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貴州省“我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班”第一、二期學員,來自貴州9個地區市、縣、鄉級養老機構。
1.2研究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及自制基本情況問卷對我國養老護理員進行現場調查,自設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健康狀況等6項一般人口統計學資料及工作年限、工作崗位、收入水平、是否受過職業培訓、有無職業資格證書、是否簽署勞動合同、有無社會保險、養老機構性質等8項從業情況資料。由黔南民族醫專護理系教師擔任調查員,調查問卷由調查員發放、講解,學員自己填寫,調查當日收回。發放問卷188份,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75份,有效應答率93.1%。
1.3統計學處理應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SCL-90各因子分、總均分及陽性項目數與國內常模的比較采用兩樣本u檢驗,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2結果
2.1一般資料175名我國養老護理員,男55人,女120人,年齡<30歲43人,30~49歲120人,50~59歲12人。漢族106人,少數民族69人。未婚32人,已婚130人,離異12人,喪偶1人。小學1人,初中43人,中?;蚋咧?7人,大專58人,本科及以上26人。健康167人,患慢性病8人。工作年限<5年123人,6~10年21人,11~15年12人,15年以上19人。管理崗位77人,服務崗位98人。月收入<1000元37人,1000~2000元55人,2000~3000元55人,3000~4000元20人,4000~5000元6人,5000元以上2人。受過培訓54人,未培訓121人。有職業資格證11人,無證164人。簽訂勞動合同88人,未簽訂87人。辦理社會保險118人,未辦理57人。養老機構性質:公辦135人,集體14人,民營26人。
2.2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國養老護理員SCL-90各項因子均高于國內常模,其中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及陽性項目數顯著高于常模。SCL-90總均分為(1.53±0.39)分,與常模(1.44±0.43)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7.75,P<0.01)。
2.3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2.3.1SCL-90各項因子與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以SCL-90量表9項因子分別作為因變量,以14項一般資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年齡、健康狀況、工作年限、工作崗位、收入情況、勞動合同、職業培訓、職業資格證進入方程。
2.3.2SCL-90總均分與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以SCL-90總均分為因變量,以14項一般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健康狀況、工作年限、工作崗位、勞動合同進入方程。
3討論
3.1我國養老護理員一般特征與同類研究比較與黃菲等研究比較,相同點有女性為主、培訓率及持證率低。與前者研究所示養老護理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同,參與本調查的我國養老護理員以青壯年為主,沒有文盲,中專或高中以上學歷約占75%,收入相較于黃菲等研究顯示相對偏高。這是由于調查對象為貴州省“我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班”第一、二期學員,是各養老機構選派的骨干、機構負責人等,另有少數的民政部門管理人員,管理崗位人員占44%。
3.2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本研究顯示,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成人,與張靜的研究結果相似。我國養老護理員比普通成人更容易產生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等心理問題。影響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齡、健康狀況、工作年限、工作崗位、收入水平、勞動合同、職業培訓、職業資格證。在本研究中我國養老護理員年齡在30~50歲的青壯年120人,約占67%。這個年齡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庭是棟梁,在單位是骨干,承受家庭和社會壓力最大,繁重的工作和家庭付出常讓這部分人處于亞健康狀態,表現出各種身心癥狀。身體健康狀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本研究中患慢性病的約占4.6%。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與疾病相關的心理反應,帶病工作及亞健康狀態也會出現相應心理反應,影響心理健康。工作年限的長短會體現在工作經驗、業務能力上,工作年限短,工作經驗不足,業務不熟悉,會給工作帶來壓力,影響護理員心理健康。工作崗位在一線的我國養老護理員工作壓力大,為失能、半失能、臨終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護理,稍有不慎,老人可能發生噎食、跌倒、骨折等意外,風險極高,護理臨終老人還要面對老人去世,協助做好遺體料理及后事服務等事宜,因此,我國養老護理員在工作中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收入和勞動合同是影響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占54.3%,未簽訂合同的占49.7%。趙崇偲等研究顯示,收入水平低是抑郁癥狀的高危因素。我國養老護理員工資微薄,福利待遇低,使得我國養老護理員難以產生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和價值感。勞動合同能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穩定的勞動關系,未簽訂合同讓護理員缺乏職業歸屬感和安全感。經濟的窘迫和缺乏職業安全感使我國養老護理員易產生抑郁、焦慮。職業培訓是影響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國養老護理員服務對象是特殊的群體,老年人有其特有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需要,這要求護理員具備相應的護理知識、技能、人際溝通能力和技巧,職業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國民政部2013年6月30日頒布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養老護理人員應當接受專業技能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本研究中,接受過職業培訓者為30.1%,有養老護理職業資格證者僅占6.3%,低于10%的全國水平?,F實中我國養老護理員獲得培訓、進修的機會極少,這極大地影響了護理員業務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勝任工作,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價值感,有利于心理健康,而培訓機會的缺少影響工作能力提升,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3.3干預對策根據本研究顯示,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成人,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預。干預措施重在政策支持。政府應加大對養老事業的投入,加強養老機構的建設,改善我國養老護理員工作條件;推廣養老服務機構配置社工的做法;提高我國養老護理員工資待遇,實施從業人員工資指導價位,為護理人員辦理相關社會保險。加強對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政府提供免費培訓,可采取分層培訓方式,按年齡、文化程度、護齡等分層次進行培訓。組織開展對我國養老護理員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如對我國養老護理員開展意義建構團體干預等;提倡和鼓勵醫學院校發揮專業優勢,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并對社會開展我國養老護理員培訓,醫學院??膳c養老機構合作,將其建成學校養老護理教學基地,在提供學生學習機會的同時,提高養老機構服務水平,同時培訓了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此外要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老、理解尊重我國養老護理員的社會風氣,關心支持我國養老護理員工作,為其提供強大的社會支持。
作者:吳蓉武江濤唐琳昭劉洋李玉潔單位: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