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行政部門體育治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體育產業不斷發展過程中,體育企事業單位發展重要前提逐漸向體育治理方向靠近。國家將體育治理上升為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如何構建我國的體育行政部門良好的治理體系,成為了我國體育行政部門改革的一項重大課題。本文圍繞包頭市體育局,深入探討以體育治理為依托體育行政部門體系的構建從而實現治理能力提升最終實現促進體育企事業發展的目標。本文主要采用文獻綜述法、訪談法、實地調查法調查包頭市體育局治理現狀以及體育行政部門治理方式構建,從而對體育治理自主治理進行反思。
關鍵詞:體育行政部門;體育治理;自主治理
本文以包頭市體育局為例,研究體育行政部門體育治理,深入探究以體育治理為依托體育行政部門體系的構建,實現治理能力提升最終實現促進體育企事業發展的目標,為體育行政部門的治理提供理論基礎,具有借鑒意義。主要采用文獻綜述法、實地調查法,實地深入調查我市體育局治理現狀以及體育行政部門治理方式構建,在體育部門體育自主治理大背景下,全面探究包頭市體育行政部門體育治理。
1基本概念的界定
1.1治理
治理(Governance)一詞源起于拉丁文Gubenare,有掌舵、引導、操縱等意思。指的是在特定范圍內行使權威。它所描述是一個政治進程,強調眾多不同利益主體共同發揮作用從而建立一致或取得認同,最終達到實施某種計劃的目的[1]。治理既是各種公共或者私人個體和機構共同管理公共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也是一個使相互沖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聯合行動的過程。這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包括人們以自己利益為基準考量的且符合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2]。治理理論的核心就在于推動多元利益主體參與合作,使不同主體間達成共識,構建相同理念下的共同體。
1.2體育治理
類比治理概念,將體育治理可定義為體育服務事務受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或是第三方組織的體育機構管理的諸多方式的總和。體育治理的本質是達到共識,建立多元化體育服務,推進體育行政部門治理體系構建。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健身需求,包頭的體育行政部門以及各個體育服務部門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體育服務是通過個體這一單位來實現全民健身這個大戰略的重點[3]。
1.3體育行政部門
體育行政部門指為實現公共利益,政府及其相關體育執行部門以及具有行政授權的社會組織行使公共權力實現公共利益為目標的組織[4]。本文呼應國家大部制改革,深入探尋體育行政部門機構精簡,以包頭市體育局為例,試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探討包頭市體育局治理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建立相應的解決措施,建立完善治理體系。
2當前包頭市體育治理現況及存在具體問題
2.1包頭市體育局體育治理現狀
包頭市現有的體育行政組織系統主要是以區體育館與街道辦事處的文體科為體育行政部門,以區體育館為核心,構成了包頭市體育行政管理的組織結構體系[5]。包頭傳統的體育行政組織結構,是典型自上而下的政府單向管理模式。各級組織領導,帶動各社區、居委會組織人員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構成我市體育行政管理組織結構體系。包頭市體育局為帶頭人,帶動各個社區推進社區活動,但居委會以及街道辦事處不直接由體育局管理,對于一些體育的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常常發生。對于社區設立文體科或是社區體協機構,因人員較少,一人負責多方面文化的宣傳,沒有正規的組織體系與相對應的運行管理體系。在體育行政治理中,多元的主體其實一直存在,包頭市體育治理居委會管體育,街道管體育、體育局管體育,多元化的管理體制讓體育的推廣受到阻礙,當地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主心的理念同樣阻礙著體育產業與事業的發展。因此包頭市體育治理依然處于被組織、被管理的狀態,保持傳統體育單一行政、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
2.2體育治理當前問題的原因分析
2.2.1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影響了居民鍛煉身體的積極性
公共財政對體育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政府履行體育職能的表現,近些年來,公共財政對于體育事業與產業的投入增加足以看出體育越來越受政府重視。但分配到體育服務的比重卻特別低,西方發達國家對于體育服務的投入比重遠超于我國,目前,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的公共財政投入體育事業的經費占本國GDP的比重超過1%以上。目前我國體育經費占本國GDP比重最高只有0.31%,從2003年到2009年比重呈現下降的趨勢,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到2009年,只占到0.55%,公共財政對于體育投入不足,地方政府無法重視起來,影響居民鍛煉身體的積極性,所以用于全名健身社區體育服務的資金還遠遠達不到市民對健身的需求[6]。
