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計量經濟學教學問題與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研究中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分析工具。正因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本科生階段,除了經濟、管理專業將其作為必修課程外,不少高校將其作為全校性選修課程。計量經濟學的學科性質、課程特點和日益顯現的重要性,對當前普通高校學生的課程學習和老師教學,特別是對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文獻評述
作為一門以經濟與管理基本理論為基礎,綜合數學、統計學分析工具,以現代電子計算技術為依托的計量經濟學,其知識面涉及之廣、綜合應用能力要求之強,是經管類專業課程中所罕見的,這也是計量經濟學難教、難學的根本原因。李均立、許海平歸納了該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研教改建議。馬成文、金露、魏文華強調案例教學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張檸認為在教學中應該加大實驗教學力度,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已有文獻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但是通過對有關文獻仔細地梳理后發現,現有文獻存在一個特點:將焦點聚焦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困難上。上述文獻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見。
三、商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
(一)學生本身的問題
1.學習興趣不高
學習計量經濟學需要大量計算與演算,學科本身與其他一些學科相比顯得枯燥乏味一點。在安徽省教學研究一般項目(2013jyxm240):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歡,不太喜歡以及持中立態度的同學占比59%,超過半數的同學是不非常喜歡這門課程的,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太高。
2.數學基礎薄弱
商科學生有大多數是文科生,數學基礎薄弱。而計量經濟學需要良好的統計學,運籌學和數學基礎,這就導致了商科學生難以學好計量經濟學這門學科。
(二)老師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過于死板
目前,國內教學很多教師只進行理論教學,而沒有實驗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而運用所學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深入研究現實經濟問題。還有一些教師先講理論和方法,最后留下幾個學時來講軟件,又或者根本不講軟件操作就直接讓學生上機操作。這容易造成學生不能很好地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學習理論時不能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學習軟件時理論知識又忘得差不多,最后,不能很好地結合這門課程。
(三)學校對這門學科不夠重視
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時偏少。雖然我國已將計量經濟學列為經濟學與相關課程的必修課程,但很多學校設置的課時都普遍偏少。在如此短的課時內,要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非常困難。教學條件差。現代計量經濟學非常重視統計分析軟件的操作與應用,對軟件操作與訓練是本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學院擁有配套的實驗室。然而,在一般學校中,為計量經濟學設置一個專門的實驗室被視為是一項成本很高的投入。因此,很多高校基本都沒有這方面的實驗室建設。
四、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工具課,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改變原來被動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習興趣,進行自主性學習是課程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促使學生更多地進行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參閱和學習課外相關材料、自覺地上機實踐。
(二)問題導向型教學———研究型和案例型教學法有機結合
對于各章節,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完成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理論教學部分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多媒體教學完全照抄課本內容的弊端。對于實際生活中發生的經濟現象,模擬采集經濟數據的全過程,通過統計軟件運行演示,注解分析統計結果,并以此來指導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用途。
(三)合理安排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計量經濟學課時偏少,教學效果不佳。而且鑒于計量經濟學的難度系數,學習掌握計量經濟學需要比一般課程多的時間。因此,要提高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時。注意課程安排的銜接合理。在安排這門課程的前一學期安排統計學,運籌學等相關基礎學科的課程學習計劃,使學生在數理方面的知識得到提升強化,為學習計量經濟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提升教學設施水平
挖掘數據的商業價值是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最直接的價值體現,而最大化發揮其價值的前提是擁有先進的專項實驗室。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學習掌握計量經濟學并發揮它的價值。
作者:李峰 張金鈺 單位:江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