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體育青少年足球訓練策略解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對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其在初中階段會表現出活潑好動、好奇心重等特點,足球訓練則可以在愉悅其身心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體質。現筆者基于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并結合相關文獻,對初中體育的青少年足球訓練策略展開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足球訓練;策略
素質教育強調我國初中教育教學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由此,體育教學在初中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并且《初中體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體育學習的最終目的便是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會對初中體育教育的內涵化、多元化與全面化發展起到引導作用。學校應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落實“陽光型運動”,培養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1]。在初中體育課程中開展足球訓練,不僅可以強健學生的體魄,還能培養其運動意識,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有效的訓練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開展足球訓練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改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體育的教學目標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強調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學習能力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足球作為一種綜合類的團體運動項目,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初中生來說,有效的足球訓練可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并提高其團隊意識。同時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還能磨練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意志與品質,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世界各國紛紛致力于構建體育強國,進而對足球運動進行高度重視,我國亦是如此,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足球運動發展較為落后。梁啟超先生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要想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的足球運動發展,必須加強青少年的足球訓練與愛國教育,促進其心智的成熟。對于十分喜愛足球的學生來說,教師開展的專業足球訓練能夠幫助其掌握更多的技能與實踐經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之后教育階段的足球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利于為我國培育出更多的足球人才。
二、初中體育青少年足球訓練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避免學生思想僵化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仍有教師對足球教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即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被動接受與理解,之后再進行實踐訓練,做到親身示范與場外指導。這種方式雖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持續深入,現以無法滿足體育教學改革與學生學習的具體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進行足球教學方法的創新,采用串聯教學法、分層教學法與信息反饋教學法等。其中串聯教學法主要培養學生對足球知識與技能全面、系統化的認識,需要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做到逐步深入,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通過有效輔導,讓其學會系統串聯足球的相關動作要領,進而有效實現訓練目標;而分層教學法則是根據學生足球技術水平的差異,采用針對性的訓練策略,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學習信心;信息反饋教學法主要強調教師與學生在足球訓練期間的交流反饋,需要教師及時分析生給予的反饋意見,做到教學方法的有效改進,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新型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突破,能夠避免學生出現思想上的僵化,提升其足球水平。另外教師在實施訓練策略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其運用時機,在不同的時期采用不同的訓練策略,保證訓練的有效性,確保學生獲得顯著進步。
(二)增強體質鍛煉,奠定足球訓練基礎
足球的運動強度較大,對學生的耐力與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具備大量的體力。為增強學生的體質,初中體育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身心特征,加強對其耐力的訓練,做到最大程度的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在開展速度訓練時,強調通過不斷的重復練習來提升速度,但需要確保休息時間的合理設置,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恢復身體機能。因此可設計訓練內容:全力練習10s/次,直到最大訓練強度,之后待脈搏恢復到120次/min時,再進行下一次的練習。另外,初中生很少有接受過專業足球素質訓練的,因此在有球的情況下無法做到合理對抗,并且因為緊張還會出現身體的僵硬情況,降低了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對此,可對學生進行有球訓練,培養學生的防守能力、運球能力、判斷能力與反應能力。教師采用變向運球的方法,這是一種有效培養學生防守對手、有效搶截能力的方法,能夠為學生處理來球爭取更多的時間,更好完成傳球與射門。在實際訓練當中,教師要注重力量、速度與運球技術的聯合培養,可在訓練區域先用一些標志物當做運球練習的道具,待學生熟練掌握后,再要求其加快運球的速度,并適度提高教學難度。之后再將那些標志物換成隊員,讓學生在隊員的圍追堵截間掌握運球及射門能力,并增強其場地意識。
(三)培養戰術意識,提升足球學習積極性
足球屬于競技體育中的一類運動,講求的是通過科學、靈活的戰術與隊員間的默契配合,做到有效得分。因此除了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增強學生的體質鍛煉外,還要培養其戰術意識,做到靈活的攻防,讓學生在足球場上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但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需要在每次訓練時都要進行戰術意識的不斷滲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戰術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尤其培養其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做到耐心講解與指導,要求其在訓練過程中必須保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做到“頭手并用”,積極調動自己的感官,全方位觀察訓練時的周邊情況,做到對手站位與傳球跑位的全面了解,通過自身分析,得到不同的行動方案,最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行動方案的有效實施。另外隊員間的默契配合也是足球訓練中的關鍵內容,只有隊員們相互配合,才能明確隊員在球場上表達的“小信號”,進而共同依照一定的戰術來完成傳球、射門等流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游戲教學法,組織學生以足球為主要的游戲工具,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10個人,每五個人為一組,交叉站立,要求學生只能夠利用腳內側進行傳球,若一組內的隊員讓另一組的隊員接到球,便另一組得一分,又或是用除“腳內側”的部位踢到了球,對方得一分,比賽時間30分鐘。在這種游戲競賽模式下,隊員間的配合能力與團隊意識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隊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并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其足球技能與團隊意識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盧胤.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足球興趣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222.
作者:王心 單位:江蘇省儀征市棗林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