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數學論文(3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小學生學習數學思維能力研究
一、直觀情境教學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
每個數學理念都是對客觀事物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經驗缺乏,沒有較高地抽象思維能力,學習時比較吃力。我們應注意要從直觀到抽象,逐步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例如,四邊形概念教學時,不應把四邊形直接畫出來,而應先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生活中存在四邊形的各種實物,或者用木條、硬紙板制作一個四邊形,再引導學生觀察,并找出它們邊的數量,角的個數的共同特點,再把四邊形的圖形抽象地畫出來,概括出它的特征。
二、建構知識框架發展學生邏輯思維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是把以前所學的舊知識、舊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基礎,而新知識又是對舊知識、舊經驗的引申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以已有的舊知識、舊經驗為前提。鑒于此,每教一點新知識,都要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框架、發展思維能力。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我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求導過程,讓他們想一想能不能把梯形也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根據已學過的圖形面積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復習舊知識,新知識也被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好奇感和求知欲,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三、啟發性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大膽思維
對于獨立性和歸納概括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他們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說什么,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將每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例如,“分數乘法應用題”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仔細讀題,邊讀邊思考,弄清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適當提問題進行啟發,如:要求的這個問題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根據這個條件你能得出哪些結論?等等,引導學生自己逐步想出辦法去解決問題,而絕不是單純地告訴他怎么做。學生的好奇心是每位數學教師的法寶,只有充分利用好這個法寶,才會讓我們的數學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才會讓我們的學生積極大膽地去思考,思維能力得到飛速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要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重點,讓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數學知識,學會學習方法。
作者:宋建煥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錢營學校
第二篇:小學數學教學懲罰教育探索
一、要讓學生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較藝術性的、適當的懲罰,讓學生能較深刻地去認識自己的錯誤,并且讓學生意識到,錯了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增強其道德責任感。學校的葡萄架上長了很多葡萄,惹得學生總想摘一串,可葡萄還很小,沒成熟。我們班有兩個小調皮鬼,一到下課就跑到葡萄架下,爬到高高的架子上摘葡萄。在他們的帶動下,其他學生也紛紛爬上葡萄架。這樣做很危險,一不小心從架子上掉下來就會摔個不輕。我把他們帶到葡萄架下,嚴厲地說:“葡萄架很高,爬上去會有危險,而且葡萄也沒成熟,破壞了葡萄,老師要懲罰你們。自己犯了錯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蔽易屗麄冊谄咸鸭芟露字此甲约旱男袨椋桌哿讼朊靼琢司透處熣f為什么錯了,并且罰他們以后下課就來保護葡萄,不許別的同學攀登架子和摘葡萄,有爬架子的我直接找他們兩個。這一招還真靈,兩個人“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從此葡萄得到保護,爬架子的學生也少多了。
二、一次懲罰讓學生刻骨銘心
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多次說教就像白開水,沒有一點作用,他們反而會變本加厲,而一次嚴厲的懲罰卻會讓學生刻骨銘心。我們班有個小男孩,人稱“小霸王”,憑著自己在外面學的一點跆拳道功夫,總愛招惹別人。不是打這個一拳就是踢那個一腿,尤其愛欺負那些膽小的學生。一下課,經常有學生哭著跑來告狀。老師也跟他談過,和家長溝通過,可還是“事故”頻發,家長表示再有這事發生就好好給他點厲害嘗嘗。有了家長的支持,我知道該給他點顏色了,便把小男孩叫到身邊說:“打別人是不對的,如果你再欺負其他同學,我就會用尺子狠狠打你的手三下,記住了?”他點點頭跑了。第二天課間,一群學生擁著我們班個子最小的女生跑來,小女孩鼻子出血,弄得滿臉都是。我一看心里一驚,心想不會又是他吧?果然不出所料,孩子們七嘴八舌她告起了“小霸王”的狀。我安頓好那個小女孩,馬上去找“小霸王”。他正在操場跑著玩,見我過去,可能是心虛,撒腿想跑。我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他力氣確實挺大,使勁掙扎,揮舞著拳頭打我的手,還挺疼。我把他拖到辦公室,跟他說:“上次我們說好的,你再欺負別人老師就用這把尺子狠狠地打你的手三下。好,現在你又犯錯誤了,我就要兌現約定?!闭f完,我用尺子在他手心狠狠地打了一下。他驚呆了,老師從來沒動過他一指頭,現在來真的了。他要抽回手,我使勁攥住,又狠狠打了一下,他眼圈紅了,我還是堅持打完最后一下,他的眼淚一下子涌出來。我問他:“手疼嗎?”他抽噎著點點頭,“你打其他小朋友,他們疼不疼?”“疼!”“你再打別人,別人也會打你的,知道嗎?你再打別人老師還會狠狠地打你的手三下,記住了嗎?”他點了點頭。最后,我拉著他的手說:“只要你不再欺負同學,老師也不會打你,老師和同學們還會很喜歡你的。”他抬起頭用改過的眼神望著我:“老師,我不打人了。”以后的幾天確實很好,沒有人來告狀了,可幾天以后“小霸王”手癢癢了,重操舊業,又有來告狀的了,我照例狠狠打了他的手三下,以后再沒有人來告狀了。
三、懲罰教育實施起來需要遵循幾個原則
1.懲罰不是體罰。懲罰是在學生身心完全能夠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對學生能夠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體罰是個別教育者對違反紀律的學生所實施的身心上的嚴重傷害,有背于倫理道德。教師不能為了撒氣而懲罰孩子。盲目、過度、過激的懲罰是萬萬要不得的,否則也就背離了我們的師道尊嚴。
2.懲罰是手段不是目的。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受到懲罰,一定要讓學生感到受到懲罰“理所應當”。是自己的行為導致今天的后果,不是教師和你過不去,是自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學會承擔。這樣,學生才不會形成心理抵觸;加上家長與教師藝術地運用懲罰教育,一般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
3.懲罰要實事求是。不公正的懲罰不會讓任何人心服口服。學生犯了錯,教師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教師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弄清事實真相,再決定是否懲罰,如何懲罰。注意教師不能有偏見,不管誰犯錯都一視同仁。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公平,才能讓他打心眼里反省自己的錯誤,認同懲罰,不怨恨教師,從而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4.懲罰中包含深深的愛。懲罰與愛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懲罰要以教師的愛心為基礎,愛賦予懲罰以生命,這種愛就是教師對學生美好人生的期盼。這種飽含愛意的懲罰,是對學生心靈深處的觸動。學生能接受,想必家長也是支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懲罰更是一種愛的體現。
