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大眾化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充分挖掘體育的文化功能
體育一詞的英文為physicaleducation即身體教育,亦為通過身體活動達到對人的教化過程,將一個“自然人”培養成一個滿足社會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社會人”的重要過程。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盲目強調科學、技術的作用,忽視“人文”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片面追求眼前的實際利益,醉心于‘征服’自然和盲從科學主義的思潮,從而導致了體育教學的畸形發展,人類被當作勞動工具來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勞動者的體力和技術的培養,而人的合理需求卻被嚴重地忽視了,過分強調體育中的個別功能,而忽略了對它的整體認識,完全用一種‘生物體育’或‘技術訓練’的觀點將體育簡單化、片面化,長此以往以至于很多人將體育作為一種簡單的身體訓練、體力培養,而完全忽略了對人類精神的教化作用。
隨著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在勞動中付出的體力越來越少,更多的是智力的投入和開發,于是“體育無用論”的思潮似乎又找到了新的論據,我們說這一結果的產生根源就是將體育片面生物化,忽略了整體性的結果。曾經提出:“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
盧元鎮先生在“中國體育文化縱橫談”一書中有一段對體育文化的精辟描述,使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重新審視體育這一古老而又充滿無限生機的重要學科:“在人類色彩斑斕的文化世界里,有一種奇異的文化,就是體育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充滿了各種神奇的矛盾:運動與靜止、抗衡與友誼、競爭與協作、嚴肅與幽默,高雅與粗俗、愛與恨、善與惡,乃至生與死。它給人間社會帶來歡樂、健康與笑聲、也帶來激情、熱望與振奮。當然,也會給人類帶來痛苦,煩惱和災禍。體育如同一股洪流,把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裹挾進去,讓他們盡情的宣泄、享受、排遣,并從中得到教育和發展。同時它與把社會調遣和鼓動起來,給社會涂上一層光彩奪目的色彩,使我們所生活的星球,更充滿生機、充滿活力,也更充滿人情味,充滿使命感。”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體育不僅是人類活動能力的傳授和素質的提高,更是傳播人類先進文化的載體和媒介,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記述了人類燦爛文化的精髓,又以一種活躍的形式將它發揚光大,它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它可以將敵對民族變成親密朋友;也可以將昔日的“東亞病夫”變成今天的東方巨人,它的內容雖然簡單,形勢并不復雜,雖然你我都能做到,但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確是大家都在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我們要大力弘揚人文精神,加大人文手段的研究、開發與利用,盡快完成由“生物體育觀”向“人文體育觀”的轉化進程。強調“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則,我們“不僅要野蠻其身體、更要文明其精神”,只有將體育作為恢復人的本性與價值的生命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體育才能就真正為促進整個社會的科學、自由、和諧、持久、全面地發展服務。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人文學必須成為大學教育的靈魂”。據此我們說:體育的人文性也必將成為體育教學的靈魂。只有將體育真正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去對待和認識,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巨大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為民所想
學生是學校體育的主體,是整個體育教育的對象,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興趣需求對競技體育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對它產生興趣,是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過去的體育教學大多是“填鴨式”的,老師開設什么項目學生就要上什么內容;現在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體育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此教學內容的選則不僅要考慮對于身體的影響,更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在選擇應用競技運動內容時切不可把它變成奧運會或運動隊訓練的翻版,一定要加入一些新的內容,或者與其它項目、當地文化、以及專業學習相結合,從而提高它的娛樂性、降低競技性。競爭是體育運動的主要特征之一,競爭既能激勵人們追求勝利,也能鍛煉人們不怕失敗、承受挫折,而后者對于一個人的一生更具有積極意義,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教師要善于換位思考,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過去所說的“一刀切、整齊劃一”等做法確實有利于教學管理,但卻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違背了學生追新求異的思維方式。“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將來”不僅是一句口號,更要體現在行動中,絕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
三、為民所用
古人云:“學以致用”,所選的教學內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盡量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或當地的民族特色,讓學生能夠看到明顯的目的性,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和實際價值,不僅讓他們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更好的喚起學生長久的求知欲望,例如:用羽毛球、乒乓球來發展手眼的協調配合能力(對日后的技術操作人員十分有益);用雙手拋鉛球(實心球)擲準(擲遠)來發展腰背肌力量;用“戰地救護”代替原來的循環練習法;用降低“籃筐”高度來提高學生投籃的成功率,減小場地的大小加強比賽對抗的激烈程度;降低排球的網高,讓矮個的女生也能體會到扣球和攔網的成功體驗;到校外或河邊、丘陵開展接力賽跑的方式來代替校園內的長跑等等,充分利用競技體育對人體的鍛煉作用,結合其它項目的趣味和新穎性,將身體鍛煉與全面教育充分結合,結果不僅是為了眼前,更是為了將來的工作和就業,從長遠的角度、從更廣的范圍去重新審視競技體育的價值。
