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醫護理診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醫護理診斷是指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屬于護理職責范圍內的,并且能運用護理方法或護理手段來解決的問題。它具有4個特點:①說明個體當前健康狀況所需的護理;②與醫療診斷有區別;③根據不同的護理范圍進行一定的分類;④明確指出所需具備的護理知識。
1中醫護理診斷的意義
1.1增強護理人員的自主性和責任心中醫臨床長期以來醫護不分,護理人員只是遵照醫囑進行被動性護理工作,中醫護理診斷的確立,可使護理人員針對護理問題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增強護理的自主性和責任性。雖然在診斷的理論上醫護分開,但在解除病痛、恢復健康的實際問題上殊途同歸,產生相輔相成的作用。
1.2突出了辨證護理及整體護理的原則中醫護理診斷揭示了病人產生該問題的病因病機。其病因常涉及到生理、心理、社會、家庭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分析病機則能把握機體整體的反應狀態,從而增強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觀念。
1.3有利于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中醫護理診斷的概念,指出了護理診斷包括對病人潛在的健康問題的提出,這有利于護理人員針對潛在的問題采取主動性護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轉化。
1.4有利于護理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護理診斷的規范化、系統化,既有利于教員有條理、按系統的教授課程,又便于學員從中醫護理學理、法、方、術的系統理論結構來全面理解和掌握中醫護理學知識。中醫護理診斷標準化、規范化的開展,將有利于臨床科技資料和信息的儲存、整理、分析、提取和交流,有利于中醫護理科研工作的開展。
1.5促進中醫護理學理論體系的完善中醫護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分支,應有其獨特的服務范疇,知識體系,科研內容和理論基礎。中醫護理診斷的規范化,將促進中醫護理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以便與現代科學接軌、滲透和移植。
2中醫護理診斷的內容
每個具有診斷意義的命題都應具有4個內容或組成部分,即名稱、定義、診斷依據及原因和證候類型。
2.1名稱是對病人護理問題的概括性描述,這
些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2.1.1現有的,或稱存在的,是指病人當時所呈現的行為反應。
2.1.2潛在的,是指有促發因素存在的,若不加以預防和處理,護理問題就一定會發生。
2.1.3可能性,是指護理問題是否存在還不能肯定,尚須進一步收集資料予以證實或排除。
2.2定義是對名稱的一種清晰的、正確的表達,并以此與其他診斷相鑒別。如焦慮、恐懼都屬情志的改變,但焦慮的定義為模糊的不適感,其來源對個人來說通常是非特異的和不可知的。而恐懼的定義則為由于一種被認為是危險的明確來源所引起的懼怕感。
2.3診斷依據是指有此診斷的病人所具有的一組證候,有關病史和檢查結論是作出診斷的依據。這些有關資料可以是主觀的,也可以是客觀的,并且各種根據對診斷的意義也不同,按其重要性,臨床常分為主要依據和次要依據。前者證實一個特定診斷所必須存在的證候及資料,后者是指可能出現的證候或資料。
2.4原因及證型原因是指引發護理問題的諸多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環境和社會因素等。證型是指疾病引起的,決定護理問題性質的病變反應狀態,這些證型都具有一定的判斷標準。
3中醫護理診斷與醫療診斷的區別
護理診斷和醫療診斷無論在概念的內涵和內容實質上都是不同的。醫療診斷表示疾病的病理變化,包括與其病理變化相應的癥狀、體征和實驗檢查,它是通過醫療手段來解決問題。護理診斷表示病人由于疾病影響所存在的或潛在的行為反應。這些常表現為病人的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及應付環境的能力不佳或喪失,這些問題是需要用護理手段來解決的,它們的區別在以下4個方面。
3.1護理診斷是在病人日常活動及生活中的反映和影響而產生的健康問題,而醫療是用一個確切的名稱來說明其癥狀及病理變化。
3.2一種病常有數個護理診斷,它可以隨病情變化而變化;而醫療診斷是一種病理變化,一旦確診不會改變。
3.3護理診斷是用護理手段來解決,而醫療診斷是用醫療手段來解決。例如:患腸癰需要手術的病人,醫療診斷:腸癰、膿潰期。護理診斷:善驚,心膽氣虛,恐懼手術,脘腹脹滿,術后腑氣不通所致:生活能力低下,術后氣血不調,經脈不利。
4中醫護理診斷應注意的問題
為了保證中醫護理診斷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在作出護理診斷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①所列名稱或問題應規范、明確、簡單易懂。②一個診斷包含一個護理問題。③護理診斷必須有可靠的依據,必須根據四診所獲得的評估資料作出。④護理診斷應指出護理的方向和目標,以利于護理方案的制定。⑤護理診斷必須體現整體性和動態性。整體性要求從整體出發,全面掌握病人當時所出現的各個護理問題,以分清主次,制訂統一施護方案。動態性是指護理診斷要隨病程變化而隨時修正,以始終適應病情的需求。例如:一中風病人,醫療診斷:中風、后遺癥期。護理診斷:A情志失調,焦慮,病后思慮傷脾、心脾兩虛所致;B語言障礙,失語,痰瘀阻絡,語道失利所致;C運動障礙,偏癱,氣虛血瘀,經絡不利所致:D潛在問題,再中先兆,氣虛血瘀,經脈閉塞可致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