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生態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提要】運用生態世界觀,從人類生命的生態學思維對體育進行審視,從而把握體育的生命意蘊和人類學內涵,闡述體育何以在人的生命生態中發生,又何以對人的生命生態發生作用。
【摘要題】社會體育
在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現實面前,人們不得不向生態世界觀尋求學理性支持,于是七十年代興起的綠色思潮愈來愈深入人心,并首先進入政治領域,產生了“綠色政治”“綠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運動。在綠色思潮的推動下,生物生態學也開始引進體育領域,人們開始用生態學的眼光來審視體育本身,發起了“綠色體育”“綠色奧運”等運動。人類一方面面臨著生態系統的外環境危機,另一方面也面臨著人類自身健康和道德情感的內環境危機。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生成的生態觀為理論基礎,從人類生命的生態對體育進行審視,對體育的生命意蘊進行學理性的研究。
1體育運動的生態本性
1.1體育運動生成的生態性
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的生態世界觀揭示了人的生態生成性。體育的生態生成也正體現在這一過程中。在自然向人的生成過程中,體育運動不但是人類能量的開發和釋放,從根本上說,體育是通過人和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真正占有的過程,是人向自身、向社會(即人的)人的“復歸過程”(馬克思語)。體育運動作為一種人類文化形態和現象的偉大意義和價值,在于同人類通過勞動改造和創造環境一樣,體育也改造和創造著環境——只是這一環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環境,而是人類自我的個體生理、心理環境,乃至群體的生理、心理環境,體育在不斷地永恒地創造和賦予這一環境新的意義和價值。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論猶太人的問題》)。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就在于人自身的價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開和全面實現,是個體人格和社會人格的和諧與統一。
從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看,體育活動孕育于高等動物的嬉戲活動中,從它產生之日起就與人類的藝術創造等其它非物質生產活動一樣,乃是人類奔向“自由王國”、爭取實現人的最高價值一自由全面發展的一種直接行動。
1.2體育運動的生命節律感應性
自然向人生成是一個生成性的生態過程。在人的生態生成中,不僅有物質和能量變換的生態關聯,還存在著信息的關聯。而在信息關聯中,根源于運動本性的節律感應最為原始。這種節律感應的生命活動方式,作為生命體的一種普遍的生態調試方式,正是體育活動的生態本源所在。
生命必定具有節律,節律感應是生命存在和活動的一種生態基礎和生態機制。節律感應作為生物的生態調適活動是生物的本能產生對節律形式的選擇,以優化生命,體育運動正是這種“本能選擇”的產物。體育運動以自身所具有的運動節奏形式,通過生理和心理的節律感應達到對生命節律的影響和調試。
運動節奏是運動在時空中的結構表現,包括運動中的力度、氣勢、節奏、韻律和張力結構。它以人體為載體,既是信息也具有能量。作為能量,運動節奏通過“力”—“運動負荷”作用于人體引起人的生理節律(心率、脈搏、呼吸等的節律變化)和心理節律(情緒、情感、心境等的變化)的對應變化來傳遞和激發生命能量,調節和引導生命運動的節律。體育作為一種生命節律活動,通過自身的節律調節人的生理和心理節律以改造和優化人類的生命生態。體育活動以節律為中介調適生命還表現在內外的相互轉化上,當人體的內在節律發生不適的變化時可以借助體育的節律性達到調節。體育運動可以宜泄人內心的情感、凈化內心的煩惱和憤懣、釋放壓力以調節生命的節律。另一方面,在體育活動中,人們所掌握的多種活動技能和快速活動方式,有利于人們準確、協調、敏捷地完成各種生產、生活動作,既可避免多余動作,又不會力不勝任。體育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鍛煉,更可以提高人體對快速節奏生活的應變能力和耐受能力。此外,體育活動和娛樂消遣,更可以克服快節奏的生活帶給人們的壓力。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幾天不活動就感覺不舒服,感覺不舒服時參加體育運動,身心就會得以改變。參加體育活動會使人煥發生命的活力,這就是體育的節奏和生命的節律性感應內外對應的表現,這也是體育產生發展和越來越昌盛的生態根源。
1.3體育運動的生命表現性和體驗性
人的生命本質主要在實踐中展開。通過實踐,人的本質得以對象化從而得到現實的表現。表現形式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和確證。但是,人的生命水平不只在于外在的表現,它還依憑于人對自己生命活動過程及其結果的內心體驗,這種體驗才是他對自己生命本質的價值和意義的真實感受。體育運動作為人的生命活動,不僅在運動中表現出人的本質,同時也使人從中得到樂趣和享受。運動行為通過身體技巧達到吸引的目的,借助肢體動作和復雜的運動形式來表現人的體力和體能,展示人的身體力量和形體美感,是對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但這些外在的動作表現乃至單純的動作表現,都需要人的思想及貫穿在運動中的情緒,這些都蘊含著對生命的體驗,體驗自己的生命力量。
東西方體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顯示出體育對生命生態的這種追求。東方體育曾只求在內心體驗這種事實上的滿足,而西方體育卻只追求表現身體的力量和健美等外在表現形式。本世紀東西方體育的交流與融合,互補相待的動向,正是體育的表現性與體驗性互濟更生的體育生態關聯的表現。
1.4體育運動生命生態平衡調節的競爭性
競爭不僅是生之表現而且是創生和優生的有力機制,競爭源與各生態因素自發的生命本能,是生命本質的表現。競爭是體育的靈魂。運動場上激烈的角逐、頑強的拼搏是競爭,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靠競爭,每一項紀錄的創造是競爭……這是人與人的競爭,是人與自身的競爭,是出自人類本能的好勝心、自尊心和臻美心的競爭。競爭是生命的本性,也是生態優化的需要。體育場給人提供了競爭本能表現的最好舞臺,體育運動是最好的競爭形式。在體育運動中,人們以競爭的生態形式激發生命力,發揮生命智慧。運動場上的競爭激活人們生命的激情,競爭者臉上流露的自信和盈盈的汗珠煥發著生命的活力。所以有人說“體育是生命的偉大興奮劑”。
2體育運動生態分析的主要對象
2.1體育生態分析的切入點——體育需要
