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會計發展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各國加大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力度;對資源、環境的關注使綠色會計應運而生。綠色會計將環境因素納入企業成本收益核算之列,以加強企業對環境問題的考慮。本文從國際背景、國內環境、企業利益三個角度分析了綠色會計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的發展狀況,指出了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并對我國進一步開展綠色會計提出了建議。
引言:
隨著全球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各種環境問題的凸顯,各國加強了對環境的關注與研究,以尋求一個和諧綠色的世界。對于企業來說,很多看似高效的收益實際上是以犧牲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的;依據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來看,這些企業是盈利的,但從整個社會和環境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結論就未必站得住腳。所以在會計學科中引入綠色會計的概念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上世紀70年代,比蒙斯比蒙斯(F.A.Bcams)撰寫的《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會計問題》揭開了綠色會計研究的序幕。
一、綠色會計的內涵
綠色會計又名環境會計,是環境學科、社會學、會計學相互滲透融合產生的交叉性學科。與傳統的財務會計相比,綠色會計有更廣泛的核算范圍:1、更廣泛的成本概念,綠色會計所要核算的成本不僅包含為了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實際發生或應發生的價值犧牲(經濟資源),還包括企業的生產活動對整個社會和環境造成的各項成本;2、更廣泛的收益概念,與成本類似,綠色會計的核算范圍不僅包括企業在會計期間內經濟利益的增加,還有經營過程中帶來的整個社會收益的增加。這給人們考慮問題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視野:關注的對象不再僅僅是單個的企業,而是把社會、環境作為一個考慮的整體,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綠色會計因其將環境因素納入核算范圍,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獨特的特征:1、不確定性,環境問題具有多樣性,在資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復雜,由此綠色會計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2、周期難以計量,涉及環境因素的經濟業務不像一般的經濟業務周期很短、業務較為單純,環境經濟業務的周期很難計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復雜性。3、研究方法多樣,綠色會計不再僅僅涉及經濟學與數學的計算,還涉及到社會學、環境學等學科。
二、我國發展綠色會計的必要
(一)從國際環境來看實行綠色會計是與國際接軌的需求
1、產品出口的需求
發達國家對環境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減少污染、節約資源成為了最熱門的國際話題。有一種說法是:完全的自由貿易在一定程度是加速了環境的惡化(污染隨著產品的出口而擴大),因此很多國家都希望政府出面干預本國對外的貿易往來,制定一些協調環境與經濟貿易的法規。而1995年WTO也成立了貿易與環境委員會(CTE),以協調貿易措施與環境措施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對綠色的重視不夠使得我國近年來在國際貿易中連連受挫,出口商品經常因綠色問題遭受懲罰。因此我國政府很有必要將“綠色”強制性地引入企業,并且納入企業管理中。而綠色會計就是這樣一個管理工具,不僅可以強化產品的綠色工藝,還可以增強企業的綠色管理意識,這樣產品走向國際才可能實現。
2、企業進行國際交流的必要
綠色會計在國際上起步較早,目前已經進入了較深入的研究階段,如:制定綠色會計準則。經濟全球化使得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成為必然,商業貿易往往是國際交流的重要手段,而會計作為企業之間交流的語言必須具有國際化的標準。所以在國際趨勢向綠色會計轉變的時候,我國應該堅決地進行綠色會計的研究與實踐。
(二)從我國的現實來看實行綠色會計是一項改善經濟與環境的重要舉措
1、綠色會計可以保障國家循環經濟的運行
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主要有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大原則;發展循環經濟是21世紀的大趨勢,增強企業對資源的再利用的意識,可以從綠色會計入手,綠色會計是綠色經營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核算的范圍,使企業更直觀的認識到企業經營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這種耗資行為帶來的企業成本的增加。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必然會通過采取相應措施降低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成本,比如:二次利用資源、開發新能源等,這實質上就是促進了循環經濟的運行。
2、綠色會計有助于改善我國的環境現狀
我國經濟處在飛速增長期,對資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在這同時出現的嚴重浪費也是不容忽視的,據中科院的調查顯示:我國約有18%的企業依靠資源和生態的透支來獲取收益。我國環境的惡化在很大程度上應該由制造污染的企業來負責,因此有必要強制企業實行綠色會計核算與披露,并加以制度管理來使企業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從而改善我國生態環境。
(三)從企業自身來看實行綠色會計能夠幫助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在企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一流企業作標準,二流企業作技術,三流企業作產品”。率先將“綠色”納入管理層考慮范圍的企業,在短期內可能會因對環境治理的投入而出現成本增大的情況。但換個角度來思考:這樣的企業就可以首先在這場必然到來的綠色革命中成為標桿企業,為整個行業確立一個綠色標準,而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往往會以行業標準作參照,這樣確立標準的企業在政府制定政策的時候就具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可以使政策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與企業發展相符合的國家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大企業的競爭優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方面,在社會上開始廣泛關注環境的時候,具有綠色先鋒形象的企業會得到社會上廣泛的認可與贊許,在與企業的下游經銷商談判時,綠色的因素會為企業添加籌碼;同時大大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