5.懲罰方法要靈活多樣。不同的學生性格不同,教師要“對癥下藥”。學生犯了錯,可視其情況采用“靜思懲罰”“勞動懲罰”“運動懲罰”“快樂懲罰”“戒尺懲罰”等??傊瑧土P是教育和管理學生的必要手段,是賞識教育的有益補充。以愛為前提,帶著濃濃情意的懲罰教育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作者:韓利芬 單位:河北省昌黎縣靖安鎮西莊完全小學
第三篇:小學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一看到應用題,學生立刻耷拉下了臉;一聽到應用題,教師也嘆了一口氣。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應用題似乎都是一個印象:難。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學生因此失去了對應用題的信心;教師也因為沒有找到有效的教學策略,只能用看起來最有效的的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據調查顯示,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用題問題的表現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死板單調的學習模式,提高不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第二,在學習應用題過程中理解十分重要,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沒有抓住語言表達的魅力。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太側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沒有從根本上著手解決問題,沒有發現學生學習應用題的根本問題,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接受一些機械化的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地打壓了學生對這一知識學習的興趣,長久執行會使學生厭惡甚至開始逃避這樣的學習環境。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有效教學策略
要解決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應用題的困難,必須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一個好的教學方式在于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貼近生活,形式豐富多彩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比學習方法更重要。學生愿意學,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教應用題的過程中,呈現的可以是豐富多彩的、能吸引學生眼球的、與生活有聯系的東西,不能一味地只運用純文字形式;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適應性還在逐漸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采用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便于他們理解和快速掌握,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語言技巧的運用
語言表達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能正確理解應用題,都在于教師的表述方式。只有理解了應用題的意思,才能更進一步進行解題。學生如果不能理解應用題的意思,必然會出現新舊知識斷層的現象,為之后學習造成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對最基本語言知識的理解,觀察學生是否能讀懂題意。學生讀懂題意、正確理解題目意思的關鍵在于:學會排除題目中的無用信息、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題意、能夠在應用題中找出數量關系。
(三)提高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
在學習應用題中提高學生對題目結構分析的能力,是幫助學生學習應用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據調查顯示:解題困難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很難發現題目中隱藏的條件,因為他們對題目結構的分析不夠徹底,這是解題困難的學生與解題能力好的學生在對題目內容理解上最大的差距。有效的解題方法在學習應用題上十分關鍵。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理解題目文字所表述的意義,發現題目中隱藏的條件,這是提高自己對解題認識的一種模式。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盡量利用一些概念化的、直觀化的表達方式傳播給學生,令學生盡可能快速地融入到我們的解題思維中來,這樣才能創建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環境,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學習應用題。
(四)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
開放型的應用題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但是我們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基礎提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案。讓學生按照自身的理解去做出更完整的解答。為了加強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分組進行應用題作答測試。在這種開放型應用題的學習中我們鍛煉的往往是學生的開擴性、全面性思維能力。雖然對的結果只有一個,可是解題方法卻有很多。這種開放性思維的培養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
(五)引導學生自編題目
讓學生自編應用題,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應用題的認識以及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同時激發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主創新意識,給他們提供機會去發現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去認識問題的所在,并把這種實際性的問題合理地轉化為數學性的問題。在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符合道德的思想,多結合實際生活,盡量讓語言更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
(六)擴大解決問題的空間
應用題的學習主要培養的是學生在解題中的自主解決能力。作為教師既要給學生去發現問題的時間,也要引導他怎樣去發現問題,然后怎樣去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這樣他才會在腦子里形成一種自己的解決方式,才會有進步,才可以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的只是一個引路者的作用,課堂的主角還是應該放在學生身上。不需要整節課都是教師的口若懸河,應當把更多精力,放在設置問題、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探索答案上。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獲取的全過程里:發現———實施———解決,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七)提高學生解題敏感度
社會在發展,適應的能力也得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生存。作為學生就只能更好地學習,而作為教師我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只能發現更好的教學策略來完善我們的教學過程。要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敏感度,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教師為學生單獨開設應用題解題策略訓練課。通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學生的應用題解題策略的學習成效會很顯著;第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時時刻刻訓練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通過潛移默化的力量,令學生理解更多有關應用題解題策略方面的知識。
三、總結
所謂有效的教學策略,主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提出的一種為了達到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要從根本上解決小學六年級應用題的學習困難,必須要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
作者:高玲 單位:湖北省大悟縣劉集鎮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