需要是人類活動的直接出發點。對于人類體育活動來說,直接出發點則是體育需要。在人類形成初期,原始人就花費很大的精力從事體育性活動,如動作技能教育活動、醫療保健活動、祭祀中的競技活動等,這是因為他們有這方面的強烈需要。他們需要健體強身,需要宣泄情感,需要祈求神靈和祖先的保護。體育需要不僅有發生學上的生態根源,其具體內涵也受社會生態環境的制約,而且其本身還有特定的生態結構,在人的生態關聯中具有特殊的生態機制。
在人本生態觀看來,人類的體育活動是生命體本能的節律感應這種進行生態調節的生命活動形式發展起來的。通過體育活動的節律感應,人自身的生命節律得到激發和調節,同時得到生命的體驗。這種本源性的生態需要,作為本能和直覺的存在,構成人的重要天性。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這種調節作用一方面變成相對獨立的生活目的,另一方面又把它有意當作維護和優化生存質量的手段。最早的利用是在勞動和巫術活動中,后來逐步從中分離出來,體育需要也就從中凸現出來。
從生態構成上看,體育需要是一種復合性需要。這一需要的復合性突出體現在它同人類其他需要的交互滲透和相互作用上。人類其他領域的需要如宗教、政治、經濟、道德、文化等需要借助體育活動形式得以滿足,這樣一來,體育需要內涵中就摻進了各種功利性的沖動和欲望。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體育史就是體育需要內涵的演變史。如圖:
附圖
圖1體育需要演進圖
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成為體育需要的主軸,這種需要是自發的自然性需要,是原始人生存和宣泄情感的需要。接著是戰爭需要成為核心,體育因其特有的強身健體的功能而成為訓練士兵的工具,軍事體育應運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達軍事體育,德國、瑞士軍操等。西方體育正是以軍國民體育的面貌傳入我國的,帶有強烈的軍事色彩。近代以來,體育又成為政治的工具,體育為國爭光、體育外交、體育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等,都體現了體育的政治功利性。近代體育傳入中國伊始,就被視為“強國強種”的工具。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體育的角色定位仍然振奮民族精神、讓世界了解和認同中國。體育的職業化和商業化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人類開始利用體育賺錢。剛剛要擺脫政治工具陰影的體育又淪入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經濟工具的“魔掌中”。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無不把體育作為一種工具為自己服務,使得體育的功利性需要占據主體地位。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體育的審美性需要才開始受到關注,并逐漸成為主導性需要。體育也開始由工具主體向人文主體轉變,從理性向感性轉化。體育作為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關注人的生活和生命,人們主動的愉快地進行體育活動,以提高生活質量,實現自我價值。體育開始關注人的生命;這也正是體育最本真的生態需要。
2.2體育生態思維的落腳點——體育的生態功能
由體育活動的生態生成本性所決定,主要通過節律感應影響人類生存方式和生命質量的體育活動,其功能也理應是生態性的。體育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創生、護生和優生三個方面。
1)在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中,體育的“創生功能”表現在體育促進了自然向人的生成,并在這一生成過程中將繼續發揮作用。對于自然向人生成的運動來說,體育既在第一次偉大飛躍即“人從自然中生成”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也是第二次偉大飛躍即“社會化的人”得以生成的動力之一。體育的最終意義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個全面發展的真正的人是肉體與精神和諧發展的人。總之,促使人由自然生物生命轉化為社會意義生命,由低層次生命轉化為高層次的意義生命,逐步促使個體個性化和社會化,形成健康的生命個性,這是體育的首要生態功能。
2)體育的生態功能的第二個方面是體育的護生功能。體育的護生功能體現在:體育能強身健體,增強人的體能和技能;抵御和治療疾病,修復人體能力;滿足宣泄情緒、釋放壓力的欲望。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節律失調會引發人的生態危機,從而導致生命危機。而體育活動可以通過自身的節律感應對情感進行調節,保護人類的生命狀態。體育作為人體和自然界的中介,用節律的形式進行調節,修復生命本質。體育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的一劑良藥,是保護生命的最好形式之一。
3)第三是體育的優生生態功能。體育的優生功能是指體育通過人類自身的行為,改變自身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使主體朝著更美好的方向發展。體育一方面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塑造健美的身體;另一方面體育可以培養人的精神力量,人們在體育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追求生命價值和意義。新世紀體育的追求目標是健康和娛樂,健康表示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倫理要求;娛樂是滿足人們心理欲望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渠道,使我們的身心達到平衡。塑造完美的生命,追求完美的生命,體現完美的生命是體育的終極目標。
3結束語
以人為本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新世紀體育的追求,是體育的生態意識覺醒的體現。我們對體育的重新認識應從人本生態觀的視角審視體育需要,優化體育生態功能,運用生態觀指導體育,讓體育沿著綠色人文的方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小明.新世紀體育的走向[J].體育與科學,2001(4)
[3]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識與人文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6)
[4]曾永成.文藝生態學引論[M].北京:人民文藝出版社,2000
[5]楊四耕.當代新基礎教育的生命美學觀及其方法論意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6)
[6]宋繼新.論競技的物化與升華[J].體育科學,2001(3)
[7]胡小明.從工具到玩具—競技運動文化屬性的阪依[J].體育文化導刊,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