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綠色經濟多元化實現路徑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經濟多元化實現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綠色經濟多元化實現路徑

      摘要:發展綠色經濟是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必然之舉,也是當今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從發展綠色經濟的前提、主體、助力和保障四個方面,立體式地分析實現綠色經濟的路徑取向,從農業、非農產業、金融和立法等層面全面推進綠色經濟發展。

      關鍵詞:綠色經濟;實現路徑;多元取向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建設進程全面推進,我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造成了能源過度開發、水資源不足、土地資源相對緊缺、生態系統失衡和人與自然矛盾突出等種種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阻礙了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當前,經濟發展的理念及增長方式的轉變顯得尤為迫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專門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規劃中涉及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理念之一,是指導我國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南。綠色經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在傳統產業經濟的基礎上,主要以市場為導向,將經濟與環境之間協調發展作為紐帶,是實現經濟、環境和諧共存的一種全新經濟形勢。綠色經濟指的是以效率、持續及和諧為目標,主動對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以轉型升級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以生態農業、循環工業和持續服務產業為內容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與我國傳統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不同,綠色經濟既要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長期持續發展,要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綠色經濟具有循環型、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等特點,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當前我國發展綠色經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同步進行推進。

      二、農業“綠色化”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前提

      農業的綠色發展是綠色經濟的多元發展的前提和核心。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大發展取得重大成效,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產品及高效的勞動生產率。但之前我國農業生產主要是以傳統生產模式為主,是以追求產量為主要目標,因此,造成了涵蓋農藥、化肥用量加大和土壤受到污染等等方面的種種生態問題,對農業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帶來了嚴峻地挑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糧食生產和進口數量的逐漸增長,我國開始注重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不再以簡單的追求產量增長為目的。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并制定了具體的一些治理措施,要加強農業生態治理,比如:“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強問責監管,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秸稈、畜禽糞便資料化利用和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范,按規定享受相關財稅政策。”這表明了中央是大力支持綠色農業的發展。當前,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人們逐步認識到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社會各界也開始呼吁要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及可追溯系統,不斷提高農產品、食品的品質,以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和食品等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需求。

      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及人們對綠色農業發展重視度提高的基礎上,我國綠色農業發展已形成規模,不少省份已明確要實施綠色農業發展戰略,且推行了不同類型和規模綠色農業試點。當前,各地綠色農業的發展主要是依照生態發展的規律,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來緩解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科學合理的設計農業生產的布局,把小農業(如:多種經濟作物生產)與大農業(如:林業、漁業等)相互結合起來,使得經濟與生態效益良性循環,達到良性統一。我國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同,我們應該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及多樣的生態生產模式,充分發揮各地的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地安排當地農業的生產,進一步推進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發展。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改善了農業的生態環境,協調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因此,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源頭支撐。

      三、非農產業“綠色化”是發展綠色經濟的主體

      非農產業“綠色化”是發展綠色經濟的主體。綠色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發展基礎綠色農業,更需要發展非農產業的“綠色化”,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總體向綠色轉型。據統計,我國每年CO2的排放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73%,相當于3/4的CO2的排放量的產生是通過從城市中排放出來的,如果城市產業(大部分是非農產業)沒有綠色化,發展綠色經濟就更不可能實現。因此,我們不僅要發展綠色農業,更要開啟工業、服務業等其他第二第三產業的綠色模式。為此,我們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推進非農業綠色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通過開展評估工作,對所有綠色經濟發展示范試點單位進行一次全面梳理,形成“三個一批”

      一是驗收一批。對已經建設完成、發展指標較好、建設成效顯著的示范試點單位,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后將給予授牌表彰和獎勵。二是確認一批。對尚未建成,但能夠按照綠色經濟發展要求組織建設、發展指標逐年轉好的示范試點單位,進行重新確認,繼續建設。三是淘汰一批。對未開工建設或主要指標超過國家限定范圍、未按規定時間上報材料或違反有關規定的示范試點單位,予以撤銷。

      (二)突出重點、樹立典范,以點帶面加強宣傳推廣

      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冶金、石化、電力、建材、紡織印染和造紙等重點行業的骨干企業中樹立典型,加快推進綠色經濟各項工作,取得以點帶面的工作成效。對“驗收一批”的示范單位進行認真總結,對“好做法、好經驗、好效果”進行宣傳推廣,必要時可以開展現場交流、培訓等工作。樹立標桿,以開展能效領跑者、評選能效之星為抓手,以推進綠色經濟試點企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城市建設為平臺,樹立節能和綠色經濟行業標桿。

