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近年來,很多國內經濟學者依據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將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看做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方式,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仍舊是靠投入獲得的,是不可持續的。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第一產業實現了增加值56957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而增幅的回落則是在0.5%,而與2011年同期相比,下滑0.3%。雖然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總體增幅還是喜人。
2制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因素
1)體制性約。首先是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體制性缺陷。其次是經濟體制對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約束。
2)資本約束。首先是推動農業經濟增長的資金短缺。其次人力資源是制約農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其一人力資源的素質低下大學生畢業后不愿回到農村。其二是人數上的短缺在現實情況下,農民更愿意去打工而不是務農。
3)技術約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必須轉變到依靠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進步的發展方式上來。
3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三條路徑
3.1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沒有產業化規模化的農業,技術與新農業工具的應用將受到種種限制。只有實現產業化規模化農業才能實現現代化。除此之外產業化經營可以突破市場對農業經濟約束。目前,我國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應從以下幾點來做:第一,農業結構的調整。重點是將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特色做專做精;第二,抓好市場主體建設。培育帶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園區三大市場主體;第三,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統一農產品質量標準。加強農產品質量控制,實現農產品標準化,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第四,健全農業服務體系。
3.2實現農業信息化信息化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農業信息化也應成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技術進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實現農業信息化是德天應人之舉。要實現農業信息化就必須經由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組織與領導作用。農業信息化的服務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學科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并相應的構建起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農業信息化服務管理。其次通過制度建設加決農業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步伐,要建立“政府花錢買培訓、學校負責實施培訓、農民自主選擇培訓”的機制,大力提高農民的信息素質,使他們具有信息收集、應用和反饋能力,培養起農業科技意識,市場意識和信息意識,使他們成為有技能的人。最后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業基礎科技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的投入力度。我國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處于較低發展階段,以文獻、數值、事實為主,大多屬于單媒體產品,信息化發展所需軟硬件設施都缺乏甚至沒有。這就必須投入大量資金以建設農業科技資源數據庫。
3.3實現創新型農業發展創新型農業主要有以下三點途徑:首先是科技創新,創新型農業可以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與附加值。比如北京豐臺的南果北種。就是利用科學技術創新,使北方人們能夠在當地吃到南方水果。現在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無土栽培、人工繁育、氣候調控等科技農業。除此之外有科技創意也可以提高農產品附。其次是文化創新,文化生產力這一重要引擎.可以極大地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新型農業完全可以通過運用文化創意,讓文化在產品生產中充分發揮,滿足人們多樣的需求。浙江省天臺通過文化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意葫蘆,將葫蘆種成彌勒佛、濟公、圣誕老人等形態的藝術品,并建立“天臺山藝術葫蘆網”實現了葫蘆的升華。最后服務創新,服務創意農業是通過提供創意性的服務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化農業。服務創意農業可以將生產、運輸和銷售結合起來,使農業同時具有一、二、三產業的服務特征,依據市場導向,提供多樣的服務。
4結語
農業的生產周期性,與對自然條件依賴性較高,是高風險、低效益的產業。因此,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勢在必行。實現能循環的集約型和內涵型增長轉變,實現產業化,信息化,創新型農業道路才能保證農業經濟更好的發展。
作者:趙曉紅單位: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