四、為民所樂
要為民所樂首先就要讓學生喜歡,要讓學生產生一種需要嘗試的強烈求知欲,然后在體驗中才能夠真正產生體驗的快感,讓學生樂于學、樂于練,說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卻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通過觀察學生喜歡上網聊天、打游戲的現象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在游戲中可以體驗成功、冒險、獨立、協作、變幻無窮等因素的刺激,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為他們制訂不同的標準,為他們制定一個人為的困難(經過自身的努力可以達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并適時進行肯定以增強他們繼續努力的信心和決心,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體驗到苦中有樂的感覺。
五、為民所愛
體育教學不僅是為了增進健康、提高社會適應性、提高社交能力,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喜歡體育活動,從而養成終身以它為伴的習慣,使他們未來的生活更加充實、科學、幸福,通過體育活動讓學生喜歡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做到從內容到形式都能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才有可能讓他們在將來繼續喜歡體育活動,因此我們一定要克服以往體育教學中片面強調競技,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年齡特征,教師要將對競技運動的“愛”通過教學活動傳授給學生,讓他們產生共鳴,這才達到了教學效果。才能達到“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目的”。
競技運動是體育的靈魂,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同時,切不可減少體育教學中的競賽成分或競爭內容,體育中的激烈競爭,恰恰是當今社會無所不在的競爭的一個縮影,是提高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淡化競技性、增強競賽性,也是推進體育大眾化、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鐘啟泉,季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p121.
[2]體育原理.楊文軒,陳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體育人類學.席煥久.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年.
[4]體育社會學.盧元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摘要:競技體育歷來都是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但是隨著社會休閑時代的到來,競技體育仿佛失去了在體育教學中的應有地位,為此如何對競技體育進行必要的改革,使之適應當前體育教學的發展需要是廣大體育教師積極探索的問題之一,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競技體育大眾化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大眾化
我國的運動訓練學將競技體育定義為“指在全面發展身體,最大限度的挖掘和發揮人(個體或群體)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潛力的基礎上,以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和創造優異成績為主要目的的運動過程”。競技體育以其獨特的優勢及其體系的可開發性、作用的適用性、影響的廣泛性,成為整個體育運動中最活躍、最積極的部分,它的發展對體育文化的發展起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同時它也是促進各類體育活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
競技體育可以培養青年人進入社會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增強人的身體素質、培養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質。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的娛樂性、大眾化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由于學生先天身體素質的差異,使體育教學中競技活動的結果相對確定,因而不利于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另外,由于競技體育內容單調、形式單一等原因,在學校體育中普遍推廣確實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淡化競技體育的競技性,提高比賽結果的偶然性已經成為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使他們將來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而不是培養專業運動員、更不是奧運冠軍。《全民健身綱要》也明確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只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學生——才是符合21世紀實際要求的高質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達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目的。”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將技術要求和身體素質要求都很高的競技運動大眾化,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從事這些專業運動,并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要做到這些并不是一件十分簡單的問題,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