      (三)要通過技術創新和改造,推動“硬綠”產業的發展和更新換代

      對煤炭、電力、冶金、鋼鐵等一些傳統高污染產業,要加強技術創新和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對重點污染企業要加強轉型升級,要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將落后的技術和設備淘汰,要積極做好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推廣以及綠色經濟相關數據庫的維護和建設。

      (四)要推動“軟綠”產業的發展,加強國家政策的支持

      要進一步落實綠色經濟各項政策,加強綠色經濟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進一步完善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做好服務和后勤保障工作。引導“軟綠”產業不斷擴大范圍、壯大規模,不斷產生更大效益。

      (五)要形成合力加強各部門綠色經濟發展

      聯席會議和成員單位協調配合,形成綠色經濟發展工作合力,集思廣益,凝聚力量。建立項目能評后期監管機制及調整專項財政資金支出結構,更好發揮財政激勵機制。綠色經濟是全面發展的經濟。因此,我們要以“十三五”規劃為指導,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在宏觀層面上對綠色經濟進行制度設計,實行全面“綠色化”,把發展綠色經濟和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激發示范效應和規模效應,共同推進綠色經濟發展。

      四、金融“綠色化”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助力

      綠色金融,指要求金融部門在投融資決策中要考慮對綠色產業發展的影響,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一項基本政策,把與綠色產業發展融合到銀行日常業務之中,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金融“綠色化”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助力,要實現現代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倡導綠色金融。尤其是在當前金融業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發展綠色經濟,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撐。傳統金融業主要是以經濟效益為目標,或者是以政策任務為職責,而綠色經濟是著眼未來的經濟形態,其效益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得以體現,因此,除非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不然金融機構也不大可能會主動考慮和滿足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的需求。換而言之,綠色金融的實施需要由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來推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視、倡導與支持,“綠色金融”的概念逐步受到多數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重視。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普遍對發展“綠色金融”有所側重,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還存在很多問題,如“綠色金融”業務的風險較高但是收益偏低、金融機構缺乏專業技術識別的能力、政策不夠完善及信息溝通不夠順暢等。為此,要進一步加大綠色金融的政策引導,國家應盡快出臺對“綠色信貸”的扶持政策,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加強企業融資服務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對綠色經濟的支持力度。按照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金需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信貸資金的組織和調度,努力推動信貸規模的穩定增長。鼓勵各銀行機構將信貸資產轉出,騰出信貸規模支持綠色經濟發展。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推廣“無間貸”“連連貸”等無還本續貸產品,幫助綠色經濟發展相關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要組建政府主導的融資擔保機構并盡快開展運作,為發展前景良好、缺少有效抵押物的綠色經濟相關企業貸款提供增信服務。土地、房屋登記機構要優化銀行續貸土地、房屋抵押權登記服務,規范辦證流程,提高辦證效率。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相關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加強政府增信服務,支持更多綠色經濟發展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及在銀行間市場發債融資。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基金、保險、投行等方式,參與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及其所屬子基金,拓寬綠色經濟發展企業資本金籌措渠道。

      五、立法“綠色化”是發展綠色經濟的保障

      隨著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涵蓋綠色經濟在內的所有經濟活動都必須在法治的框架下運行。我們必須通過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綠色經濟法律體系來解決當前在很多環境資源保護的領域仍然存在空白區域和經濟領域立法還不夠完善等諸多問題。為了進一步推進綠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善于用法治的眼光審視綠色經濟發展,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來規劃綠色經濟發展,用法治的手段來突破綠色經濟發展瓶頸,用法治的規范來保障綠色經濟發展的成果。一方面,我們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綠色經濟發展涉及的能源使用、資源保護和防治污染等各方面都能有相關法律法規來保障。我們在生產、物流、消費等各環節要專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防止不符合綠色經濟發展要求的現象或者問題的重復出現。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來鼓勵與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生產投資企業和消費群體。政策支持和鼓勵,能有效地推進綠色經濟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能激發企業積極進行技術改造。

      參考文獻:

      [1]楊志,張洪國.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之辨析[J].廣東社會科學,2009.

      [2]諸大建.解讀生態文明下的中國綠色經濟[J].環境保護科學,2015.

      [3]向書堅,鄭瑞坤.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研究[J].統計研究,2013.

      [4]諸大建.綠色經濟新理念及中國開展綠色經濟研究的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

      [5]聶玉立,溫湖煒.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綠色經濟效率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

      [6]張煥波.中國省級綠色經濟指標體系[J].經濟研究參考,2013.

      作者:周靖 單位:武夷學院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com|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校园春色小说|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日韩av无码|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亚洲剧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