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俄改革可持續性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俄改革可持續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俄改革可持續性

      內容摘要:中國的“漸進式”改革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躍居世界第七位,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關,進入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前蘇聯在上世紀90年代初解體,俄羅斯的“激進式”改革也隨即開始,但整個90年代俄羅斯的狀況卻是通貨膨脹嚴重,經濟持續下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改革的績效似乎要明顯好于俄羅斯。但近幾年中國的進一步改革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這使得人們開始關注兩種改革的可持續性問題,甚至進而對兩種改革的績效做重新判斷。筆者將在本文中對此問題作些探討。

      關鍵詞:中俄改革,績效,可持續性

      一、中俄經濟改革比較

      在經濟方面,中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1979年—199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8%。產業結構不斷高級化,與1978年相比,199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由28.4%下降為18.7%,第二產業由48.6%微升至49.2%,第三產業則由23%提高到32.1%。1978年—199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長6.1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增長8.05%,人民生活水平在20年間獲得了巨大的提高。

      相反,俄羅斯在經濟方面的改革差強人意。從1990年到1996年,按可比價格計算,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連年下滑,1997年雖然出現0.4%的微增,但1998年又下降5%。更為嚴重的是通貨膨脹。1992年—1996年俄羅斯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2680,1008,312,231和121.8,通貨膨脹率可謂驚人。與高通脹相伴隨的便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急劇惡化。俄羅斯官方承認,1991年—1996年居民實際生活水平下降30%—40%。

      可見,不管從經濟總量還是從居民生活水平來看,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就要遠勝于俄羅斯。兩個最主要的轉型經濟大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一直是眾多經濟學家想要解開的一個謎。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此謎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破解之。

      首先,中俄改革的起點高低不同。前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遠比中國來得牢固,其深度和廣度及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度是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所無法比擬的。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前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存在七十余年,而中國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之后,計劃體制的時間也不過三十余年。計劃體制在前蘇聯已經是根深蒂固——在城市是國有企業,在農村則是集體農莊。前蘇聯的國有化程度相當高。而在中國,城市是國有企業,農村卻還是集體經濟的形式,國家對經濟計劃控制的程度相對較弱。這就導致中俄兩國改革的起點不同,改革的難度因而也就存在差異。

      其次,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增量改革,即在原有計劃體制的外面培育出了一個非計劃體制,允許私營經濟發展。到九十年代大量外資企業的進入,這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劑。與此相反的卻是國有企業改革的艱難,遲遲未能擺脫困境,以致國企改革已成為經濟發展的痼疾。與中國相比,俄羅斯不具有進行增量改革的條件。俄羅斯農業的國有化程度比中國高,又沒有像中國那樣擁有可回國投資辦實業的華人華僑。在城市,國有企業的控制力相當強,非計劃經濟成分很難與其競爭,發展的空間狹小。從這一點來看,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就不足為奇了。

      最后,兩國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同。中國的改革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當時的日本已經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重新步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亞洲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已經出現,此時這些國家和地區為了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升級,需要將一些傳統的輕紡工業轉移出去。中國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適應了他們的要求,中國很好地利用了外資和參與國際分工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再加上地理位置相近和社會文化相似,八十年代迅速發展的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給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前蘇聯的改革拖延到了八十年代末,當時日本及世界經濟的增長已經放緩,國際政治形勢正在發生巨變,前蘇聯和俄羅斯所面對的已不再是一個安定發展的國際環境,無法全身心地致力于國內改革。二、中國社會、政治所存在的問題

      雖然從過往2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經濟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似乎意味著中國改革比俄羅斯的改革較為成功,但如果把視角轉向社會和政治方面,再深入考察一下世紀之交中國現存的社會、政治問題,筆者認為要下前面的結論可能還為時尚早。

      在經濟方面,20年來中國出現了大量的私營和三資企業,這些私有制的經濟成分在給中國經濟以推動力的同時也在慢慢改變著中國的經濟形態。中國的官方對此所持有的表態一直是:“中國是以公有制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國有經濟掌握著國民經濟命脈”,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的私有制成分已經超過了公有制成分。在有些經濟發達地區,公有制只占所有制的百分之十幾。私有制的發展并不是一件壞事,但隨著私有制發展而來的剝削和資本家道德的淪喪就不是一件好事了。中國現在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剝削程度不亞于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甚至可以和資本主義國家歷史上剝削程度最嚴重的時期相比。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一個普通農民工的應得工資竟然要在幾年后通過特殊的機會由一國的總理去為其追討,隨后整個社會才掀起一場追討工人工資的“大運動”。這種事例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都是罕見的。

