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內職班語文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基于內職班學生漢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結合其生活背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漢語應用水平,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內職班;語文教學;分層教學;情景教學
為加強新疆各民族人才的培養,國家從2011年起,在9個中東部?。ㄊ校┑?3所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包括高職院校中專部)舉辦內地新疆中職班,簡稱內職班,旨在利用內地職業教育的優質資源,進一步推動新疆職業教育的發展,滿足新疆對各類職業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從2011年開始招收內職班,培養畢業生近千人。招收內職班以來,筆者基于新疆學生的特殊學情,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生源情況
內職班學生在完成初中教育后來到內地。他們來自新疆的不同地市,民風、民俗、教育狀況等都存在著差異,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在其義務教育階段,他們分別上的是漢語班、雙語班、普通班。漢語班包括漢族學生和從小學開始就使用漢語學習的少數民族學生,他們的漢語水平和內地初中畢業生沒有差異,甚至有些學生漢語基礎知識非常扎實。雙語班學生從小接受的是漢語和民族語言的雙語教學,漢語基礎知識和日常簡單的交流沒問題,但是語言表達和知識儲備方面略顯薄弱。普通班的學生,僅僅學過漢語拼音、常用漢字及簡單的句子,可以聽懂但很難把自己的想法用漢語準確地表達出來。
二、教學探索
新疆各地區教育資源不均衡,學生受教育的情況也不同。到學院后,由于受按專業分班的限制,每個班內學生的語言水平相差較大。這給實際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因此,學院考慮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下工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漢語水平,以使其盡快適應專業課的學習。
1.貼近生活,寓教于樂
學生初到內地,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接觸的人群截然不同,特別思念家鄉,很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學院基于親其師、信其道的理論,利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考慮教學內容可以從他們熟悉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有親切感。所以開學第一課不講授課本內容,而是通過交流拉近師生的距離。通常會給學生展示新疆風土人情的圖片、視頻,包括當地人民的飲食、服裝、節日等,原本沉默的學生立刻就興奮起來,比如看到“烤包子”“馕”這些日常食物,情不自禁地就會在課堂上介紹起來;看到穿民族服裝的人們,會說老人像爺爺,年輕人像兄弟姐妹;看到“古爾邦節”“肉孜節”的畫面,會手舞足蹈地唱起來……教師就勢引導學生用漢語介紹自己的家鄉,這個時候大家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會踴躍發言,漢語不好的學生也會勇敢地站起來,用民族語言夾雜著漢語詞匯介紹家鄉,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學院也會根據新疆學生能歌善舞的特點,讓學生聽一些漢語歌曲,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要求他們能夠聽懂、復述、寫出歌詞,理解歌詞的含義,鍛煉其聽、說、讀、寫的能力。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學生特別是后進學生逐漸克服了封閉、羞怯心理,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學生入學之初,學院就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摸查,大致把學生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優等生,主要是來自漢語班;第二類是中等生,主要是來自雙語班;第三類是后進生,主要來自民族班。為此,學院在上課之前都要針對每一類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有能夠達到的目標,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在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時,學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四個學習目標:學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總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及基本情感;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表達思想情感;體會平凡的母愛,學會感恩。要求優等生完成四個目標,中等生要完成1、2、4三個目標,語言薄弱的學生只完成1、4兩個目標。具體操作過程如下。首先,教師把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展示出來,一、二兩類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讓他們朗讀、解釋,從而教會第三類學生,然后安排后進生自己朗讀、解釋、書寫這些字詞。在他們消化吸收的同時,教師帶領一、二類學生朗讀、梳理課文,分析把握主要內容和基本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優等生很快就能總結出來,這時教師就安排中等的學生整理課文內容,寫出母親的品質。同時,教師帶領優等生繼續學習,找出文章中的細節描寫,比如寫三姐出嫁時,母親的表情、動作;除夕我請假回家和離開家時母親的表情和語言等。這些細節描寫都讓人感受到母親對子女的愛。這樣,三類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別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其次,要求全班學生完成目標4,不論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優等生可以通過一件小事寫出來;中等生可以用普通話講出來;后進生表達有困難,可以用民族語言講述關于母愛的事情,大家一起完成情感目標,感受母愛。
3.情景教學,因勢利導
內職班的學生特別是來自南疆偏遠牧區的學生,受其地域和生活水平的限制,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在學習中,對文學作品中某些內容沒有切實的感受,難與作品產生共鳴。因此學院在教學中較多地運用圖片、視頻、音樂,甚至走出課堂,讓學生在“景”中感受“情”,理解“情”。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學院利用學生去大明湖拍攝的照片,引導他們學習課文。比如一幅遠景的荷葉圖片,讓學生說說和課文哪句話描寫的景色一致,他們很容易就能找出“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這樣對于“彌望”和“田田”兩個詞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一幅近景的荷葉圖片,學生也能夠找出課文里的句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從而感受這個比喻的貼切,找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同時通過兩幅圖片也清楚了觀察角度的變化。除此之外,還會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體會。暮春時節,春雨過后,帶學生到校園中去觀察植物的變化,潤澤的綠葉,滿地的落紅,可以感受到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秋風秋雨中,去體會“都門帳飲無緒”等秋天離別時的悲涼情緒。通過情景教學,一些難以理解的、沒有生活體驗的情感變得容易理解和把握,學生上課不再有畏難情緒,體驗到成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成績也獲得提升。
三、教學反思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剛開始上課時,學生在陌生的環境中容易膽怯,這時可以從他們熟悉的生活入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隨著彼此的了解和學習水平的提高,漢語就逐漸由受意識控制的程序性知識轉變為自動化的程序性知識,因此,要求教學內容也要隨之變化,可以選擇一些更有深度、更有思想性的內容,既進行知識的傳授,又豐富人生體驗,在思想上影響他們。在發揮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同時,也發揮其政治功能。
2.精心設計教學層次
分層教學可以有針對性地為不同語言水平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內容,但是如何設計教學內容的梯度,課堂時間如何合理地分配,學習過程中節奏如何掌控,這都是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否則講課過程就難以井然有序。另外,還要注意分層教學之后的評價方式,要做到既能鼓勵成績好的學生不懈怠,又能激發后進生的學習熱情。
3.恰當運用教學方法
雖然在教法上學院主要采用分層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但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狀態的不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講授法、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多種方法靈活運用才能兼收并蓄,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在內職班教學的過程中,本著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學院不斷探索新的思路,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始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教學首位,期望他們盡快提高漢語水平,適應專業課程的學習,滿足未來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肖惜.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張娟.關注個體差異,構建高效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8).
[3]李衛.情景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論析[J].教育現代化,2018(11).
作者:吳穎斐 單位:濟南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