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倫理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用案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操守
護理倫理學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畏生命的職業情懷。從古至今涌現了許多救死扶傷、醫德高尚的護理工作者,特別是近代護理事業的創始人南丁格爾的事跡更是令人感動。但在現實的醫療領域中,因為醫務人員道德缺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大幅上升,醫患、護患間的惡性沖突事件時有發生,甚至造成醫療事故,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在教學中,我們選用2012年在K2001次列車上嘴對嘴吸出膿痰救活老人的長樂市醫院女護士和第39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我院名譽教授的感人事跡,同時選取反面案例對比教學,設置案例:3歲男性患兒,因誤服5mL爐甘石洗劑到某醫院急診。急診醫生下醫囑讓患兒口服25%硫酸鎂20mL導瀉,但將口服誤寫成靜脈注射,治療護士雖有疑問但仍執行了醫囑,致使患兒死于高血鎂導致的呼吸麻痹。通過正反兩面案例的對比、分析,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高尚的護理職業道德源自于對人生命的尊重。
2從案例中總結、推論出護理倫理的基本
理論每一個理論的形成都是實踐的正確總結,必須有豐富的實踐基礎。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具備普遍意義或能反映事物共性的案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案例中發現、總結規律,并依此揭示出護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在教授美德論的過程中,我們給學生列舉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哲學先賢以及他們的事跡。從老子、孔子、文天祥、岳飛到孫中山、,從亞里士多德、康德、休謨到美國總統華盛頓,在使學生感受偉大人物人格魅力的同時,體會到美德是什么以及美德論應該包括哪些內容,讓學生明白一切美好的品質都應該是美德的基本內涵,一切丑陋的東西都與美德背道而馳,進而進一步啟發學生如何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具備美德的人。
3用案例闡釋、說明護理倫理理論
理論是抽象的,但它是活生生現實的反映。我們在探討、教授護理倫理學的理論時,輔以大量的醫學案例,特別是用那些能給學生的心靈以震撼、能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深刻思考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并能形成正確價值判斷的典型案例。例如在探討安樂死這一問題時,我們列舉了中國安樂死第一案以及事隔近18年后,當初要求為母親實施安樂死的王某患胃癌并轉移,向醫院提出安樂死被拒絕,后王某在痛苦中病亡。組織學生討論:(1)安樂死應該不應該被允許,它的意義何在;(2)安樂死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曲折,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該案例不僅使學生正確認識了安樂死,而且拓展了對生命論中生命神圣論、生命質量論和生命價值論認識的廣度和深度。
4讓學生在案例中進行倫理體驗并做出倫理判斷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事業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倫理標準、傳統觀念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當代醫學實踐中的倫理問題》的教學中,我們采取案例引導教學。例如某醫院住有兩位患者需要進行肝臟移植:一位因多年飲酒導致嚴重肝硬化,能交出手術費;另一位因抓歹徒致肝破裂而生命危在旦夕,交不出手術費。現有1個肝臟可供移植,而兩位患者組織配型都符合。課堂討論中,有學生認為醫院不是慈善機構,只有付費才能得到醫療服務;有學生認為應給為社會而負傷的人做肝移植。我們引導學生在解決移植器官分配的倫理問題時既要考慮到醫學標準,同時要考慮到倫理學標準,如已經作出社會貢獻、未來可能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余年壽命、家庭角色、經濟支付能力等。在討論代孕母親問題時,贊成的學生認為代替因子宮有疾病、子宮被切除、患嚴重遺傳性疾病而不能懷孕的婦女懷孕,給這些患者帶來了希望,應該得到支持。反對代孕母親的學生認為代孕母親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倫理學難題,首先是使家庭關系更加復雜化,嬰兒可以多至5個父母,誰是真正的父母、監護權屬于誰等,容易引發親子爭議,不能保證孩子的幸福成長;其次是有違倫理常規,有可能使婦女淪為生育工具;有的代孕者動機不良,不是出于利他目的,而是為了在代孕中得到好處而“出租子宮”;因此代孕母親會導致一系列道德和社會問題,應該予以禁止。在學生們激烈爭論之后,我們組織學生逐條分析我國衛生部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特別強調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代孕技術。使學生們明白代孕不僅違背倫理原則,同時不受我國法律保護。通過使用案例引導教學,學生們在討論中逐漸學會了從相關現象或行為所涉及的護理倫理原則、規范、范疇及護理人員的行為標準做出理性的倫理判斷。案例教學法不是護理倫理學唯一的教學方法,但卻是重要、不可或缺的方法,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護理倫理基本精神、做出正確的倫理判斷,培養新時期的護理人才都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吳燕芹 張吉生 單位:鶴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