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語際翻譯間性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際翻譯間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語際翻譯間性

      摘要:作為兩種語言、文化的融合和共生之物,語際翻譯亦此亦彼又非此非彼,所以,在傳統非此即彼的二元論命題下,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從其本體論地位上來說,它被籠統地歸于某一語言、文化的傳統思路也是值得商榷的。借用中介理論和中庸辯證法,試圖說明語際翻譯是一種獨立于此兩種語言、文化之外,又與此兩種語言、文化有著必然聯系的一種獨立的語言、文化。而中國哲學在譯論中的缺席,使語際翻譯的本體論地位無法得到應有的肯定。

      關鍵詞:語際翻譯;二元論;中介;中庸

      1作為中介的語際翻譯:一種獨立的語言/文化

      傳統“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兩極矛盾觀略掉和損失了許多意義,如上所述,它就包含不了“兩極相逢”的特殊意義和意味。

      我們一般會認為,所謂事物的對立,通常指的是質的對立。但是,實際上,一切相互對立的事物質上的不同,都是由量的積散程度促成的。因此,相對立的事物之間,在其顯現為質的對立的同時,還存在著量的可比性,存在著一條由此及彼的逐步遞增或遞減的某種量的連線。既然是量的連線,便有一個可測量的中點或中間階段,便有一個相對于兩端而言的“中”。因此,在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之間應該還有個“中”存在。由于傳統二元論觀念的影響,人們習慣上稱“中”為中介。

      中介,德語寫作vermittlung,其基本含義是居間聯系、居間調解的意思。它作為哲學范疇是黑格爾首先提出來的,也是他哲學著作中最常見的概念之一。黑格爾認為界限是中介,通過這個中介,某物與他物既是又不是。中介是事物聯系的中間環節,事物發展的過渡階段,或是事物質變的轉化條件;或是事物相互區分的界碑;或是事物相互作用的傳遞者;或是事物相互溝通的橋梁??傊?,中介是普遍存在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是在質與量相統一的度里存在的,都有一個產生、成長、滅亡的過程,都有一個兩端與中間狀態。兩端必然具有相反或對立的性質,兩端之間必然有中間狀態。正如黑格爾在《邏輯學》中所說:“中介的環節……在一切地方、一切事物、每一概念中都可以找到。”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指出:“......中間狀態是存在的,有些有機體我們簡直沒法說它們是植物還是動物,因而我們總是不能在植物和動物之間劃出鮮明的界限......”列寧在《哲學筆記》中也說過,一切都是經過中介連成一體,通過轉化而聯系的。盡管沒有明確提出過“中介”概念,但他在不少論述中都包含著“中介”的思想。他說:“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萬年以后還會是這樣。”他還說過:“社會上總有左、中、右,總有先進的、中間的、落后的?!北M管中介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它可以是一個點,也可以是一條寬帶,還可以是能夠與此物、彼物相提并論的“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意義上的事物,但這些事物都可以被視為是居中者或第三者。

      中不僅有其“介”性,也有其存在的自性。由于“中”是相對于兩端而為“中”,也就是說,由于它脫出了兩端的范圍,不屬于兩端中的任一端,因此它便自成一種相對于兩端而存在的新的質。換言之,它是相對于對立的兩極而言那個參與進來的第三者。也就是說,“中”不僅僅是兩極之間起聯系作用的居間環節,事物變化過程的中間階段,或是對立雙方相互滲透的紐帶和相互轉化的橋梁,它還獨立于左右之外而不是附屬于左右之下,具有存在的絕對性。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曾仔細分析過兩端和中間的種種可能情景,他指出:兩極和中間三者,“每一種都以某種方式和另外兩種相反對:兩個極端與中間相反對,而它們之間又相互反對,中間也和兩極端相反對”;“中間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極端?!眮喪线€說:“美德是一種中庸,而就其為最好的和應當的而言,它是一個極端。”

      因此,如果可以按照中介理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來探討語際翻譯,我們就應首先承認,語際翻譯本身是與牽涉到的始發語言/文化與目的語言/文化鼎足而立的一種語言/文化形態。換言之,中介理論和亞氏的哲學思想或可為語際翻譯的本體論性質定位,但中國哲學更有利于對這種性質的分析和闡發。語際翻譯的“居中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庸之道”,以及用這種哲學思想認識分析語際翻譯的可能性。

      2語際翻譯作為一種獨立的語言/文化存在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眾所周知,“中庸”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的基本思想。它作為一個概念,首見于《論語》一書,但“中庸”的觀念卻由來已久?!爸小弊鳛橐环N哲學范疇和道德觀念,最早出現于商代遺文《尚書•盤庚》:“各設中于乃心?!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云:“中,別于外之辭也,別于偏之辭也,亦合宜之辭也。”除《盤庚》之外,《尚書》中的《立政》、《呂刑》等篇也有多處提到“中”、“中正”等。在這些典籍中,“中”的意思基本上是正確、合理。孔子繼承了前代“中”的思想,提出了“中庸”之說,并把它提升到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

      《中庸》第一章提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编嵭ⅰ抖Y記•中庸》解題曰:“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薄稄V雅》曰:“庸,和也?!庇纱丝磥恚爸杏埂本褪恰爸泻汀保褪恰疤胶秃稀本辰纭!秶Z•周語》云:“聲應相保曰和”,意思是各種不同的聲音互相協調呼應就叫“和”。《國語•鄭語》中史伯認為,“和”是多種不同的因素和諧的統一,它可以形成新質。

