媒體網絡來組織教學,就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重新進入活躍狀態(tài)。
因而教師只有全方位更新角色,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搶占教育的制高點,抓住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