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活動大學生競爭意識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采用文獻法和問卷調查法,對625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1)大學生對于體育活動中的競爭均認為,能夠激發起自身競爭欲望;2)關于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競爭可其個人競爭意識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趨于認同。這與女生參與體育的動機有關,其動機更多出于健身,而非競技;3)對于體育活動中形成的競爭意識能否向學業和未來生活中遷移,男生觀點均衡,基本呈現正態分布,女生持消極態度者也比男生多。可見女生通過體育活動獲得的競爭意識,在強度和持久度上都遜于男生。
關鍵詞:體育教學;競爭;意識;大學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論及物種的發生、發展和消亡時所歸納出的規律。世問萬物皆莫不如此,人類更是這樣。寫作職稱論文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變遷,社會制度發展,社會的用人制度也由以往的計劃分配制度,逐步轉為人才市場調節人才供需。大學生的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壓力倍增。由于我國人1:1眾多,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也相當可觀,社會可提供崗位與就業成為一對難解的矛盾。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理想的工作崗位,這需要大學生自身優異的成績,也得益于大學生自身的競爭力。而對大學生個人競爭力的培養目前只是強調學好一切課程,體育教育在其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目前尚未被充分認識。高校體育目前仍以增強大學生體質為首要任務,這與體育的生物功能是分不開的。但是,體育教育還具備除基本的生物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諸如調節心理功能、促進個體社會化功能等,這其中培養個體的競爭力和抗挫折能力是體育活動對提升人的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表現。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大學生面對將來就業的壓力和自身的發展,僅要有健康的身體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尚顯不夠,還必須具備良好的競爭力與承受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社會適應能力中競爭意識和競爭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在現代社會愈顯重要和可貴。因此,體育活動在促進身體健康的同時,對人的競爭力與抗挫折能力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本文就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競爭意識與抗挫折能力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旨在充分認識體育活動對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
研究對象與方法。2.1研究對象。蘇州大學二、三年級學生625人,其中男生371人,女生254人。2.2研究方法2.2.1文獻法查閱文獻資料,研究體育活動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2.2.2問卷調查法設計“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影響”的問卷調查。本調查共發放問卷675份,回收有效問卷625份,回收率92.6%。2.2.3數理統計法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3研究結果與分析多伊奇(Deuseh)于1949年提出了教學中存在的三個目標結構:個體化的目標結構,競爭的目標結構和合作的目標結構。個體的目標結構是指每個個體的目標指向與努力,與其他個體的目標實現無關;競爭的目標結構是指每個個體的目標指向與努力都阻礙其他個體的目標實現;而合作的目標結構要求每個個體的目標指向與努力都要為其他個體的目標實現做貢獻。這其中競爭的目標結構與體育教學有著密切聯系。體育崇尚競爭,優勝劣汰是體育運動中的鐵律,其中沒有任何妥協。想要在體育運動中有所表現,就必須全力施為,避免遭到被淘汰的命運。運動的本身既是活力的體現,又是個體朝著個體的目標指向傾盡全力,努力爭勝的過程。因此,可以說體育教學中,以上三個目標結構全部具備。
3.1體育教學中運動場上競爭激發起我的拼搏欲望.競爭是體育的特點之一。體育活動在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精神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強化競爭的意識。在校園群眾體育的競賽中,競爭性從一開始就己深深植人體育活動者的主體意識之中。不論是參加比賽,還是競爭性游戲,都是為了獲勝,為了充分地表現自我,在游戲、比賽的過程中,同隊(組)隊員的相互鼓勵、幫助,場外同學的吶喊助威,促使競賽更加緊張、激烈,使這種競爭意識不斷得到認同和加強;另一方面,培養競爭的精神。體育活動的競爭性表現為實現目的進程中(如射門、投藍、扣球、跑得快、跳得遠、擲得遠、學習技術、完成動作等)往往要受到來自各方的挑戰與阻礙,其中有來自對手的、環境的、自身心理和生理上的等等,在克服這些內外因素的影響,積極爭取達到目的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體育活動者不畏困難、勇于進取的精神。因此,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對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精神是十分有益的。女生中也有超過半數的女生對此反應積極,但女生中仍有較大比例對此反應消極或無任何反應。這與部分女生在體育教學中遇到對抗激烈的運動時采用消極甚至旁觀的態度有關。這一方面與女生心理特點有關,成人后女性喜靜惡動,認為劇烈運動有失舉止得當;另一方面,自身的運動技能不高,強對抗狀態下,更容易出現失誤,顧全面子,不愿意參與,而采取冷眼旁觀的方式,態度消極。3.2體育課中競賽對培養競爭意識的影響從上圖2中可以看出,男生對于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競爭培養其個人競爭意識反應依然強烈,68%的男生認可通過體育課教學活動,提升了自身的競爭意識。與之相對應,女生中雖然也有超過半數的女生對此持認可態度,但女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對為效果一般冷淡。整體看,女生對體育教學對其競爭意識的激發的認可更趨于正態分布。在運動方面落后于男生,這是不爭的事實,女生對于體育的參與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對于競爭激烈、直接對抗性項目在心理上存在一定接受難度,許多人更樂意參與非對抗性項目,如健美操項目。女生參與體育項目的動機更多出于健身,而非競技,這方面男女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出現女生對體育課中競賽提升其競爭意識持相對保留態度就可以理解了。男生對于體育活動中形成的競爭意識對自己的學業和未來工作將造成影響的觀點持相對均衡的態度,積極與不積極之比為55:45,積極者占多數。男生對體育活動中形成的競爭意識的遷移仍以積極者為主。女生中有超過半數的女生對此反應不積極,持消極態度者也比男生多。這與前面的持消極態度女生略多于男生是吻合的。由此看來,女生在體育課上,通過體育活動,獲得的競爭意識,無論在強度,還是在持久度上,都遠遜于男生。體育教學中形成的競爭意識目前對于女生其他方面的遷移尚且有限。
大學男生對于體育活動中的競爭反應極其強烈,接近70%的男生對體育活動中的激烈場面反應積極,認為這激發起他們的競爭欲望。女生中也有超過半數的女生對此反應積極,但女生中仍有較大比例對此反應消極或無任何反應。這與女生心理特點有關。男生對于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競爭培養其個人競爭意識反應依然強烈,大多數男生對于通過體育課教學活動提升了自身的競爭意識持認同觀點。女生對體育教學對其競爭意識的激發的認可更趨于正態分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對為效果一般冷淡。這與女生參與體育的動機有關,其動機更多出于健身,而非競技。男生對于體育活動中形成的競爭意識對自己的學業和未來工作將造成影響的觀點較均衡,基本呈現正態分布,積極者占優。女生中有超過半數的女生對此反應不積極,持消極態度者也比男生多。女生通過體育活動獲得的競爭意識,在強度和持久度上都遜于男生。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大學生競爭意識有一定的效果,男女大學生對此反應不一,總體看,體育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薇。李進.體育心理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孔燕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月巴:安微人民出版社。2000.
[5]王希永。金慶昕.大學生心理保健[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6]謝翔.體育對創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武漢: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5(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