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方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從事語文教學以來,學生反應的最多問題就是作文不好寫,提筆難下筆,心中無素材,腦中無話語,那么造成學生們對作文望而生畏的原因是什么呢?語文作文基礎沒有打好,從而導致后期的學習發展中問題不斷的的累積。作為孩子們的引導者,教師們在作文教學中要尋找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孩子們打好作文的基礎。
一、小學作文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性
作文在小學分為三個階段,二三年級作文字數大約有200字左右,4、5年級的作文350~450左右,6年級的作文500~550左右。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基礎內容,我們在字、詞、句的教學完成后,最后運用于作文,作文的好壞是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
二、小學作文教學現存的問題
雖然我們一直在探索孩子們我的自我學習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教學引導仍舊起著主導作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自我學習能力不強,因為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在小學階段打下的學習基礎。
1.基礎學習不牢固
字、詞、句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掌握好字、詞、句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任務,孩子們必須牢固的掌握好字、詞、句,才能有有效的運用到作文中去。然而,我們的老師們在教學中教的“一絲不茍”,從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進行科學準確地詮釋,有的老師甚至要求學生照搬書本或者字典上的字詞解釋,課堂枯燥,嚴重限制了孩子們的天性,教學方式的呆板,孩子們厭學,又怎么能夠對字、詞、句進行牢固的掌握呢。
2.我們在第一個基礎教學教學中就提出了部分老師教學過于“科學”化,而導致教學方式呆板,枯燥的課堂很難讓孩子們衍生出其他情感來,而我們的作文恰恰需要的就是情感,沒有好的感情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我們教學中忽視了對孩子們在寫作中的情感培養,好的文章傾訴著作者強烈的情感,這道理對我們的孩子也是同樣的。
3.作文修改能力差
一個字,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在我們的作文中常常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直接改變了孩子們的寫作的內容方向,然而孩子們的習慣都是寫完了就“大功告成”,對自己的作文沒有修改的能力。老師們往往重在了教學生們怎么去寫作,而忽視了孩子們的作文修改能力,。一片優秀的作文是寫作和修改為一體的,沒教學好孩子們的修改能力,那我們的作文教學也是不完整的。
三、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方式
1.基礎能力的培養
審視當前的漢語教學,我們的語文老師十分端正我們的教學態度,教學任務做到“一絲不茍”。對待教育嚴肅認真是正確的,這是我們應該贊賞的,但是在教學中,我們教學方式缺乏鮮活的色彩,缺乏生命力,又怎么能夠吸引到孩子們的注意力呢?小學教育階段是一個很特殊的時間段,這個時期的學生我習慣稱之為“孩子們”,因為他們的年齡段擺在這里,是活潑好動、求知能力特別強的時期,對一切新鮮事物感興趣,我們的課堂如果沒有生命力、沒有色彩,孩子們會對教學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我們在基礎能力的培養中一定有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解放天性中去學習字、詞、句。例如在學習造句中,二年級課題是“請仿造“秋天的落葉真美啊,我真想把他們拍下來!”這是個感嘆句,同時也是一個表達情感的句子。一個小朋友的造句“dangao真甜啊,我真想把它一口吃帶掉!”對于這個小朋友的造句沒有一笑置之,相反我用作課堂的例句。這個小朋友的造句不但有趣,關鍵是把生活中的實例講了出來,還把自己不會使用的漢字用拼音代替,既增長了他造句的能力,也鍛煉了他其它的學習內容。我們要讓其他小朋友在課堂感受實際生活中的趣味。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作文寫作中,小朋友們就不會沒有事情可寫,教會我們的孩子們,作文來自于實際生活。
2.情感的培養
情感是作文的靈魂,好的文章傾注著作者強烈的感情,就如同唱歌一樣,沒有感情的演唱是無法打動聽眾,沒有感情寫作就寫不出好作文。以為我們的教課書為例,我們讀朱自清的《背影》無不為作者的那些真摯而強烈的感情所打動。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們的情感培養。孩子們的感情很單純,他們的感情多來自與父母之間、與老師之間和與同學之間,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們在這三者關系之間去發現真、善、美。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老師對同學們的傾情奉獻,同學們之間的互幫互助,這些簡單的而又溫暖人心的情感,每天都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流動,要教會孩子們用心去感受三種情感的真、善、美,在用言語引導孩子講感受的感情表達出來,運用進作文中,長期的積累,孩子們在寫作時,筆下的感情會源源不斷的流露出來,既鍛煉了孩子們的情感寫作,又做到了對孩子們的素質教育。
3.修改能力的培養
我們的寫作不是一氣呵成的,不可能沒有一點點錯誤,一個好的劇本都要修改對稿很多次,何況我們的小學生寫作呢?培養好孩子們寫作能力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孩子們修改能力的培養。在我們的教學中一直重視的是寫作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教學中學生們對自己作文的修改能力培養。傳統的作文教學一直是“學生寫作文,老師批改”,學生們把作文當作像數學題一樣的作業交給老師,對錯全在老師的筆下,學生的學習活動處于被動的地位。作文教學中,老師們應該注意到修改能力是學生們寫作能力的一部分,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教孩子們寫完作文一定要自我審閱、修改,期間為了鍛煉孩子們的修改能力,也可以讓孩子們相互審閱作文,幫助其他同學進行修改作文。通過自我修改和幫助其他同學修改,使其養成良好自我審閱、修改作文的習慣,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張學芬 單位:河北吳橋縣桑園學區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