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數學作業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科素養的重要手段,數學作業所承擔的任務與責任遠非學習模式能比。但是部分教師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導致數學作業喪失了有效性的特征,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小學數學作業有效性是目前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教師可從小學數學作業現狀、常規作業的有效性和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性三方面展開探究。
長久以來,學生對于數學作業的理解僅局限于常規性的做題運算,教師也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尋找學生在解題訓練中所犯的錯誤上,短時間內教師能夠找到學生的知識漏洞,并指導學生改正。但是從長遠來看,教師的這種作業輔導模式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漸漸被大量的解題訓練所磨滅,思維創新能力不僅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反而逐漸被消耗殆盡。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時只判對錯不注重細節,在試卷末尾的評語略顯蒼白無力。長此以往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學生和教師都把作業當成任務來看待,卻忽略了作業本質的功用。作業不僅僅是學生解題運算的過程,作業過程中需要的不僅僅是解題運算,還需要學生將其解題思路展現在作業本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解題步驟仔細分析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講題習慣,并據此向學生提出建議和要求,這才是作業有效性的初步體現。
一、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現狀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往往需要通過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教學手段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作業可以鞏固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課后進行作業可以溫故而知新,在作業過程中取得靈感和新的數學思路。大部分教師布置作業都是采取簡單的劃題,從集體采購的課外習題集或者干脆直接布置課本上的練習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大部分學生人手一部手機,遇事就百度,很少有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有些學生的作業自己寫一部分網上抄襲一部分,更有甚者全部抄襲,正常情況需要一個小時或者更多時間解答的作業,往往幾分鐘就被“解決”,作業抄襲情況嚴重。部分學生在拿到教師認真批改后的作業不管不顧,根本不看自己作業中的錯誤,更別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部分學生翻看批改后的作業純粹就是形式主義,只看題目的對錯,至于這道題為什么正確,為什么錯誤從來不深究。還有些學生學習不求甚解,得過且過,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偷奸耍滑”,完成作業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會出現發呆,打瞌睡等現象,在解題過程中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經常因為時間不夠或者不會做等理由完不成作業。通過對學生作業情況的調查可以判斷,小學數學作業完成情況不容小覷,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存在出多問題。教師違背了促進學生進步和能力提升的終極目標,對于提升學生智力和學科素養沒有起到正面作用。教師要想發揮數學作業的真正功用,就必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程參與作業活動,并且在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時多花費時間和精力。
二、常規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實現途徑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要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每個學生的智力和身體素養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有些學生天性聰慧一點就通,有些學生天性孤僻不愿意與教師近距離接觸,上課聽講效率自然較低。并且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和主觀努力程度都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了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都不同,這就意味著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并不是歧視差生,相反這是對于成績較差學生的一種人文關懷,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數學教學,學生之間的距離才會逐漸縮短,當學生看到追趕的希望,其對于數學的興趣才會越發的濃厚;而成績優異的學生察覺到學生之間差距拉近之后,勢必會更加努力。小學數學常規作業的布置要根據具體情況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訓練、提升訓練和拓展訓練。基礎訓練作業重在對于基礎數學知識概念的考察和一些簡單公式的運算與應用,處于這一層次的學生基礎掌握還不牢靠,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訓練側重于運算能力與基礎概念,在批改作業時注意學生的運算步驟和基礎概念的掌握情況即可,對于那些能力要求較高的題目可以選擇性的布置兩三道或者直接舍棄。提升訓練作業是布置給數學成績處于中游水平的學生,重點訓練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簡單運用,其相對于基礎訓練作業難度稍微大一些,但是仍然側重于數學知識本身的考察。