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綜合實踐課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綜合實踐課與學科課程在內容、形式、目標上都是互為補充、有機滲透、彼此促進的關系。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手段,以實踐性、自主性、創作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綜合活動內容構成的課程。因此其目標應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即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確定三維的目標體系: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技術與能力,知識與理解。即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具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具有較強的認識自我與選擇學習的能力、生活與發展的能力,形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懷。而且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學習與研究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而逐步形成科學的認識觀,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只有這種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定位,才能讓教師與學生對自己要獲得的學習結果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指導教師更好地設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
二、綜合實踐課的適宜性實踐主題
綜合實踐課是基于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是基于學習者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強調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及學生經驗整合的課程,表現為活動主題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種學科的,應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所在,即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跨學科任務,所以實踐課題的選擇設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題來源的生活性
對學生來說,來源于他們實際生活中的課題首先是具體的,即是可見、可及、可感的。真實的生活容易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經驗基礎,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同現實世界建立聯系,從而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為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生活責任感提供了條件與可能。其次,真實的生活主題往往不單純屬于某一學科,而是打破學科的界限,必須綜合各方面的知識才能解決。一個主題多個領域的綜合實踐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得以實現提供了開放的環境和空間。
(二)主題內容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綜合實踐課的選題只有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動機,從而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參與實踐過程的體驗才是真實的、愉快的,而且學生容易克服和戰勝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最終實現課程目標。
(三)主題目標的開放性
綜合實踐課與學科課程相比,更注重情感目標和全面發展,所以其選題在條件與結論上都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即不確定性。也就是每個活動主題應有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這樣,思維水平、知識水平、生活經驗不同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程度不同的成功和體驗。
(四)主題難易的適中性
綜合實踐活動選題的太難或過易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實踐積極性,有礙于實踐活動的持續與完成,因此在選題的難易上應根據贊可夫的“最近發展區”來設計,找準選題的切入點,即找準“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憑借他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生活中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三、綜合實踐課的良構性實施環境
良構的實踐環境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得以實施完成的保證,它主要包括時空的靈活與開放,形式的豐富多樣,師生的平等與協作,以及資源渠道的暢通等。
(一)時空的靈活與開放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生活性、開放性及趣味性決定了在實踐活動的時空上要具備靈活和開放的特點。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更著重于課程實施動態運行過程中學生多方面經驗的獲得,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心理活動是獨特的,所以,活動前預設的時間、場所難免發生變化,所以說靈活、開放的時空會有利于發展性目標的實現。(二)形式的豐富多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及外顯的自主參與活動的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主張一切有利于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和實踐欲望的形式,強調多種感官和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動組織形式的豐富多樣,如班級、小組、個人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獨創意識。有利于學生體驗困難和成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鍛煉。
(三)師生的平等協作
綜合實踐活動中應體現學生是學習和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是組織著、指導者、合作者、實踐伙伴,教師處在學生們的中間,同學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學生在平等、自主、和諧的氛圍中學會提問、善于交流、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累經驗。
(四)資源渠道的暢通
豐富的課程資源、實踐環境和暢通的使用渠道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目標達成的重要條件和有力保證。除了網絡資源和學科課程資源外,還有廣泛的社會環境資源,教育管理部門要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意義與價值的宣傳工作,使全社會達成共識,積極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為學生提供環境資源、社會資源、資料資源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校、學生與社會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綜合實踐課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及個性發展,而這其中的探究和創新意識、獲得方法、鍛煉能力、形成生活責任感和良好的態度價值觀等指標是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或簡單的測試來衡量的,所以對每個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收獲及生成的關注,是衡量綜合實踐活動效果的主要內容,而由此形成的靈活多樣的基于學生發展的形成性評價是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形式,這里的靈活多樣還指在活動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且評價標準不能整齊劃一,同時,要將學生個人發展的縱向評價與班級、小組發展的橫向評價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評價體系。
(一)評價實施的過程化
比較而言,分科課程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相對獨立性,注重教學的認知功能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綜合實踐課更強調知識的豐富性和相互聯系,更強調教育的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以及發展學生的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所以,綜合實踐課的教育評價應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情感和行為進行積極評價。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抓住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每一有利條件,針對學生情感和行為的細微變化,尤其是在活動過程中外顯的生活能力的發展和態度的形成,及時、適時進行點評,即評價發生在整個活動過程的時時、處處,這必然會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綜合實踐課,進一步實現發展性的教育目標。
(二)評價內容的豐富化
在學科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多是將學生獲得的知識或技能作為教育績效的基本標志。綜合實踐課的發展性目標,使人們意識到,學生的實踐和活動是他們在社會中成長的必然過程,學生獲得的積極的內心體驗也同樣是成長的結果和評價的標準。因此實施綜合實踐課,不能用傳統的分數或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教育效果,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按三維的目標體系(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技術與能力,知識與理解)進行立體的全面的發展性的評價。
(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傳統學生評價中,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評價,這種評價容易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甚至對評價產生畏懼和逃避的心理。綜合實踐課應改變這種教師是教育評價的唯一主體的做法,充分重視小組評價與自我評價,形成教師、小組、班級及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主體。教師作為綜合實踐課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參與者,在綜合實踐課的評價過程中也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特別應當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教師準確地發現問題。另一方面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也是綜合實踐課的重要目標之一。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既可以保證評價的真實性,又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完善,會更客觀確切地反映學習者的實際情況。
(四)評價標準的個體化
由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個性化,加之他們的感悟能力的差異,同時又受現代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所以綜合實踐課的評價應該以每個學生為評價對象,將其在綜合實踐課中的感受及變化作為具體評價內容,突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位,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更好的發展,構建一個縱向的個體化的評價標準,這樣更有利于全面準確地衡量復雜而又有個性的學生對象。
(五)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討論、成果展示、評比、論壇、體會、自我小結等都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實施評價的手段。由智力多元化理論可知,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由不同程度、不同元素組成的智力系統,而且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表現也不盡相同,所以評價手段的多樣化有利于實現客觀、真實、有效的評價,使評價的調節、激勵、改進和教育功能在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4--181.
[2]范蔚,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則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03,3.
[3]李志厚,李如密,論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課程觀[J],課程.教材.教法,2004,1.
[4]張華,研究性學習與生活[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5]文可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探討[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本文就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目標定位、實踐主題、實施環境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給出了一些建議。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這種新形態的課程對實現“四大支柱”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改善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