      從“中庸”的角度來看,既然語際翻譯要最終推出一個有內在統一性的文本,那么,它對相互異質的兩種語言/文化因素的吸收、調節以及組織,它對這些因素的重新創造,都要求文本走向“中和”,實現新的價值融匯,體現新的意義創發,顯現“居中調?!钡摹熬又械勒摺钡恼Z際翻譯的作用與意義。所以,作為居中的語際翻譯就是異質語言/文化和諧共生后產生的一種獨特的語言/文化。此外,中庸之道向來被看作是黑格爾式的“合二為一”,即正、反、合的過程。中庸之“中”就是“合二為一”的“一”;“正、反、合”的“合”,它是對兩者互相比較訾議、取長補短之后得出一個既不同于兩者、又不離于兩者的高于兩者的第三者;所以,它亦此亦彼,非此非彼。因此,語際翻譯既預示著多種語言文化的共生,也意味著多種語言文化的融合。

      除“中和”之外,“過猶不及”也是中庸的主要特點,即在對立面相互制約的統一中把握度。做成任何事物,就是要達到成其為這一事物的“度”?!安患啊眲t達不到成其為這一事物的“度”,不能做成這一事物?!斑^”則超過了成其為這一事物的“度”,同樣不是這一事物。因此,“過”與“不及”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既不能“過”,又不能“不及”,尋求“中道”就成了理想。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語際翻譯也是一樣。語際翻譯必須在兩種語言/文化之間尋求和掌握一個正確、合理、平衡的點,以做到恰如其分,而且要把兩種語言/文化聯系起來通盤考慮,這樣就可以此之長,濟彼之短,在兩端的互補互濟中求得正確合理的“中”的效果。

      作為第三種語言/文化的語際翻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翻譯的跨文化意義是兩種語言/文化、兩個世界、以及兩種精神之間的一種平衡,一種基礎。沒有居中的語際翻譯,就沒有此語言/文化和彼語言/文化之分??鬃雍蛠喞锸慷嗟略谡劦滦詴r也都認為只有中道才是德性,因而將兩端分別稱為過度和不及。那無異于說,是首先有了中間,然后方有兩端之相對于中間而得名。正所謂“中間生兩極”。如上和下雙方要形成對立,左和右雙方也要形成對立,它們都以“中”為界,沒有“中”,就無所謂上和下,左和右。又如在實數體系中,正數和負數是對立雙方,而零是對立面的中介;沒有零,正數和負數就無從區分。換言之,沒有中間也就沒有兩端,也就沒有判斷活動的整體。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語際翻譯孕育并創發出了始發語言/文化和目的語言/文化,同時也就決定了這二者未來的趨勢和走向。這意味著,語際翻譯不僅溝通兩種語言/文化,而且確保了它們的歷史成就與未來走勢,同時,它還是它們之間互動的風標,是它們共同的“語言”,因而也就是對它們加以認識與探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渠道。語際翻譯作為中介,作為始發和目的兩端語言/文化溝通、對話的橋梁,在其相互之間的作用中,在其發展變化的過程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下是它形成歷史性影響的明證:在8世紀,阿拉伯國家大量翻譯古希臘的哲學和自然科學文獻,在不太長的時間里就促進了阿拉伯文化的飛速發展,使阿拉伯國家在數學、醫學以及一些自然科學等方面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12世紀前后,當時的歐洲以古羅馬為中心,大量翻譯阿拉伯學者的著作,并通過阿拉伯譯文,重塑古希臘的哲學和科學思想,直接推動了中世紀歐洲文明的革新,進而引發文藝復興這場空前的全方位的思想革命,不僅使整個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而且在后來還引發整個世界進入了現代時期。所以,可以說,西方現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力于語際翻譯。在中國,始于東漢末年終于北宋末年而盛于唐代的佛經翻譯活動,可以說對中國文化的每一個層面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同樣,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對清末力求自強革新的知識分子起到了巨大的啟蒙作用。語際翻譯活動還直接影響到了中國現代性的形成,近代的一些思想家都是以語際翻譯為利器,改造社會、文學以及語言的。

      另一方面,語際翻譯的存在不是“自明”的,也就是說它不是作為一種絕對精神,是形而上的存在,而是需要條件的。同別的事物一樣,語際翻譯這種語言/文化是處于始發語言/文化與目的語言/文化的關系之中與互動之中的語言/文化。因此,它的特質要憑借始發語言/文化和目的語言/文化才能得到印證與說明,因為它的本體論地位只有同時憑借兩端才能得到確定。歸結起來,就是“中庸之道”的思想“執其兩端,用其中”。簡言之,就是先深究和把握正、反兩個方面的意蘊和特質,然后統攝正、反兩者之合。因此,語際翻譯不是一種物質主義的資源掠奪、空間擴張和思想取代;相反,它強調的是語言/文化的多元并存以及異質語言/文化在相對存在中的多元格局。它維系著語言/文化與語言/文化之間的互動,促進它們之間的“有無互通”。

      參考文獻

      [1]張南峰.中西譯學批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Eagleton.T.Literarytheory:Anintroduc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PublisherLimited,1983.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翻譯界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北京外國語大學

      翻譯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民族翻譯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亚洲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SUV| 婷婷亚洲天堂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精品91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人成色77777|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