      在社會方面,中國現在最嚴重的社會問題莫過于貧富差距過于嚴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一項調查研究表明,若把城鎮居民所享受的各種社會福利考慮進去,中國城鄉貧富差距是全世界最大的。不只是城鄉之間,在城鎮內部,在地區之間,在不同所有制之間,在不同行業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由此而導致的便是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人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不和諧。去年北京很多住宅小區發生的仇富事件(如故意砸破汽車玻璃等)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貧富差距擴大帶來的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犯罪率上升,社會治安惡化。在經濟發達地區,民工流造成的社會治安隱患有愈演愈烈之勢。各種坑蒙拐騙、偷盜搶劫、販毒等惡性犯罪事件比比皆是。這些現今中國所存在的社會問題,若不及時加以強有力的控制,終將有失控之危險。

      在政治方面,中國的民主進程一直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的政治體制其實就是一黨執政,缺乏民主監督。雖然中共一直宣稱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但在這種高度集權,權力缺乏必要約束的情況下,腐敗就成為無藥可救的頑癥。在中國的政治體系內,買官賣官已是人人皆知,且躍躍欲試的大有人在。官場已如同商場,官員、職位等等這些由權力組成的虛擬實體已如同市場上的商品,有市場價格且在一定范圍內可自由買賣,更甚者還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此增值的程度勝于投資辦實業的獲利程度。因此人們更傾向于當“政治家”而非“企業家”,即使是企業家也要積極向“紅頂商人”靠攏。與一黨執政、無視民主相對照的就是新聞自由的缺失,后者是為前者服務的。善于對百姓所接受外部信息進行控制,,這是自封建社會以來中國歷代統治階級所慣用的伎倆。連起碼的新聞自由都沒有,談何言論自由!如何推進民主,完善對執政者的約束和監督機制,這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所要解決的難題。

      綜上所述,中國的改革的確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不論在哪個方面,改革都極待深化,中國政府和人民所面臨的任務還極其艱巨三、中俄改革的可持續性比較

      中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暫且不論政治民主有否實現,僅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否建立這一問題就值得我們深思。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基礎是市場的完善。中國現在的大多數商品價格都由市場決定,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經濟已經建立。現今中國的市場嚴重缺乏誠信,許多嚴重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的企業和個人行為已是人們見怪不怪的社會存在。市場的本意是由市場來約束市場主體的行為,但中國市場經濟的極不完善導致很多市場行為被扭曲,僅僅依靠市場無法約束和規正個人及企業的行為。這就不得不在市場運行的過程中加入政府的因素。政府行為的滲入必然會導致尋租和腐敗,是本來就被扭曲的市場機制更加畸形化。政府本質上不能干預市場,但政府若不干預市場則市場就不能規范,更嚴重的是政府的干預是市場運行更加不合理。這是當前中國市場經濟所存在的悖論。可以說,市場經濟的目標我們還遠未達到。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對于“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定義一直以來就沒有一條準繩。從所有制來講,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應該是以國家所有的公有制為主導,但在現今的中國,私有制成分已經超過了公有制成分。僅存的“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的公有制企業其實大部分是提供公共產品或投資資本巨大的行業。而所謂的“國家所有”卻蛻化成少部分人所有,即少部分人所擁有的市場壟斷特權。近幾年郵電、水電、鐵路運輸等國有壟斷行業的行為越來越備受指責。中國的所謂“國有制”無非是在人民之上虛構出一個國家所有的概念,然后讓少部分人和政府官員通過這一手段去壟斷社會的稀缺資源。另外,社會主義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要“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可現今中國的貧富差距如此懸殊,這已經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本意。

      中國的體制還極不完善,社會、政治、經濟各個方面都如此。從目前中國體制改革的發展來看,政治體制改革是橫亙在經濟體制改革面前的一道障礙。經濟決定政治,所有制的改變必然要求上層建筑發生變動,同時經濟機制改革發展到一定程度也要求政治體制改革與之相配套才能繼續前進。因此,若政治體制改革不能順利進行,則中國體制改革的前景未卜。

      反觀俄羅斯,雖然十幾年來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但俄羅斯的體制建設走在中國前列。俄羅斯的私有化在全社會范圍內已經完成,盡管其中夾雜著不公平、不合理的成分,私有制的確立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隨之而改變,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在俄羅斯漸漸成熟。俄羅斯的民主進程令人欣慰,各種政治實體的出現促使政黨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監督,輿論媒體對政府行為的監督更為有效。總統與國家杜馬都已實現直選。可見俄羅斯在體制建設方面的成果顯著,各種新興體制相互之間比較協調,不像中國因體制改革進度不同而導致體制突破的瓶頸。2000年俄羅斯經濟出現了增長勢頭,這是對十年來體制建設成功的很好證明和嘉獎。假以時日,俄羅斯的社會、政治、經濟必會有一次大飛躍。

      四、結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績效優于俄羅斯,但在社會和政治方面,俄羅斯的體制改革勝于中國。現在中國正面臨著體制沖突問題,經濟進一步發展極需更方面改革齊頭并進。俄羅斯的“激進式”改革使多方面體制在短期內迅速初步成形,其效用正在漸漸顯露。因此,中俄改革的績效及可持續性比較還有待研究。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歐亞人文研究·中俄文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實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北京大學當代俄羅斯研究中心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国产精品13p|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