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程教育技術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教育技術研究的熱點,筆者從三個方面比較李老師和何老師的觀點以達到和各位網友交流討論的目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意義)李:①培養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②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③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何:不論在我國還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都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看作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乃至根本措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定義(內涵)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整合的三個基本點⑴要在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⑵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讓學生進行知識重構。何: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整合的三個基本屬性:營造新型教學環境、實現新的教與學方式、變革傳統教學結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途徑)李:四點要求、七種策略及相關模式四點要求:①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能滿足個體需求的。②學習是以問題或主題為中心的。③學習是進行通訊交流的,學習者之間是協商的、合作的。④學習是具有創造性和生產性的。七種策略:1、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2、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其內容豐富,多媒體呈現,具有聯想結構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能力。3、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其人機交互和參數處理技術,建立虛擬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探索的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方法。4、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組織協商活動,培養合作學習精神。5、利用信息化電子商務資料庫+6)+''''7/0&&5/:%,學習環境和資源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述觀點思想,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6、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其信息加工工具平臺,嘗試創造性實踐,培養學生信息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7、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為學習者提供自我評價反饋的機會。通過形成性練習、作品評價方式獲得學習反饋,調整學習起點和路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本模式示例
方式信息技術的作用應用模式L-aboutIT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在目前中小學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引入其他學科課程知識內容作為事例,以加深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L-fromIT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輔助工具"情境-探究"模式L-withIT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資源利用-主題探究-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網頁創作-遠程協商"模式
"虛擬社區-合作學習"模式
"專題探索-網站開發"模式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共同指導思想和原則①要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特別是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②要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進行整合。③要注意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來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教學設計。④要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這是實現課程整合的必要前提。⑤要注意結合各學科的特點建構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以上是兩位老師觀點比較,我個人認為李老師主要從技術學的角度闡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突出了整合的技術性要求。何老師則主要從理論的角度論證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突出其整合的理論及思想要求。二者皆有長處。歡迎各位網友發表自己的看法。
信息化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的關系?它們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異同?
信息化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形態,信息技術教育是實現信息化教育的一個強有力的手段.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為了提高全民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常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至于它們的不同點,是指信息化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形態,信息技術教育是實現信息化教育的一個強有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