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新課標理念中體育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通過對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和教育形勢的分析,結合在我國《新課標》實驗、實施中的體會,談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幾種主要能力,以使體育教師在新的理念下,與時俱進、創新發展,跟上教改的新步伐。
關鍵詞:教育形勢;《新課標》;理念;體育教師;能力
一.前言
人類進入21世紀,全球性的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以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工程為主要標志的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靠技術創新和知識的創造性應用,必然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疑,這對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各國教育界緊急提示:“讓教師們從一心傳授知識的工作中擺脫出來,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致力于其作為一個教育家所應該承擔的使命。”我國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振興教育,全民有責。”“科教興國”已成為我國在新世紀謀求國家富強與民族振興的重要戰略。在這一背景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新的學校體育課程標準和新一輪的體育課改應運而生。《新課標》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權,每位體育教師既是《新課標》的執行者,又是不斷實驗、完善和豐富《新課標》的創造者。現代生活方式要求體育教育的最終歸宿是實現體育的生活化,體育教師應成為體育文化的傳播者和學生終身體育的引路人。體育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擁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和廣博精深的業務素養,始終處于體育學科知識發展的前沿,提高駕馭教科研的整體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成為課程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兒。
二.《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師應具備的主要能力
1.具有相關知識的完整探究和實踐能力。當今體育已是一門以“三維”(身體、心理和社會交往)健康觀為核心,涉及諸多學科知識的促進人身心全面發展的課程。體育教師要對信息技術、生命科學、青少年身心發育"規律、運動訓練技術、營養學、運動恢復和保健學等進行整合研究,要把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對青少年的教育、教學和疏導藝術緊密結合起來。有位心理學家說得好:“當孩子意識到你在教育他時,教育就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新課標》強調以人為本,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學的心理學本質是師生情感的多種交流和溝通,學生只有接受和認可你,才能主動接納你的教誨,欣賞你的舉措,模仿你的動作,而體育教師的整體素養自然成了是否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鍛煉的前提條件。其次,將教師的知識和經驗轉化為教學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教師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必須具備把握教育時機的能力,“管”、“放”的尺度恰當,“剛”、“柔”相濟。體育課是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開展教學活動的體育教師缺乏必要的控制能力,不僅難以完成《新課標》規定的目標任務,甚至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引發許多其他問題。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平時著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教學常規,在貫徹《新課標》時就可能厚積薄發,使課堂始終處于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實現真正的課程創新。
2.具有創新意識和創編教材的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門學科的靈魂。體育教學要創新首先在理念的引導上要有所作為。觀念的轉變和理念的提升,應貫穿在落實《新課標》的整個創意過程中。要徹底打破人的惰性,等、靠、要的傳統觀念和無所作為的精神枷鎖,用《新課標》統領教材建設,《新課標》也是在不斷實踐中逐步得到完善的。“課本、課本,教學之本”,教材的選編要靠教師來完成,這就要求每位體育教師改變依賴現成教材的老習慣,帶著創新理念,大量閱讀、參考和消化各類已有的存在于各種載體上的相關信息,結合地方特色和鄉土教材,探尋適合現代生活方式的教學內容。在閱讀、搜集、材料處理、實驗、論證和提升的過程中,創編出富有時代特色的鮮活教材,加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換的步伐。
3.具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能力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技能,是教師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體育教師的普通話標準程度,口令運用的聲調高低和時機,講解的簡明扼要、一針見血,鼓勵學生時飽含情感的點撥、暗示,評價學生時激昂的贊美、加油等,都需要經常進行揣摩、演練和改進,在語言運用上精益求精,做一個有心人。只有完美的教學語言,才能使學生聽得聲聲入耳,并展開聯想的翅膀。當每一個人的聯想輻射到整個課堂時,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具有完善的動作師范能力。體育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活動方式,體育教學更多的是直觀教學,體育教師的動作示范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完美的運動技術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師業務水平的外在標志,也是其樹立威信的重要途徑。如優秀教師優美的韻律操動作和利用合理有效的動作分解來進行分段誘導教學,會贏得學生的陣陣喝彩,學生模仿的興趣大增,下課了還情未了,效果極佳。有的教師示范能力差,學生就會說喜歡上體育課,但不喜歡上某老師的課。優美、準確的動作示范能力是靠刻苦磨練培養出來的。此外,體育教師還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字書寫、皮尺和計時表使用、手勢和哨子等的運用技巧。總之,體育教師要真正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5.具有較好的教研能力、現代教學手段運用能力及外語能力。體育教師要使自己處于學科的領先位置,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實事求是、認認真真地多學習一些科研方法。光懂得如何教書是不夠的,還要搞好學術課題研究,先從小課題做起,從點滴的質疑做起。如目前農村學校場地器材短缺,體育課如何上好?班級學生太多怎樣上課?如何減少直至杜絕課堂運動傷害事故;街舞、健身操等如何合理引入課堂?如何創立體育特色學校等等。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實現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統一,是提高科研能力的辦法。當前,體育教師還要學會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操作技能,使自己的教學在多媒體的輔助下節時、省力、直觀、高效和信息反饋快速。要努力學習和提高外語水平,國家提出幾年后重點中學!+的教師要能用外語教學,這對于體育教師來說似乎較難。但在新形勢下必須認真對待,通過潛心學習,提高自己的外語運用能力,以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
6.具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校體育社交層面寬,體育本身就是一種社交工具。因此,體育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對實施、完成《新課標》的教學尤為重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
決定》特別強調: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得擠占體育活動時間和場所。然而,隨意侵占體育課時間,不按國家規定開設體育課程,或讓不具備體育教師資格的人來教“名存實亡”的體育課,經費和場地器材嚴重缺少,教師嚴重超工作量等現象每有發生。有些地方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作為在夾縫中開展工作的體育教師,還得要做好上上下下的工作,理順“左鄰右舍”的關系,爭取領導和有關方面的支持,這也是初級階段的無奈之舉。體育教師必須具備適應這種環境的協調、交際能力,才能使《新課標》、新課改的工作氛圍變得更好一些,工作變得好做一些。
《新課標》帶來的體育教育的改革是無止境的,體育教育工作者順應改革大潮,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的腳步也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