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北京經貿結構優化抉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北京經貿結構優化抉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北京經貿結構優化抉擇

      1·經濟效率排序分析

      人均GDP是衡量不同產業經濟效率的基本指標。北京不同產業人均GDP的差異十分顯著。從和中可以看出,北京經濟結構中,農業經濟效率最低,人均GDP只有1·52萬元,包括采掘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業、電力/煤氣/水供應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金屬加工業、機械工業、電子通信設備業、汽車業、建筑業在內的工業經濟人均GDP為11·99萬元,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金融保險業和旅游業在內的服務經濟人均GDP11·89萬元,服務業與工業經濟效率基本相當。其中,金融保險業人均GDP高達38·33萬元,是農業人均GDP的25倍。

      2·社會效率分析

      就業是一個產業的社會效率指標,一個社會效率高的產業增長時,應當帶來社會就業增長。北京十六個產業就業增長彈性(就業增長率/GDP增長率)平均值是1·63,意味著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來1·63個百分點的就業增長,就業增長彈性比較高。但不同產業也存在明顯差別。從經濟結構分析,服務經濟平均就業增長彈性4·02,農業經濟就業增長彈性2·93,工業經濟平均就業增長彈性只有0·65。其中,工業經濟中紡織業、金屬加工業、汽車業和建筑業的就業彈性分別為-0·08、-0·26、-0·07和-0·12,意味著產業增長非但沒有帶來就業增長,反而下降了。這似乎有悖于經典經濟理論中經濟增長與就業同步增長的“奧肯定律”,過剩經濟、資本深化和經濟改革綜合效應導致這種結果。

      3·競爭效率分析

      一個產業競爭效率主要體現在出口競爭能力方面,人均出口額指標可以反映不同產業的競爭效率。統計表明,十六個產業人均出口額平均值0·4245萬元,農業經濟人均出口額0·87萬元,競爭效率較高。作為勞動、資源密集型的農業,競爭效率指數名列第四位,這與北京新型農業發展是分不開的,新型蔬菜、優質花卉、特色瓜果等產品出口量相當大,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業經濟人均出口額平均值0·4201萬元的平均值略低于十六個產業平均值。傳統紡織業競爭效率指數名列第一,表明北京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大競爭力。近年來,北京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競爭力有所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迅猛發展是近一時期北京出口的一個顯著特征,電子及通信設備業的競爭效率指數排在第二。汽車業競爭效率僅僅排在第十五位,說明汽車業在北京仍是一個弱勢產業,出口競爭能力不強。其中,電力/煤氣/水供應業出口額幾乎是零,缺乏競爭效率。相比之下,北京服務經濟人均出口額平均值0·50萬元,競爭效率也高于工業經濟。其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名列第三,表明其國際化水平較高,金融保險業僅排在第十二位,國際競爭能力較弱。

      4·資源效率分析

      高效率產業必須是低消耗的,表現出較高的資源效率。農業經濟資源效率平均值9·96萬元GDP/噸標準煤,高于十六個產業6·19萬元GDP/噸標準煤平均值。服務經濟資源效率平均值最高,為20·32萬元GDP/噸標準煤。工業經濟資源效率平均值1·53萬元GDP/噸標準煤,低于十六個產業6·19萬元GDP/噸標準煤平均值,資源效率明顯偏低。其中,采掘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業、電力/煤氣/水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金屬加工業資源效率水平尚不及農業經濟。

      5·綜合效率分析

      根據統計,北京十六個產業綜合效率指數平均值0·52,其中農業經濟0·56,服務經濟平均值0·65,高于十六個產業綜合效率指數平均值。工業經濟平均值0·46,低于十六個產業綜合效率指數平均值,北京工業經濟整體效率不高。1990~2003年世界經濟結構變化趨勢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001年世界發展指標》中文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002年世界發展指標》中文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中文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二、新的結構性增長理論

      北京未來可持續發展主要受到資源和環境兩個瓶頸制約。目前,北京經濟結構正在經歷由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2000年北京全部GDP2460·50億元人民幣,其中農業GDP90億元,占3·40%;工業GDP935·80億元,占38·03%;服務業GDP2255·60億元,占58·30%。根據《2004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03年北京地區GDP3663·10億元人民幣,其中農業GDP95·64億元,占2·61%;工業GDP1311·86億元,占35·81%;服務業GDP2255·60億元,占61·57%。2000~2003年間,北京農業占全部GDP比重下降0·79個百分點,工業占全部GDP比重下降2·22個百分點,服務業占全部GDP比重上升3·27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上升部分已經超過全部農業占GDP比重。這種結構變化在相當程度上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根據世界銀行《2001年世界發展指標》和《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數據,2000~2003年全球農業占GDP比重從5%下降到4%,工業比重從31%下降到28%,服務業比重則從64%上升到68%,北京尚未達到世界服務業占比重68%的平均水平。世界經濟結構變化的速度相當快,北京未來經濟結構必須適應這一變化。