2.2.2體育行政部門無人響應
當前我國全民健身社區體育服務中,體育行政部門會制定些政策來帶動一些小型賽事的發展,而民眾卻不愿參加,最終使賽事無法舉辦起來。這種以小帶大,正金字塔型的方式使得全民健身無法達到預想效果。而西方國家最具主動權的是民眾。居民有辦比賽的想法,去帶動更多的人,最終通過申請,就得到體育行政部門的撥款,這種倒金字塔,有下而上的方法值得借鑒。所以下放權力便是最好的方法。
2.2.3居民對體育治理參與度低
居民以社區為單位,參與社區體育活動頻率高于由體育行政部門組織舉辦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參與社區體育是常見的現象,但大部分老年人選擇自己鍛煉,使用簡單健身器材,很少人參與到社區組織的活動中,這對社區舉辦體育活動有反作用。人們對于社區體育服務質量不滿意情況越來越多。在體育行政部門治理過程中,居民參與度很低,很少有居民主動參與體育的治理。更多居民選擇自己健身,對于包頭市體育局舉辦的體育活動沒有積極響應。包頭市體育局在管理所有社區的體育活動存在瓶頸,社區體育直接由居委會管理,不受體育局管理,體育局同時屬于文體局的一部分,文化的重視程度又高于體育,地方財政對于體育的投入相比文化投入要少的多。因此,體育局的職責范圍更多地限定在管理包頭市的各個單項體育協會以及各大型賽事的承辦等內容上。
3體育治理當前存在問題對策分析及治理體系的構建
3.1明確職責權限,制定職能目標
多元主體的存在必然會導致權責不清,互相扯皮的現象發生,行政部門的不作為現象愈加明顯。以包頭市體育局為例,體育局主要職責協調各區體育科辦好體育,促進全民健身。但對于包頭市體育局所應承擔職責,存在模糊不清,沒有實權的狀況。對于體育局所宣傳的政策與規定,沒有響應部門的配合,體育局相當于被孤立出來。政府職能的目標受政府職能影響,因為職能的有限性影響到目標的有限性,所以處理好政府職能轉變,明確職責權限,制定統一的職能目標
3.2精簡政府機構設置,引入外資
政府機關的外在表現形式是政府機構,它承載著政府的行政權力。但精簡過多的政府機構會直接導致人與職位數目的不對等,導致政府效率低下,這其中所負擔的成本會更高。職位與人數必須嚴格的按照編制的規定構成,但同時也要做到簡政放權。公共治理理論更多的強調主體參與其中,因地制宜,最好的方式讓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到社區體育的治理。同時可以引入外資,以包頭市體育局為例,它的行政系統存在信息流和物質流。信息流是行政系統的動力機制。物質流是保障機制。物質資源是行政管理活動必不可少的要素,公關財務是物質資源基礎。信息流在精簡政府機構的同時可以達到最高效率的運行,物質資源流不僅可以有公共財務,同樣可以引入外資。
3.3明確體育行政部門權責體系,改善管理方式
政府具有縱橫交錯的權責體系,具有的公共權力政府系統是處理公共事物一個最基本行政要素。需要合理劃分職能目標,權力與責任,并且必須是一個完整統一體系。包頭市體育局其結構錯綜復雜職能不清使得其出現了更多不作為的現象,為了提高效率,體育局現在更強調企業家精神的政府,運用企業一些管理方式提高效率,選拔真正適合的人才,避免官僚制組織存在組織僵化情況,干部任用體制造成對上負責對下不負責的情況。居民也要加入社區服務的建設中去,居民可以投票選出可信賴的一些人組成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同時也是這個社區的居民,他們更具有責任感的去為社區的建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深得人心。因此,在體育局系統內部進行適度的集權與分權并且授予各級各類區體育科以及居委會和領導者與其完成職能目標相稱的職位與權力,并且建立相應的責任。責任是第一位的,職能與權力追隨其后。重視責任是每一個政府機關最基本的工作準則。
3.4制定相應法制規范,增加物質資源
提到包頭市體育局所提供體育服務,在實際體育事務中,文體局是管理者,居民和社區內的社會體育組織是被管理者,多元主體沒有參與其中,體育局的角色更是被邊緣化。建立創新包頭體育局體育治理,需要從行政管理向法治保障轉變,這也是體育治理。激發包頭市居民以及民間體育組織的活力,調動他們成為治理主體的積極性,也需要相應的激勵制度為保障。完善的法制規范是根本,他為政府依法行使公共權力、高效處理公共事物提供有力保證。體育組織健全程度的標致著行政法制的健全程度,行政法制是衡量依法行政的重要尺度。
4結語
地方體育局是體育公共服務的主體之一,是實現體育公共服務社會化的有效途徑,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組織基礎。包頭體育局要以參與并有效承接政府轉移的體育公共服務職能為主要目標。目前包頭體育局與區體育科合作力度不夠,溝通少,需要多協調各部門,推動體育發展。包頭市體育局更應推進體育自治,讓更多居民參與進去,自主管理相應社區體育。
參考文獻
[1]俞可平.論國家治理現代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2]王詩宗.治理理論及其中國適用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3]陳東九.論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與作用[J].體育人文社會學,2012,2(2):58-59.
[4]石佑啟.論法治視野下行政管理方式的創新[J].廣東社會科學,2009(6).
[5]韓坤,于可紅.我國城市社區體育行政管理的缺陷及創新構想[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2):4-8
[6]體育事業統計年鑒[M].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2009.
作者:邊書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