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教學改進學生心理健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在體育教學中改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課程改革的的重要舉措。本文重點論述了作為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把握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運用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意志品質
正文: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導致素質教育不能很好落實的瓶頸。對這一問題討論的焦點是如何通過學校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體育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發揮主導作用,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那么,如何通過體育教學改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呢?筆者通過多年的體育教學認為體育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革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傳統的體育教學只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演,教師也習慣于發號施令,力圖將全體學生都統一到自己設定的范圍中去,其結果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消失殆盡,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無從談起。《新課標》要求改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寬松的教育氛圍。這種新型教育氛圍是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礎。體育教學多在戶外進行,相對其它學科環境寬廣,特點是以學生的身體練習為主,既有師生互動,又有生生互動;既有統一的班級活動,又有分散的小組活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有著頻繁的接觸和交往。要改善以往的不良師生關系,首先應確立師生人格上平等,實現師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其次,師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各項行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第三,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改善師生關系后,師生交流多了,情緒情感相互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心理上的互動,課堂上氣氛活躍,教育氣氛高漲,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學練效果會更佳,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創造,使學生能創造性地應對環境的變化,增強心理素質。
二、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適的方式,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的身體發展為物質基礎,體育課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教學的方式,使學生認識到體育活動對身心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討論法可以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討論身心之間的關系,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結論,會讓他們對問題的印象更深刻,對問題的見解更到位。游戲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的游戲性質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中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發展,而且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
體育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田徑教學是各項體育活動的基礎,可以促進學生的新陳代謝,提高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吃苦耐勞、開拓競爭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心理素質;體育理論教學中,根據教材根據實際,特別是我國健兒在雅典奧運賽場上不畏強手、奮勇拼搏,為國爭光,取得歷屆奧運會最佳成績,使學生精神振奮,啟迪學生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做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只有實現師生的互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發揮,才能實現教學的平衡。由于教材內容的多樣性,教學環境的干擾性,教材的難易性等諸多因素以及師生的關系無不影響著教學。以前的體育教學往往只注重增大學生的運動量、練習的密度和強度,表面上看是講究了效率,但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造成教學的生硬,學生感覺上體育課乏味。這樣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造成教學效率的低下。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握最基本的環節,一些小的環節教師可以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練習;在準備活動中,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去準備、去領會;在游戲和比賽中讓學生擔任評委和裁判任務;在講授課時讓學生講述示范動作要領、嘗試練習。教師在總結時肯定學生的富有新意的創意、動作,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言語,如“你真行”、“動作挺標準”等,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做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二、指導學生使用合適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代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學生“金山”,而是教給學生“點金術”。這里的“點金術”就是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體育教學必須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由于體育教學受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有效的動作,需要在課外和校外課余時間進行更多的練習,才能掌握和鞏固體育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學生學習的方法有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創造性學習法、探究式學習法、延伸性學習法、評價式學習法等。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要完全出于學生內發性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教學跳躍式練習時,教師情景導入,組織學生在郊外“郊游”,老師帶領學生做螺旋形跑,在音樂的伴隨下師生共同做繩操。教學步驟:1、讓學生在“池塘”中(操場上)畫“樹葉”。2、利用擺好的樹葉進行跳躍式練習,跳躍的方法是:A跳一片“樹葉”;B跳多片“樹葉”。教師要求學生跳躍時要輕輕落下。3、“撿樹葉”。要求學生沿著“池塘”在音樂伴奏下跑步,等音樂一停,學生進入“池塘”撿樹葉,盡快地讓“池塘”變得清潔。這項活動中,通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作出蛙跳的動作,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行為。
三、在體育課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
1、學生自尊、自信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做到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這樣學生就會看到自己的長處,喜歡自己,才有信心讓同伴接納自己,讓同學在體育運動中相互悅納、認同和鼓勵。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希望,使學生相信“我能行”。在課堂上教師多使用些對學生帶有期望性的言語,如“你可以”、“勝利一定會屬于你”等。再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臺階,使學生登上成功的舞臺。教室可通過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手段,給學生提供獲取成功的臺階,讓他們通過一步步的成功,逐步登上成功的舞臺。
2、調控學生的課上情緒,培養情緒智力
要培養學生的情緒智力,教師應在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引起學生關注的同時,使他們樂于接近教師、樂于參與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第二、激發學生的感情。“沒有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教師應小心的捕捉、琢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感變化,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客觀的評價和善意的評價、引導。通過教師的評價和引導,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同學的愛的同時,也把這種愛以同樣的形式傳給身邊的老師、同學、朋友。
3、通過教學使學生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助人為樂的思想、團結合作的精神,都是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一些點滴的小事鍛煉學生,用榜樣激勵學生,用他們的行動證實自己,來提高學生自我的品質。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心理處在動態之中,體育教學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起著特殊的作用,師生心理是復雜的、多變的,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應明察秋毫,審時度勢,利用教學藝術,因人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進他們運動能力的提高,調節他們的情緒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合作、競爭的精神,完善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