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信息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實踐
開課前,我在所教的學生中進行了調查,其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學習過,還有一部分同學家中有電腦,他們對于教材中的內容相對比較熟悉,甚至有的同學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參加過培訓,而另外一些同學則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一個班的同學計算機應用水平懸殊。
為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我采取了“提出任務,學生自學,教師輔導,歸納問題,集中講授”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
教材的內容較淺,并且配有大量的圖片,通俗易懂。我要求學生在每次上課前預習,上課時充分利用45分鐘的時間實踐,我進行輔導,發現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講授。
例如:在學習Windows的基本操作時,用3課時的時間來完成這部分的學習任務,同學們以教材為依據,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允許跨進度學習。一節課下來,許多機器的桌面背景改的各式各樣,圖標的大小、窗口和文字也被改容換貌,鼠標指針的形狀各異,有的任務欄隱藏了起來,滿桌面的文件夾和快捷方式,學生完全陷入到一種自我創作、自我欣賞的境界里,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愿望完全激發起來,從而加快了學習的進度。同時,同學們之間也形成了相互促進的局面。例如,一位同學對鼠標進行了“顯示指針軌跡”的設置,其他同學使用這臺機器時,覺得鼠標后面拖著一個尾巴,既慢有別扭,就向老師求救。我告訴他們怎樣設置,并趁機講解鼠標的其他設置。有的同學問:“老師,我的Word文檔的界面怎么和別人的不一樣?”原來是工具欄被隱藏了,我就借機給大家講工具欄的顯示和隱藏。有的同學看到別人Word文檔中插入的剪貼畫,很感興趣,我就趁機講解如何在Word文檔中插入剪貼畫、圖片文件、藝術字和文本框,這樣,按照word本身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教學有很多優點,學習過的內容和沒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也很好地避免了教師講解錯亂問題,學生練習時也很方便,同學們很快就接受了。
又如以學習“游覽Internet”這一節時,如果按常規教學,一般是先講一節因特網基礎知識課,向學生灌輸什么是瀏覽器?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什么是?……幾個名詞解釋下來,學生可能早就厭煩了。而對沒有上網基礎的同學,也嚇得不敢上網了。如果接下來再講搜索、下載等操作,已經上過網的同學不用老師講他也早已會操作了,而沒有上過網的同學,看著那么多的內容,怎么也掌握不了。學生們對這種課自然會感到索然無味。于是,我讓學生準備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習主題。如“永遠的巴喬”、“德國世界杯”等,然后讓學生欣賞圍繞這些主題制作出來的電腦文檔。這時學生自然會問這些材料哪來?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去網上查閱資料了,并向學生傳授如何“打開瀏覽器”、“在瀏覽器的地址中輸入網址”和“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這三點主要操作技術,讓學生圍繞自己的主題去搜查資料。
第二節上課時,學生自然會繼續查找與學習主題有關的資料。隨著資料的增加,學生很快提出如何將好的資料保存下來。這時我就講解下載文字、圖形的技術操作,傳授如何下載自己喜歡的網頁的方法。課后要求學生最終確定自己的學習主題,并以書面形式交上來。
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主體,因此,將學生分成若干個教學組,在組內合理安排在學習上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因為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可操作性,十分有利于學生的操作。小組成員中的學生可共同完成保存主頁、下載文件、保存圖片、搜集相關信息等(我在任務評價機制中特意加重了這個部分的分值)。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完成任務的合作意識,又為了個體發展提供了空間。
接下來的課,可以根據學生查到資料,通過字處理軟件(如Word或PowerPoint)整合成電腦文檔。在整合過程,遇到什么障礙,就講解相應的技術操作來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給給出學習評價,建立適當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使其能順利完成整合制作電腦文檔的任務。
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課堂效果
隨著課程的發展,我每節課講的內容雖然很少,學生卻忙的不得了。他們發現這種形式學習強度非常大。那些以前只會上網聊天玩游戲的學生,雖然制作上速度會較快,但老師可以在學習研究方向和深度上,給他們更高的要求。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是平時上課輔導的重點,操作基礎較差的同學的作品制作要求也相對低一些。事實上,電腦基本操作是建立一個文件夾、復制與粘貼、保存一個文件等。通過一對一的指導,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也能很快掌握這些基本操作。而對于上網、搜索、下載及Word制作上的操作,即使這些同學當時未掌握,但當他要用到的時候自然會去問周圍的同學,因此這些同學如果在主題內容的策劃上下點工夫,單元成績不一定比操作熟練的同學低。
學習信息技術課的動力是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搞活課堂氣氛,鼓勵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每逢節日,我號召同學們去完成一項作業,用所學知識制作一張賀卡,送給老師及親朋好友。同學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和練習了Windows、畫圖、Word和PowerPoint等軟件的使用,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許多新問題。我就趁機向全班同學講授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的驅使下,同學們很快就能完成學習內容,并且在實踐中解決了一個個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積極性。
摘要:中學的信息技術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創新能力?本文提出了“提出任務,學生自學,教師輔導,歸納問題,集中講授”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教學法信息意識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已正式列為我國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對這樣一門為適應信息時展需求而開設的新課程,迫切需要相應的教學策略研究為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很多教育專家呼吁要將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對學生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而不宜簡單地作為一門單純學科開展教學?!叭f萬不能把信息技術教育按照學習一門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那將窒息孩子們的創造力”。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中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