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于VSM的軍械倉庫監管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倉庫業務管理現狀分析
倉庫業務管理主要是以軍械器材的接收、保管、保養、發出為核心而構成的一系列作業階段:軍械器材的入庫階段、軍械器材的保管保養階段和軍械器材的出庫階段。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倉庫在業務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①軍械器材出、入庫程序復雜、周期較長。整個流程大約需要16d,其流程如圖2所示。②倉庫作業錯情嚴重。目前,倉庫執行“三查、四點、六清”的收發制度,但是由于涉及人員較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經常發生誤點現象。③庫存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存在軍械器材保管保養不到位,不按操作規程作業,軍械器材收發登、統計不準等現象。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①倉庫業務管理工作涉及組織內部的人員和單位較多,中間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偏差,即造成整個組織出現問題;②業務分隊自主性差,受控于上級的行政性指令中;③倉庫組織內部對環境變化的感知滯后,無法實現對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④組織信息單向流動,業務分隊對上級指令的獲取失真或滯后。當前,軍械器材業務管理模式嚴重制約著軍械器材管理目標的高效發揮,應對其業務管理模式進行重新設計,優化其系統結構,提高其環境適應能力、自組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倉庫業務管理真正符合質量清楚、配套齊全、統計準確、收發及時和確保安全的要求。
倉庫的循環層次結構
目前,倉庫業務管理機構一般由倉庫主任、副主任及下設的業務處和有關的業務分隊組成,其中業務處是倉庫業務工作的主要機構,業務處、保管隊、檢修所和汽車連在倉庫主任的領導下,共同完成軍械器材的供應保障任務。根據倉庫的業務組織結構的特點,可得出倉庫的循環層次結構為:零層次循環是指整個倉庫;第一層次循環是根據倉庫的工作分工設置為業務處、政治處和管理處,本文重點研究業務處的管理工作;第二層次循環是業務處下屬的各業務分隊,是循環的基本層次,在這個層次上,具體的業務活動將得到落實和執行。在各個循環層次上使用生存系統模型,其目的是明確倉庫各個循環層次上的組織和結構安排,包括系統1至系統5各個功能模塊以及相互運行關系和信息流的設置與設計。其出發點是要保證系統1具有自組織能力,系統2至系統5為系統1的運行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持,如決策謀劃、目標制定、管理協調和能力培養等服務以及必要的物質、能量、信息、經費和人力等資源支持[10]。
基于VSM倉庫業務管理模式設計
為了使業務分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利,充分發揮其潛能,使倉庫和業務處的領導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在各個循環層次上分別建立生存系統模型,依據VSM理論對各個系統的功能做出新的定義,形成倉庫業務管理系統的整體模型,整合后的倉庫業務管理模式如圖3所示。系統1———實施功能,由保管隊、檢修所和汽車連組成,負責倉庫業務管理活動的實施與執行,包括軍械器材的出庫、入庫和維護保養等具體的業務工作。系統2———協調功能,由各種方案、預案、工作計劃、條令、條例、綱要和法規組成,規定業務分隊的行動方式,保證他們協調一致地運行,此時必須杜絕運用人際關系等不理性方式協調業務分隊之間的關系,防止造成惡性循環,該階段的工作由業務處負責實施。系統3———控制功能,負責解析系統5所制定的關于倉庫業務工作任務和目標,并對系統1中各業務分隊的運行進行服務管理和協調控制,保證業務工作任務和目標得以完成和實現,該階段的工作由業務處負責實施。系統3*———審核功能,負責對系統1中各業務分隊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考評,并將有關情況及時上報系統3供其了解掌握系統1的形勢,該階段的工作由業務處負責實施。系統4———情報功能,是倉庫業務工作的信息中心,負責收集、整理、加工倉庫內部信息并對外界環境狀態進行預測,為系統5提供強有力的決策建議,該階段的工作由業務處負責實施。系統5———政策功能,以系統4獲得的信息為基礎判定可能的需求,規劃資源,確定目標,負責把握倉庫發展的整體方向,該階段的工作由倉庫主任負責實施。
基于VSM倉庫業務管理模式評價
運用VSM對倉庫業務管理模式進行設計,同傳統的“直線型”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優勢:①VSM把倉庫的業務管理活動簡化抽象為“環境-操作者-管理”3部分,突出操作者的核心功能,能夠有效處理系統各部分的縱向、橫向聯系,并保持這三者動態平衡,有利于幫助倉庫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②VSM將倉庫業務分隊看作若干個可生存子系統,每個生存子系統都有自己的操作和管理功能,使倉庫業務分隊具有較強的自組織能力,能較好地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③經過重新設計的倉庫業務管理模式對環境變化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通過對內外部環境信息進行整合,能夠制定出更具適應性的政策。但基于VSM的倉庫業務管理模式過多強調倉庫業務功能結構設計問題,而對人的影響因素并沒有過多考慮,這是下一步研究改進的方向。
本文作者:黃照協高崎高鐵路葛陽作者單位:軍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