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結構調整新跨越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緊緊圍繞“突出六沿、重抓園區、打造特色、做強產業”的思路,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堅持“一鎮一園”,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農業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全區區鎮兩級共建特色農業園區19個,其中國家級農業科技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鹽城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5個,2017年實現鹽城市級農業園區全覆蓋。大豐區農業園區總面積達到14.33萬畝,設施農業面積達11.47萬畝,園區核心區設施農業比重達到80%以上。目前,園區已經累計引進各類農業項目267個。
一、堅持規劃引領,做優園區模式
一是高標準編制新規劃。結合農業產業布局,精心謀劃農業園區發展定位。以大地豐收農業創意產業園專業規劃設計團隊為主導,邀請南農大、南林大、上海交大、揚州大學等高等院校專家教授,編制園區規劃,形成了以豐收大地、鹽土大地為龍頭,鎮級園區各具特色的發展布局。全區12個鎮級農業園區均委托專門機構編制了具體的建設規劃,每個鎮園區規劃面積1萬畝,核心面積3000畝。二是高規格推廣新技術。把現代農業園區作為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集中展示區,大力推廣農牧、農林、農漁結合等10多種環境友好的新型種養模式,示范推廣藍莓、山核桃等新品種35個,實施高效立體復合栽培、“兩網一灌”等新技術28項。草廟鎮川鹿生態農業園與山東壽光三元朱村聯姻,依托壽光蔬菜集團高端新穎的技術,聘請壽光專業技術人員駐點指導,突出“冬暖式”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組織農戶開展高新農業技術培訓,目前已建成32個冬暖式大棚,間套種黃瓜、蕃茄、苦瓜等蔬菜,每棚黃瓜年產量4.5萬斤、蕃茄2.6萬斤、苦瓜2.4萬斤,銷往大豐、鹽城、蘇南、上海等地,每棚年純收入達10萬元。同時川鹿園區發揮上聯山東壽光下連農戶、地靠麋鹿保護區的優勢,采用統一規劃、統一建造、統一技術、統一供苗、統一銷售、農戶投資、分戶管理、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打造蔬菜的生產、銷售、物流的集散區。三是高水平裝備新園區。整合園區資源,加強道路、灌排、庫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智能溫室、鋼架大棚、遮陽網、防蟲網等一大批現代設施裝備園區,提高了生產、加工、保鮮、貯運等各個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加強土壤培肥和生態環境建設,主要生產環節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設施化。東方綠洲現代漁業養殖基地面積兩萬畝,擁有73個養殖設施配套齊全的標準化淡水魚塘,以銀鯽、鯔魚、鮰魚和4大家魚為主,搭配少量團頭魴、河蝦混養,推行標準化生產和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創建“一河鮮”品牌,成功創建省級現代漁業示范基地。
二、重抓特色培植,做大園區產業
一是培育特色。圍繞農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發揮產業特色和品牌優勢,堅持“一鎮一園、一園一特”。豐收大地、鹽土大地兩個市級園區重抓種苗、食用菌和海洋生物產業。各鎮利用區位優勢,彰顯“一鎮一特”,形成了新豐苗木花卉、大橋高檔設施油桃、南陽冬棚韭菜、大中早酥梨、萬盈藍莓櫻桃、西團薄殼山核桃、白駒設施果蔬、小海防蟲網設施蔬菜等一批有市場、有銷路、有帶動力的現代農業產業。萬盈鎮康莊櫻桃園以進口大櫻桃為主,部分引種了石榴、甜柿、桃、杏等品種,園區與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合作,聘請研究員王家喜教授為技術顧問,采用矮化砧木“披散紡錘形”的樹形和以色列噴滴灌技術,實現“一年栽樹、二年成枝、三年成花、四年結果、五年進入高產穩產期”的預期目標。二是創塑品牌。加強對外品牌宣傳,以特色創品牌,以品牌提效益。鹽土大地獲評“國家級農業科技園”、“江蘇省海洋生物產業園”,豐收大地被授予“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中國特色農莊”,大中九州田園被授予“中國特色農莊”,早酥梨通過歐盟有機食品認證,南陽韭菜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三是輻射帶動。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參與園區建設,引導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開展農機作業、病蟲防治、產品營銷等專業化服務,廣泛推行以訂單為紐帶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方式。以園區為依托,輻射帶動周邊大戶1000多戶、農戶3.2萬戶發展高效農業,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注重功能拓展,做高園區層次