三、綠色會計在我國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社會重視程度不夠
與國外相比我國對環境的關注程度是差距很大的,如澳大利亞會有很多的節能措施:賓館的廁所都分半沖和全沖,水箱結構稍加改造,節水不少;街頭樹下都用木屑覆蓋,雨后積水,刮風不起沙。國家制定的環保法規居民會自覺執行。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環保意識還沒有形成,而社會普遍的忽視給企業以投機的機會。
(二)相關制度不健全
我國雖然在環境保護方面已經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等,但距離世界先進國家的立法水平還很遠,同時我國的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有時表現出的執法不嚴使原本有效的法律變得無力。而且我國對破壞環境的企業的懲罰顯得過輕,企業犧牲環境得到的收益在彌補企業受到的處罰之后還綽綽有余,這也是破壞環境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
(三)理論研究不深入
我國開始接觸綠色會計已經到上世紀90年代,因此在研究的深度上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我國也缺少對綠色會計系統性的研究,因此經過多年的發展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大部分仍是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先進成果。
(四)企業披露不規范
綠色會計應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環境成本、環境負債、與環境成本和負債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而目前我國在環境因素的確認與計量方面仍沒有完全的定論,尚處于進一步探討的階段,這相當于還沒有為我國真正的在企業間執行綠色會計打好基礎。
(五)專業人才儲備缺乏
我國對綠色會計的研究主要是專業學者進行的,由于沒有開設綠色會計的相關培訓,導致企業中懂得綠色會計的人才并不多,這成為我國企業中實行綠色會計的障礙。
四、對我國實行綠色會計的建議
(一)增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關注
建立實施綠色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協調好,達到雙贏,必須得到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上文已經分析我國環境污染的問題之一就是國民的環保意識沒有形成,因此應加大開展社會宣傳的力度,培養國民的環保意識,為政府和企業接受綠色會計打好思想保障。同時還應該在大專院校開設綠色會計的課程,展開有關綠色會計方面的培訓,強制企業派出會計人員接受培訓,為我國實行綠色會計做好人才儲備。
(二)政府出臺更加完善的執行和監管制度,并加大獎懲力度
一方面是進一步完善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加大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懲罰力度,并加強監督環節的執行力度。用法律來約束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規范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另一方面是修訂我國的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加進會計要素,并且必須在報表中披露,使企業在制定規劃的時候考慮環境、資源成本,從而避免企業行為的短視性;規范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便于會計人員的迅速掌握與實際操作。
(三)提高我國綠色會計的理論水平,注重學科交叉的研究
一是可以增進與先進國家的學術溝通,并由國家組織引導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二是注重綠色會計理論與實際結合的研究,爭取綠色會計能夠盡早地解決我國企業實際的問題;三是在局部地區開展綠色會計的試點,小范圍的解決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平穩的過渡到全部企業。
(四)建立健全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資源計價的方法,提高信息披露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對環境因素在報表中的披露方式應該予以統一規范,增加企業間的橫向可比性,避免披露方式不統一而造成的企業環境責任不清和報表閱讀者的不便。
五、結束語
目前綠色會計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并且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環境保護法律的相繼出臺以及我國正在進行的會計制度改革,綠色會計的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理論研究不夠深入、社會重視程度不夠、人才儲備不足等原因,我國距離真正實施綠色會計還需要一段路要走。筆者認為國家可以通過完善法律、組織研究、擴大宣傳等途徑加速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J].會計學月刊,1971,(3):24-28.
[2]李芳.試論“綠色會計”在我國的建立[J]財會研究,2003,(03).
[3]馬林(J.T.Marlin).污染的會計問題[J].會計學月刊,1973,(2):18-22.
[4]孟凡利.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及其相關的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1999,(04).
[5]仵宇慶.綠色GDP與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現狀分析[J]財會研究,2006,(09).
[6]楊寶嘉,唐雄.綠色會計與企業可持續發展[J]理論月刊,2005,(11).
[7]陳軍,《WTO環境議題對全球貿易的影響》[J]環境與開發,2001(04),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