      這一變化的背后是產業效率的變化,服務經濟已經在經濟中取得全面優勢,任何國家或地區如果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將在世界經濟結構蛻變浪潮中被淘汰。面對資源與環境約束,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面臨三種選擇:一是增加生產要素投入,實現粗放型的要素投入性增長。但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這種粗放型增長方式是不經濟的,也是難以持續的。二是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環境消耗。但技術進步往往是難以確定的,依賴技術進步的經濟增長也因此變得不確定。三是在資源和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將低效率產業的生產要素轉移到高效率產業獲得的結構性增長。如果將北京不同產業綜合效率指數按高低排序(見),效率最高的是金融保險業,其產業綜合效率(0·79)比效率最低的金屬加工產業(0·25)高3·16倍。當我們將金屬加工產業生產要素轉移到金融保險業時,每個單位生產要素也可以多獲得0·54個單位的收益,這就是結構性增長。在這個過程中,綜合效率提高68%,經濟效率提高38%,社會效率提高93·1%,競爭效率提高19·3%,資源效率提高94%。假如將北京十六個產業的生產要素全部投入到效率最高的金融保險產業,可以獲得12·64個單位收益(0·79×16=12·64),而目前十六個產業綜合效率指數相加之和僅能獲得8·32個單位收益,相差34·2%。

      結構性增長的最大優點是在資源要素不變和減少資源環境破壞的條件下實現了經濟增長。結構性增長不但給北京帶來新的思路,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相對來說,由于北京經濟結構效率差異是普遍客觀存在的,因而結構性增長是確定的。相比之下,結構性增長的效果比技術進步更為顯著,因為技術進步或者提高勞動要素效率,或者提高資本要素效率,而結構性增長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整體效率,并使生產要素投入和技術進步的作用同時得以放大。

      三、北京產業結構優化分析

      產業效率應當是全面的、系統性、綜合性的。不但要有很高的經濟效率,還要有較高的社會效率、競爭效率和資源效率。采用不同的二維指數坐標可以清晰地對產業結構進行比較優化。優勢產業和劣勢產業如果一個產業綜合效率指數較高,我們稱之為“優勢產業”,反之為“劣勢產業”。統計分析表明,北京十六個產業綜合效率指數分值超過0·75以上的優勢產業只有金融保險業和電子通信設備業兩個產業。產業綜合效率指數分值0·52~0·75之間的中游產業是旅游業、交通運輸和通信郵電業、機械工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農業、采掘業、食品加工業,產業綜合效率指數分值0·52以下的劣勢產業包括紡織業、汽車業、建筑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電力/煤氣/水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金屬加工業。北京優勢產業過少,僅占十六個產業的12·5%,中下游產業各占87·4%,整體產業優勢不足。

      根據結構性增長理論,北京應當優先發展金融保險業和電子通信設備業等優勢產業,調整提高中游產業,競爭淘汰劣勢產業。北京優勢產業和強勢產業分布強勢產業和弱勢產業中,將綜合效率指數與競爭效率指數整合進行二維坐標分析??v坐標為綜合效率指數,橫坐標為競爭效率指數。如果一個產業競爭效率較高,稱之為“強勢產業”。反之,稱之為“弱勢產業”。北京十六個產業中,國際競爭效率(競爭效率指數分值超過0·75以上)的強勢產業是紡織業、電子通信設備業、交通運輸和通信郵電業、農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五個產業,占31·2%;處于中游的是食品加工業、采掘業、機械工業三個產業,占18·7%;弱勢產業包括旅游業、建筑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金融保險業、金屬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汽車業、電力/煤氣/水供應業八個產業,占50%。北京產業總體競爭力不強。特別是綜合指數名列第一的優勢產業———金融保險業只優不強,只有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是既優又強的產業。

      根據比較優勢原理,在產業發展戰略方面,北京應當鼓勵發展紡織業、電子通信設備業、交通運輸和通信郵電業、農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等強勢產業,扶持汽車業、建筑業等弱勢產業,淘汰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金屬加工業等劣勢和弱勢產業,將有限的生產要素轉移到以金融保險服務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綠色產業和黑色產業資源緊張、環境惡化是北京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北京未來產業戰略的選擇必須把資源效率作為基本價值取向和政策基準。統計表明(見),北京資源效率較高(資源效率指數分值超過0·75以上)的“綠色產業”是金融保險業、旅游業、電子通信設備業、建筑業、機械工業五個產業,占十六個產業的31·2%;資源效率處于中游的產業是汽車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農業三個產業,占十六個產業的18·7%;資源效率較差的“黑色產業”是紡織業、食品加工業、采掘業、交通運輸和通信郵電業、電力/煤氣/水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金屬加工業八個產業,占十六個產業的50%。低資源效率產業占北京十六個產業的2/3,北京產業整體資源環境效率偏低,亟待提高??紤]資源效率與環境效率的同源性和同步性,資源效率偏低意味著黑色產業對北京環境構成巨大的威脅。

