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說過:“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則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教師需要知曉這一點,并且從這一點開始教學。”這句話說明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師開展新的教學活動的起始點,因此,在設置前置性作業的時候,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起點,然后再通過知識的遷移,幫助他們完成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知識的一系列過程。
關鍵詞:前置性作業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先學后教”指的是課前教師精心設計好探究性的作業,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前置性作業”,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究、嘗試、體驗、感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好的學習經驗。教師在課前對學生的探究生成的知識也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課堂上能更順利地組織學生進行充分交流,引領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歸納梳理、總結提升,幫助他們及時鞏固內化、應用拓展。本文主要圍繞前置性作業教學展開分析。
一、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的策略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以及課堂管理形式等方面都進行了很大的改變與調整。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開始遵循“開放性”的原則,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學習。這種開放不僅僅是形式上的開放,更是思維上的開放。設計作業時,要把學生的“學”放在首要位置。另外,前置性作業設計的終極目標并不僅僅是為了教師在課堂上“好教”,還應該是為了學生的“好學”。學生在完成前置性作業之后,在對知識進行交流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前置性學習系統進行檢查。為了讓生生之間的交流更有深度,讓交流變得更有效,學生的前置性作業完成的質量還需要教師的幫助與督促,針對學生集中出現的錯誤知識點,教師要進行系統講解、訂正。此外,對完成質量較高的前置性作業的學生,教師也要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表揚,讓這些學生在全班學生當中起到示范的作用。針對高年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抽查或者是小組長檢查、小組交換檢查等方式來進行對癥下藥,讓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增強師生間的交流與感情。
二、“前置作業”要有導向性
“前置作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新課做預熱,為新課做鋪墊、做指引。因此,教師在課前所精心設計的探究性作業,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前置性作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充分的時間去探究、嘗試、體驗、感悟,而且還能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前置作業有利于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的看法和認識牽引出來,還能為接下來新授的知識指明重點,還能幫助學生了解下一節課教師上課的大概思路,從而有助于引導他們主動走入下一節課。﹙例如,開學的賽教課,教師就可以布置“如何確定物體的方向?”這個前置作業題,以鼓勵學生課前通過討論、探索再加上課上的教師指點,很快掌握確定物體方向的基本方法。對于距離的測量,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也不是難點。因此,在探究“根據物體的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這節知識點時,也就很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了。
三、前置作業要側重知識的延伸
課堂教學知識的延伸與有效拓展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而且還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數學教師設計的前置作業就應該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他們能“跳一跳摘到果子”。這樣,也會讓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在研究問題過程中,產生出強烈的表現欲望,會產生“別的學生還沒有想出來,我就想出來了”的成就感,進而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前置性作業也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的作業,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究,使得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發展。例如,在分析《因數和倍數》這節內容時,我只設計了針對因數的前置作業:“請同學們找出18的所有因數,你們又是如何找的呢?再寫幾個數,分別找出它的所有因數,看看會有什么樣的發現?”在問題的激發下,學生開始借助教材自主探究起查找因數的方法,在探究中還能有效發現“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則是它本身,一個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很快還學會了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有效方法”等知識。設計這樣的前置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又能為學生探究新知識指明方向。
四、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有效、中肯的評價是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的“助推器”。對于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教師既要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相互學習、評價,還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去監視、督促學生。當學生完成前置性家庭作業后,家長還要及時給予中肯的評價。例如,當學生完成一次作業后,家長可以這樣來鼓勵孩子“今天×××(孩子的姓名)同學的作業,完成的又快又干凈,而且非常整齊,更值得表揚的是:自己在檢查作業的過程中還能主動發現錯題,及時得到有效改正,是值得表揚的……”這種積極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和熱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將前置性作業和課堂教學進行有效對接,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要從根本上加以轉變,使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此得到充分體現。前置性作業的有效適時,能將教師徹底從傳統的備課方式中解脫出來,有利于把備課的關注點放在對前置性學習的研究上。只有弄清楚、掌握了這一點,教師才會更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預案,使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蘇莉.深化課堂改革打造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實施方案[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3).
[2]杭義壽.由“生本模式”到“生本理念”的轉向——對生本教改實驗的反思[J].教育導刊,2012(2).
[3]張小梅.前置性作業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教學反思[J].新課程學習:中,2011(6).
[4]曹愛華.引人入勝的“前置性學習”[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10).
[5]楊幫武.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4(9).
[6]武景云.如何采用“分組分層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
[7]何紅軍.讓前置更有效——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前置性學習現狀及對策[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12).
作者:李印清 單位: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河西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