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倫理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會計職業道德中的誠信與客觀性分析
1.功利主義下誠信與客觀性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功利主義思想成為社會思潮的主流。功利主義認為,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本性。但是功利主義從其理論本質上來講,并不是只主張片面地追求個人經濟利益而不顧社會公共利益,但功利主義思想在現代社會被濫用。從功利主義角度來講,會計造假是利己的,因為可以在單位獲益,也可以讓單位獲利,所以會計人員的不誠信,客觀上可以增加小部分人的快樂值。但會計造假僅僅增加了某單位的利益卻損害了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以安然事件為例,安然的破產使股東遭受巨大損失,債權人的資金收不回來,公司員工被解聘,整個社會都受到了重創,這并不符合功利主義原理。所以,從功利主義來講,保持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和客觀也是有必要的,會計造假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而不是功利主義。會計人員對是否以誠信和客觀進行道德選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為這種選擇的前提是損人利己而不是功利主義。依據倫理學原理,道德沖突是指人們在行為選擇時,面臨著相互沖突的兩種或幾種道德責任和義務,即他要做的兩件事或多件事都有相當的合理性或正當性,而他只能做非此即彼的選擇而不能同時兼顧。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違背誠信客觀原則,歪曲企業狀況本身就沒有合理性和正當性,所以,會計人員造假不是功利主義。
2.義務論下誠信與客觀性分析。義務論認為,考察一個行為是否道德,要考察兩點,一要考察行為本身是否正當,二要考察行為動機是否出自對道德本身的尊重。就是只為利人而利人的無私利他,而不考慮利己才是道德的。從義務論的角度講,會計人員的誠信和客觀是必需的。義務論認為人類有著特殊的本性,即成為有德之人,認為個人履行責任就是出于個人實現道德目的的理性沖動。可見,做有德之人,不僅是會計職業的需要,也是為人之本。會計學創始人盧卡•帕喬利在《論賬戶和記錄》一文中將會計職業解釋為“會計職業實質上是誠實人的職業”。潘序倫先生也認為做會計人,首先應提倡“三老精神”,即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說老實話。可見,誠信和客觀是會計人員的基本道德。
會計造假的倫理學分析
會計造假違反了誠信和客觀性原則,但會計人員通??偸菍⒇熑螝w結于企業高管的授意和脅迫,即在做假賬時往往傾向于歸罪于外界,認為是“別人”造成了自己的困境。但是從義務論和功利主義的角度來考量,這種想法都是不正確的。義務論認為誠信和客觀是會計人員與生俱來的品質,是會計的道德義務,所以,企業領導的逼迫不是會計人員犯錯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會計人員自己沒有盡到義務。“不做假賬”是現代會計人的倫理底線,面對財務舞弊,會計人員如果是義務論的追隨者,外部力量是不會奪走其誠信客觀的會計原則的,沒有人能毀滅會計人員的道德義務,它只能自我泯滅。功利主義思想是一種最接近現實生活的倫理觀點,在日常生活中也為大多數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但是財務舞弊行為并不符合功利主義原理,因為舞弊本身就沒有合理性,只是利己,卻不利于社會。功利主義認為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應以不妨礙和損害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為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市場主體之間信守諾言、坦誠相見、不欺不瞞、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強調“互利”和“雙贏”,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向長久發展之路,即但功利主義思想在現代社會卻被濫用,成為解釋會計人員造假的原因。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
1.健全法律法規。健全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強化法律環境,用法律手段約束、制約不道德行為,加強會計造假的懲罰力度,遏制和減少會計人員經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促使會計人員加強道德自律。
2.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一套完善規范的內部監督制度,能使會計核算流程分工科學,職責明確,形成既能相互協作又能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能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在制度上減少作弊的可能性。
3.加強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會計人員要提高思想覺悟,自覺地進行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抵制外來的腐蝕和引誘。通過學習會計職業道德知識,樹立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懂得會計職業道德對社會經濟秩序、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以及違反會計職業道德會受到的懲戒和處罰。會計人員要加強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教育訓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始終做到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提高執業能力,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對職業環境的掌控能力,能夠依據一定的職業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是非、善惡的判斷,并自覺對職業行為進行取舍,把會計職業道德貫穿于會計工作之中。
4.建立完備的道德教育體系。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形成以在校生道德教育、崗前教育和后續教育多層次的、完備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在內容上包括會計職業品德教育、會計職業紀律教育和會計職業能力教育等方面。在形式上利用正反兩方面的案例進行教育,特別是用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行為和違反會計行為的典型案例進行職業道德警示教育,從中得到警示,提高法律意識、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5.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體現,會計人員要有正直、誠實的品質,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地對待有關利益各方。
6.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機制。包括職業道德遵循情況的反饋機制、評價機制、目標或標準修正機制;針對會計人員遵紀守法、誠信與客觀,制訂一套可操作的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標準,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評價方法。
7.建立會計從業人員信用檔案。通過信用檔案,發揮外部監督的教育作用,披露失信違法行為,懲罰失信違法者,鼓勵守信守法者,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理念,營造尊崇誠信的良好社會環境,使全社會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
作者:牛怡然單位:暨南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