一是發展創意農業。充分發揮“大地豐收”全國首家農業創意產業園的平臺作用,以農業創意產業集聚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業項目規劃設計、咨詢培訓、科技成果展示、品牌設計推廣,精心培育全國一流農業創意產業園。目前,現有上海三松現代農業品牌設計有限公司、香港深遠智慧有限公司等10多家境內外知名農業創意團隊入駐,將農業的融智融資有效結合。二是打造休閑農業。植入旅游元素,拓展提升現有園區功能。以農業“接二連三”工程為核心,突出生態風光、農業體驗、四季采摘、休閑娛樂、農家樂,集生產、觀賞、體驗、銷售、娛樂為一體,實現園區農業與旅游產業、一產與三產融合發展。豐收大地、鹽土大地、豐禾大地、荷蘭花海、九州田園入選“鹽城最具魅力休閑農業園”,豐收大地、鹽土大地獲評全國四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園區,恒北梨園風光建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荷蘭花海獲評全國五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園區。
以園區為載體,打造盆景,主推荷蘭花海郁金香風情系列旅游、鹽土大地藍色旅游、麋鹿生態旅游季、梨園風光梨花節、豐禾大地油桃采摘節、豐收大地菌菇美食文化節等各類節慶活動。2015年,大豐區成功創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區鄉村旅游吸引游客超220萬人次。新豐鎮荷蘭花海深度挖掘“中華民國村鎮規劃第一鎮”的歷史底蘊,以1919年荷蘭水利專家特萊克規劃大豐農田水系為淵源,秉持“立足鹽城、承接上海、輻射長三角”的功能定位,圍繞“觀光旅游、婚紗攝影、健康養年”三大產業布局,全力打造中國連片種植郁金香面積最大、種類最多、業態最全的“中國郁金香第一花海”。三是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堅持園區農產品實體流通與電子商務雙輪驅動,依托電商產業園、農副產品網絡營銷中心、農一網、豐龍網,構建大豐優質農產品營銷網絡,拓寬園區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以華東首家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試點市為契機,以區鎮兩級園區為核心,建成村級益農信息社102個,為農民提供農業公益、便民生活、電子商務、培訓體驗等一站式服務。草堰鎮甘霖雨露現代農業示范園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蔬菜基地,基地蔬菜產品銷售以凈菜直銷的方式進入高檔社區和直營超市,同時開通中高檔客戶群網上APP平臺銷售。
四、突出要素集聚,做強園區經濟
一是組織推動。明確“一鎮一園”建設的責任主體,各鎮(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負責人集中精力,一線落實。農辦、農委等農口部門全力做好指導服務。區將“一鎮一園”建設作為區重點實施項目,實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評比、年度總考核。區委區政府每年都組織現代農業園區“家家到”現場觀摩,一著不讓抓推進。二是招引項目。把招引項目作為推動園區可持續發展的活力之源,緊扣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和優勢特色產業,統籌考慮種養、加工和流通環節,重點引導入園企業和項目向產前、產后集聚,著力延伸園區主導產業的產業鏈條。一方面,對接上海,招引更多在上海創業成功的大戶回鄉發展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方式;另一方面,通過農業招商,引進單體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對農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每年每個鎮級園區新增項目10個以上,推動農業提檔升級。對落戶“一帶五沿十八園”和重點村的設施農業項目按照1.5倍標準進行獎補。充實加強農業專門招商隊伍,聚焦浙江、上海、福建等重點區域常年進行招商。三是多元投入。建立以政府引導、企業(合作組織)為主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投入機制。在萬畝農業示范園區、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獎勵扶持,對獲得國家級園區、省級園區和鹽城級園區牌子的分別獎勵500萬元、300萬元和100萬元。組織金融單位與農業項目主體對接,緩解園區開發融資和信貸瓶頸,有效推進入園項目建設。
作者:黃正桂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