而拓展訓練作業則不同于其他兩種訓練作業,拓展訓練作業考察的重點是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遷移應用,其所涉及的題目往往是較為復雜的,題目涉及的知識點較多,需要逆向思維和創新思維輔助才能完全解題。無論是基礎訓練作業,提升訓練作業還是拓展訓練作業,學生才是考察的主體,教師要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能因為學生成績暫時的落后就對其不重視甚至反感。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業的過程中不能帶有強烈的主觀情緒,要充分照顧學生的自尊心,以免給學生造成不可以恢復的心理創傷。教師在給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題目的區分度,基礎訓練作業和拓展訓練作業要有一定的區分度。例如,教師在給成績較差的學生布置基礎訓練作業時,題目強度可以類似于“小明和小紅都是春暉小學三年級一班的學生,已知小紅家距離學校兩千米,小明家距離學校五千米,小紅同學因為家距離學校較近所以采用騎自行車的出行方式。小紅騎自行車的速度每秒兩米。而小明家由于距離學校較遠,故其采用乘坐公交車的出行方式,且小明和小紅家在學校的兩側,請問小紅與小明家的距離以及小紅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從題目分析來看,這是一道很簡單的計算題,考察了學生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法則,學生在讀懂題目的前提下解題還是很輕松的。題目的難度較低,考察的知識較為基礎。加減乘除是小學基礎最重要的運算法則,學生在運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運算順序錯誤或者是運算結果出錯,因此教師在基礎訓練作業中加強學生運算訓練,提升學生運算能力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選擇。而拓展訓練作業則不同,教師在設計題目時不僅要考察基礎的運算法則,更要考察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因此教師可以這樣來命題:“已知小紅和小明都是春暉小學三年級一班的學生,小紅家距離學校五百米,小明家距離學校七百米,小明說他家距離小紅的家有一千兩百米,但是小紅卻說小明說的不對,請通過運算解釋小紅的說法。”從題目分析來看,該題字數較少,看似比之前的題目簡單,實則不然,大部分學生都覺得此題無從下手,認為小明說的很正確,五百米加七百米確實等于一千兩百米。但是學生忽略了上個例題與這個例題的區別,上個例題有一個明顯的限定條件就是小明和小紅家在學校的兩側,而這道題里沒有這個條件,結合小紅的說法,因此可以判斷小明與小紅的家在學校的一側,應該是七百米減去五百米等于兩百米。以上兩個層次的實例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前一道題面向全體學生,十分基礎,考察簡單基本的四則運算;而后一道題難度較大,首先要求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要仔細分析每句話的意思,還要學會熟練運用逆向思維,不要被思維定式所束縛。
三、實踐性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實現途徑
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革新教學手段,數學作業不僅僅是需要學生動筆寫的,數學實踐活動和趣味數學實驗都可以稱作數學作業。根據最新版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分析來看,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將學生的成長點滴記錄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作業資料,將其歸納整理到成長記錄檔案中,如最喜愛的數學實驗、記憶深刻的數學實踐活動或者是最滿意的數學紙質作業都可以成為學生成長的見證。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紙質作業與數學實踐活動相結合,一味地要求學生解題反而效果不明顯,如果將數學實驗活動與作業集合起來,教學目標更容易達到。教師要由目的性的引導學生完成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味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目標是鍛煉學生團結協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畢竟從當前社會環境分析來看,單槍匹馬很難做出一番成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支團隊的默默支持。教師可以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的人員層次分配均勻合理,讓學生自己選擇小組長,而不是教師直接任命。教師可以通過組長給學生下達命令,每個小組的任務可能完全一致也可能區別較大。例如在接觸加減運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統計自己家庭成員的年齡,要求越詳細越好,至少要包括三代人。教師可先給學生展示自己提前準備好的表格,并且根據表格的數據進行兩項簡單的運算,然后讓學生模仿著去做。學生在實際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小組合作在這時就體現了它的現實意義,學生可以通過相互幫助,相互解惑,大大縮短了實踐活動的用時,并且減少了在教師處排隊等待詢問的時間。教師的負擔也相應有所減輕,進行課程設計的時間越發的充裕,課堂效率逐漸提高。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主要因素,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逐漸了解了數學,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后,興趣越發的濃厚,隨之主觀能動性也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礎訓練時更加的輕松,有些實踐活動過后甚至不必再給學生布置基礎訓練作業。這大大減少了學生的任務量,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思考其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的收獲。
參考文獻:
[1]付長春.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設計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
[2]丁海松.優化作業設計,促進學生發展[J].數學教學通訊,2018(34).
作者:張金麗 單位:河北省深州市位橋鎮河蘭井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