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構建模塊化傳感器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模塊化教學模式簡介
模塊化教學的好處很多,首先其內容的靈活性高,可以適應不同層次教學需求,也很好的銜接了不同的教學內容,模塊化的綜合性也保證了技能和知識的緊密結合,對于市場的準確定位保證了市場的人才輸入,同時對于學生的職業規劃有很大的幫助。
1.1模塊化教學應用步驟
模塊化教學在職業教育中應用廣泛,將其思想灌輸其中,將相關課程中內在存在聯系的課程進行分類,其邏輯程序大約有以下四種:崗位職業需求分析、崗位職業技能分析、教學模塊設計、教學模塊的教學組織實施。首先要根據市場上對于相關勞動力的需求,大體統計相關的需求種類和對應的需求數量,再根據這些時間情況對于相關崗位的職業技能進行透徹分析,了解與市場需求相對應的操作技能,再根據這些制定對應的教學計劃,特定的教學分析和設計就形成了特定的教學模塊,在其中要有合理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取生動的教學形式考核學生,完成相關人才的培養。
1.2模塊化教學的意義
模塊化教學包含的內容不但有知識教學還有較多的實踐教學,也有很多交叉學科的知識綜合教育,其不在于只培養學生一方面的技能,它是為了學生形成某一方面的知識體系或思想,專業技能的培訓也不僅只靠一種教學模塊就可以完成的,完整的素質結構圖是很多教學模塊共同促進的結果,為了適應市場殘酷的競爭,必須培養有較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我國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大學教育,對于應用型的人才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用人單位和家長都滿意的教育是教學的發展方向,多層次多種類的細化專業是我國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可能完成的,根據社會需求進行的模塊化教學是最接近此目標的方式,學生“專業個性化”的程度則取決于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模塊選擇的自由度,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保證了市場人才的供給。
傳感器課程是電子信息和自動控制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它的教學內容較寬泛,沒有較為連續和系統的內容體系,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又造成其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將其進行模塊化教學,可以很好的改善其學科本身的這些缺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理想的學習狀態,同時也滿足了市場上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
2.1傳感器課程模塊化教學內容的組織
模塊下教學模式下需要根據傳感器課程的特點進行以核心專業內容為基礎的教學模塊,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學到技能和相關知識,并以此為基準選取課程,組織模式不要拘泥于傳統的教學體系,以能力為核心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進技能模塊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傳感器相關技術學生的專業方向很多,它的掌握與否直接地影響學生的專業水平。其基礎課程中包括壓電式傳感器、阻抗式結構型傳感器、磁敏傳感器、光電式傳感器、過程參數檢測中的常用傳感器技術、化學與生物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等內容。要想對傳感器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沒有必要對每一種都進行系統的學習,只要根據實際企業中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模塊化分析。
2.2傳感器的教學模塊劃分
結合傳感器課程的內容特點,將之分解為四大模塊:模塊一:課程主題的引入:本課研究對象、重要性;基本概念;傳感器的構成與分類;發展趨勢;技術基礎;特性與指標;設計中的共性技術。模塊二:傳統應用較多的傳感器:壓電式傳感器、阻抗式結構型傳感器、磁敏傳感器、光電式傳感器;相關傳感器的介紹、優缺點、應用范圍、發展趨勢。模塊三:新型傳感器:過程參數檢測中的常用傳感器技術、化學與生物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相關傳感器的介紹、優缺點、應用范圍、發展趨勢。模塊四:實際工程應用:各類傳感器的應用現狀和應用前景;相關傳感器設計和組合;實際中存在的傳感器注意事項。其中,模塊一、模塊四分別是本課程的首和尾,是傳感器知識體系的主線。模塊一是后繼內容展開的知識基礎,使學生了解本課程要解決的問題對象和解決的思路方法。模塊二和三是為解決特定問題而從主線上引出的分支問題。模塊四是各展開內容的綜合匯總,使學生能夠運用二、三單元模塊綜合解決工程上的傳熱問題。各個模塊還可以細分成更加具體的模塊,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課程的安排,層次明確的教育可以保證學生時刻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完成程度。
3結束語
傳感器教學對理論和實踐要有相同
的重視程度,作為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其在實驗中進行的實際演示和實際操作對于課程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將模塊化教學引入其中,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的一體化,力求使教學過程實現程序化、專門化和標準化。教學資源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學生不再一味的被灌輸書本上的應試知識,而是學到了與未來職業相關的真實的技能,對學生的職業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作者:劉成剛李常峰單位:濟南職業學院電子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