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財務風險動因分析與控制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將從財務風險管理的整體意義出發,在借鑒國外財務風險研究理論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財務風險的產生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分析了我國財務風險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對策,希望能為中國的企業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處理機制;抗險能力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研究的學科出現,主要是從多方面分散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風險管理向企業經營方向發展。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對策。
1企業財務風險的動因分析
1.1外部原因
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致使我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更加復雜化、多樣化,而國內外宏觀政治、法律、經濟等市場風險的變動,投資所在國政策更引起了資金轉移限制,全球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水平的變化等因素的變化,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企業資本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有效使用。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如果操作不當,無法消除或有效規避匯率、利率等市場風險。
1.2內部原因
企業治理結構混亂、籌資過程中資金結構不合理、財務決策失誤、內部控制失效、風險評估方法不科學都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其中,治理結構混亂是企業最大的財務風險動因。如果企業的治理結構不能有效地執行和規劃,即使企業在形式上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架構和職責權限,但是會導致企業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缺乏科學合理的決策、良性運行機制和執行力,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失效,從而給企業經營成果造成巨大損失。
2我國財務風險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機構設置不夠完善
鑒于我國公司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一直都不夠完善,形同虛設,具體表現在董事會等企業重要機構,正是由于這些重要機構沒有有效實施應有的職能,才會讓財務風險有機可乘。在我國,大多數企業由于不夠重視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并沒有建立起獨立的內部控制組織或者是風險管理部門,并且,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并沒有進行正規有效的組織,而僅僅是紙面上的,使得企業不能很好地執行內部控制制度,達到轉移風險的目的。
2.2欠缺風險意識
企業缺乏防范風險的意識,因此沒有積極地進行財務風險控制。首先,財務風險活動并不是連續的,如果意識到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再進行管理控制的補救措施,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會產生一些遺留問題。其次,企業缺乏對風險進行定期的查看,降低了企業在遇到一些突發情況的適應能力。
2.3資金回收政策不當。
由于企業間存在商業信用,因此,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路、擴大公司經營,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常會有先銷售產品后收款的情況發生。雖然以這種賒購的方式經營,可能會增加企業利潤,但是由于購銷雙方有可能會有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出現,因此,很多企業在商業信用的銷售過程中有可能會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全面,造成銷售方盲目賒購,應收賬款額占據較大的比率,并長期無法收回,甚至成為壞賬。與此同時,由于中國大多數企業的流動資產中,其中的存貨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大,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存貨過度積壓。
2.4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
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有時會由于利潤分配方法的不同而受到不利的影響。與此同時,不同的收益分配方法也會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進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倘若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不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和科學的分配政策,就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最終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
3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對策
3.1建立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增強抗險能力
企業只有建立健全的財務風險防御機制才能使企業長遠安全地發展。首先,可以通過某種手段將財務風險轉移;其次,可以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及時有效地分散財務風險;再次,可以在選擇企業的舉債或資本結構方案時,綜合評價各種方案產生財務風險可能性的大小,在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經營并達到利潤最大化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情況下,能夠建立健全的風險回避機制,減少因為可避免的風險造成的損害;最后,可以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基金和積累分配機制,及時增補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需要指出的資金,從而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提高企業規避或消除財務風險的能力。
3.2增強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主要依靠公司管理制度與員工才能高效運行。在財務風險知識了解方面加強員工具備財務風險意識,改變以往的輕視或是根本不了解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建立起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即在工作中應該將評估財務風險放在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能夠自發地協調和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把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觀念落實到每一位員工身上。與此同時,管理層也應該重視和有效地組織建立公司的風險制度建設。
3.3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如果要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就需要及時辨別企業的財務風險。只有及時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才能防止事后采取措施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并盡可能地將企業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或者是直接消除財務風險,才能保證企業長遠健康地發展。
3.4完善風險管理機構
企業必須建立并完成相應的組織機構,對風險施行及時、有效地管理,才能在市場經濟這樣復雜多樣的環境中安全地運營。與此同時,只有將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進行有組織地運行,才能使得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當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處并配備相應的人員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提前的預測和定期進行監控,這樣才能夠全方位的防范不定向財務風險的產生,并且需要建立健全的企業經營風險機制,達到發現并化解財務風險的目的。此外,治理機構和內控制度的不完善和逐漸的弱化本身就代表著企業正處于高風險時期。因此,為了形成對企業高效運行有利的完整的決策、激勵、制約機制,就必須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提高其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的決策與管理。其次,則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對企業財務風險具有監控作用的監督控制機制,不僅僅是來自外部的公眾的監督,還有企業自身內部的會計、審計監督。再次是企業的財務和審計應該分設,分別設置管理中心,才能夠明確各自的經濟責任,確保良好的財務風險管理。最后,是需要有效利用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搞好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預計。
作者:李紅 單位:上海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