      毫無疑問,考慮資源環境成本和北京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鼓勵綠色產業,淘汰或改進黑色產業是北京未來經濟發展必須選擇。如果不能及時淘汰或改進這些黑色產業,北京的經濟增長將因資源環境瓶頸的硬約束而停滯,經濟增長的成果可能因為資源環境水平下降而下降,淘汰或改進破壞資源環境的落后產業是北京面臨的艱巨任務。

      藍色產業和橙色產業在吸收社會就業的社會效率方面,北京能夠吸收就業的“藍色產業”是旅游業、交通運輸和通信郵電業、金融保險業、農業、批發/零售/貿北京綠色產業和黑色產業分布易/餐飲業五個產業,占北京十六個產業的31·2%;處于中游的是采掘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機械工業三個產業,占十六個產業的18·7%;吸收就業能力較差的“橙色產業”是食品加工業、電力/煤氣/水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業、汽車業、紡織業、建筑業、金屬加工業八個,占十六個產業的50%。北京社會效率中低水平的產業11個,整體效率不高。

      北京應當堅持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三維目標的平衡發展與整體優化原則,根據比較優勢原理和結構性增長理論,優化產業結構。積極鼓勵發展優勢和強勢產業,調整淘汰劣勢產業和弱勢產業,逐漸轉向服務經濟,實現產業升級。在優化產業結構過程中,北京還必須考慮社會效率,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優化經濟結構的同時,優化北京產業的就業結構,鼓勵發展增加就業的“藍色”產業,控制減少就業的“橙色”產業,促進北京的就業增長。在產業政策選擇時,只要不破壞資源環境,可以保留農業、旅游業等經濟效率較低的產業。相反,采掘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制品業等對資源環境有影響的產業,即使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率較高(見),但超過資源環境“紅線”,還是應當淘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此原則之下,金屬加工業已經被淘汰。

      四、新的發展思維與戰略

      目前,先進發達國家已經轉向以服務經濟為主體和結構性增長主導的發展軌道。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未來發展應當考慮在資源環境一定的條件下,迅速轉向服務經濟,通過結構性增長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1·加速發展思維轉變

      目前,北京經濟已經具備結構性增長的相當基礎。北京的發展目標應從增加收入、實現小康等單一經濟發展目標向增加就業、消除貧困、保護資源環境等社會經濟發展多維目標轉變。社會經濟發展是多維度的,只有保證資源環境可持續,保證社會和諧穩定,才能保證經濟可持續增長。北京未來發展的重心要從以經濟發展為主向以社會經濟發展為主轉變。社會經濟發展政策不但要以人為本,還要以環境為本。在所有發展的產業和項目中,首先是資源環境約束,不影響資源環境的產業應積極支持,鼓勵發展,影響資源環境的產業應堅決改造,不能改造的堅決淘汰,資源環境是北京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紅線”。在資源配置方面,應將更多資源用于優勢產業、強勢產業、綠色產業、藍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服務經濟,實現經濟增長與社會就業、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2·加速經濟結構轉變

      通過北京十六個產業效率指數排序,北京未來產業政策已經相當清晰(見)。但發展思維及增長方式的轉變根本取決于經濟結構和增長結構的轉變。北京經濟必須從原有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從傳統粗放的要素投入型增長向集約的結構性增長轉變,爭取在人口、資源、環境要素不變的條件下取得發展。北京從資源、資本投入型的工業經濟增長轉向人力資本為主要增長來源的服務經濟是一個必然和必須的選擇。由此擴展經濟增長的深度和廣度,擴大社會就業,減輕資源環境壓力。相比之下,服務經濟是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為增長來源的經濟形態,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滿足經濟增長、增加就業、保護資源環境的多重要求。在技術進步難以確定的條件下,應當走結構性增長的道路,城市發展逐漸向高附加值的服務經濟升級轉變。這不但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正是北京經濟結構轉變的重要時期。北京擁有國內發展服務經濟最好的資源條件。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環境良好,國內政治經濟穩定,物質生產供應過剩,價格相對穩定,社會希望新的增長思路、新的途徑、新的變化,希望增加就業、減輕資源環境壓力,是經濟結構調整最好的時機。

      3·加速擴大經濟開放

      開放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一個城市發展的前提,也是北京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任何一個國家、劣勢產業地區和劣勢產業城市的資源都是不完全、不對稱的,市場空間也是有限的。北京作為一個城市,經濟發展不可能是封閉的,必然涉及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相互轉換。經濟開放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也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只有開放的經濟結構,通過貿易滿足自己不生產的東西,也才能將低效率產業的生產要素轉移到高效率產業,獲得結構效率。同樣,只有開放才能發揮比較優勢,形成規模經濟,在更大范圍內獲得結構效率,從而將北京引向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軌道。

      4·加速培養人力資本

      轉向服務經濟,增加就業,人力資本是前提。北京具有中國獨一無二的教育資源,大力發展教育,加速培養人力資本是北京未來實現結構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www.亚洲一区|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