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作文教學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寫作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但學生視作文為煩惱的事。而“興趣導航—素材鋪路—想象助力”作文教學三部曲可有效破解這一問題,為小學作文教學找到捷徑。
關鍵詞:興趣;素材;積累;想象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而且,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但是,學生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聽說作文,如見猛獸”的心態。那如何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教師在教學中遵從的作文教學三部曲,就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興趣導航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饒有興趣地學習,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首先,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作文誦讀會。如教師誦讀學生的優秀習作,或學生誦讀自己的得意之作。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挨個兒選讀自己的優秀習作,其他小組伙伴聽評其作文的精妙之處和還需改進之處。這樣,在教師或自己的朗讀中,在同學熱烈的掌聲、中肯的評價和熱情的幫助下的,學生漸漸增強了寫作文的興趣和自信心。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學生作文中的精妙之處“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精準、一個句子寫得具體生動或習作構思有新意,都要為其叫好。讓學生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進,這樣循序漸進,最后達到人人都覺得“我能行”。
(二)發揮好班級文化墻的宣傳作用
把學生習作的優秀篇段張貼在班級文化墻,供全班同學學習、品賞;鼓勵并指導學生積極將優秀習作向報刊社投稿等。每當有優秀學生習作在報刊發表,這既是對學生的鼓勵,也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肯定。
(三)制作班級的作文集
讓學生每學期選自己得意的一兩篇優秀習作打印,然后選擇富有愛心且樂于擔當的學生將全班學生優秀習作裝訂成冊。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變成了鉛字,再配上精美的插圖時,心里自然歡喜得不得了。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大為增強。
二、素材鋪路
(一)留心觀察,發現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走向社會,了解生活,關心國家大事。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美景等,都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對此,教師應巧借學校開展的各種有趣的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游覽、領略大自然的秀美風光;讓學生走向社會,感受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學校開展的參觀氣象站活動、經典詩文誦讀、趣味運動會、“慶六一”文娛表演等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并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隨時記錄下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習作的源泉,從而寫出一篇篇充滿生活味,文詞俊美、樸實感人的習作來。
(二)學好語文,積累素材
語文教材選入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美文”的魅力,體會作者布局謀篇,用詞造句的寫作特點,從而達到學習借鑒的目的。如教《翠鳥》一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從靜態到動態、從顏色到形體等描寫翠鳥的外形,使學生認識到作者是怎樣抓住翠鳥羽毛鮮艷及形體玲瓏這兩個特點的。只有細致觀察,才能寫得具體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就能體驗借鑒,用這種方法寫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
(三)課外閱讀,擴充素材
廣泛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由于小學生閱歷淺,語言積累缺乏,寫起文章來,就難免抓耳撓腮,搜腸刮肚。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注重閱讀和積累。但是,僅從課本中學習知識,積累習作素材,是明顯不夠的。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外,還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從課內走向課外,拓展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出發,適時向學生推薦優秀童話、經典故事、著名科幻小說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名作等。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及時應用摘錄本,隨時摘抄妙詞佳句、精彩句段,并及時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天長日久,學生的語言就豐富了,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涌向筆端了。
三、想象助力
想象力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途徑也是多樣的,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圖畫式
在看圖學文、看圖習作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先觀察圖意,再發揮想象,不但要說出或寫出畫面中真實的事物,還要科學合理去想象畫面背后所蘊含的內容,把圖中靜止的事物想象成活動的狀態,奏出“弦外之音”。如教學《一個這樣的老師》《一夜的工作》后,教師可以根據圖意,讓學生分別以《我喜歡的老師》《懷念敬愛的》為題,寫看圖想象作文。
(二)假想式
假想,是想象力的升華。小學生最喜歡幻想了,有趣的童話故事、科幻故事等常會令他們浮想聯翩。教師應抓住這一點,經常組織學生寫想象作文。如學習了《凡卡》后,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凡卡的信寄出去后》為題,進行合理想象作文練習。
(三)續寫式
方法一:詞語短語續寫法。即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一個詞語,一個短語或者一段話為習作開頭續寫下文。例如,教師說出一句“美麗的春天來了”,學生展開想象后,有的可能會描述春天里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公園景色;有的可能描述天地里辛勤耕種的農民伯伯;也有的可能是描述花香四溢的果園美景……方法二: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續寫課文。學習了《窮人》一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續寫結尾“桑拿拉開了帳子……”。
(四)寫意式
小學課本中錄入的古詩都是古詩長河中的經典之作。如在教學杜牧的《江南春》時,教師可先讓學生理解詩意,再合理想象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最后讓學生把這一美景描繪出來。這樣融理解、想象、表達、創意于一體的教學方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學生對江南美景的感受力和鑒賞力,從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教學實踐證明,遵從的“興趣導航—素材鋪路—想象助力”作文教學三部曲是很有效果的。這樣,學生對寫作文不再畏懼,就能夠舒展心靈抒寫自己的所看、所做、所思、所想。
作者:邱玉霞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西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