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企業技術革新狀況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韓學忠胡情祖祝瑋胡華明余必強作者單位:江西省玉山縣農業局
一、江西省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現狀
(一)同發達國家和地區比較,江西省農業技術創新水平相對滯后
在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農業增長科技貢獻率高達70%至80%,我國僅為30%至40%,而江西省更低,真正具有規模的轉化率不足20%。這些事實說明,江西省農業技術創新績效比較低,創新過程存在許多障礙因素。全省農業技術創新的空間相當大,開展農業技術創新工作大有可為。
(二)同農業龍頭企業創建之初比較,江西省農業技術創新工作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
中國加入WTO后,相對落后的中國傳統農業受到了發達國家高度市場化的現代農業的挑戰。現在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省農產品及加工產品的競爭亟需提高。在市場競爭需求的推動下,全省農業技術創新工作主體已逐步由政府轉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的決策管理層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農產品只有在科技含量上高人一等,才能在市場競爭上勝人一籌,農業龍頭企業必須緊緊依靠農業科技創新,降低成本,優化產品品質,才能增強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以玉山縣江西三清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為例,企業起步階段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初級農產品、貼牌產品,消費對象是旅游團購和機關單位購買,主要是開發本地名特優農產品,由于資源和市場有限等原因,很難進行規模化生產,企業難以做大做強。為了做大做強企業,幾年來,公司每年都從企業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科技創新專項資金,2002年拿出科技創新資金50萬元同南昌大學中德食品工程中心合作,共同研發從紅薯渣中提取《高活性膳食纖維技術》,2004年拿出36萬元,同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合作,用于研發紅薯營養全粉技術。2008年拿出60萬元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引進安吉白茶、金觀音等茶葉新品種,推廣標準化5000畝茶園建設。目前企業擁有的專利有3項:①高活性膳食纖維;②紅薯營養全粉;③速溶葛粉。企業由自主研發創新到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姻,對人才使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先后采用兼職、講學、科研顧問的方式從科研院所引進高級技術人才9名,采用送出去的辦法,企業送出技術骨干30名到科研院所、學習充電,通過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走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之路。同時公司設有農業職業技術學校、茶葉研究所等開展農業適用技術推廣創新。目前銷售網絡已遍布全國,在全國大中城市設有分公司、辦事處配送中心15家,建立銷售網點3500多家,設立專賣店8家,產品除在國內銷售外,還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三)政府扮演角色得到有機轉化
計劃體制下形成的政府職能包辦一切逐步簡化為提供服務,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從政府轉變為農業龍頭企業。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竭動力。技術創新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新思想的產生到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生產的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的有機結合。政府應以市場機制為推手,逐步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主要投資者和受益者。讓農業技術創新成為農業龍頭企業迅速成長的增長點,優秀的農業龍頭企業成為江西省農業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使我省農業龍頭企業完成從初級農產品加工到具有核心技術的,以自主創新為發展方向的戰略轉型。
二、農業龍頭企業農業技術創新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的農業技術創新制度存在問題
我國現行的農業技術創新制度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雖經變革,仍然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體制色彩。這一制度下的農業技術創新全過程,即從研究開發到推廣應用完全受政府行政手段的支配。政府依據資源結構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增長的瓶頸制約,以提高科研資源的利用配置。同時借助行政手段為核心的農業推廣網絡將技術全面推廣。這一制度在基礎性農業技術推廣上行之有效,但伴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農業龍頭企業的技術需求開始演變為市場行為,成本與收益以及市場競爭尋向逐步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風向標。現行的農業技術創新制度暴露出以下問題。1.技術供給的激勵結構不合理,現行的農業創新制度不能有效地促使科研機構、企業及科研人員對變化的技術需求作出積極有效地反應。從而造成科研機構技術成果和社會研究資源無法轉向農業技術創新,造成技術供給的滯后和短缺。2.技術供給和技術需求不能及時聯姻。現行技術市場未發育,無法利用市場這一信息溝通渠道。
(二)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管理決策者對農業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1.受計劃體制思想影響,部分農業龍頭企業決策層還未能認識到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應該是農業龍頭企業自身而非政府,因而對農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嚴重不足。要認識到農業技術創新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技術創新的重任只能由農業龍頭企業來承擔。只有通過農業龍頭企業的農業技術創新,才能帶動中小企業和個體農業生產者形成群體規模,最大程度地利用、集成最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才能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向農業科技企業發展,把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農民作為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同時發展現代農業要與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結合起來。認識到強化技術創新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
2.阻礙江西省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原因:①資金缺乏;②信息來源不暢;③技術開發成本高;④缺乏技術開發人員;⑤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⑥缺乏完善的技術市場。
三、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農業龍頭企業積極主動開展技術創新
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應該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龍頭企業應根據需要,密切跟蹤本領域科技發展國內外動態,積極尋求科技信息,根據市場需要主動開展技術創新;要積極主動地與科研院校聯系,有針對性地開發利用科研單位的科技資源,提升自身的科技實力;同時,龍頭企業之間、龍頭企業與行業協會之間也要加強技術合作,共同提高發展能力;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想方設法提高人才待遇,為人才開展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環境。同時通過與科研單位開展聯合創新,設立教學試驗基地,選送技術人員到科研院校深造、吸引科研單位科技人員來企業工作等多種形式,全面提高技術人員的素質,不斷加強技術創新隊伍建設。
(二)政府導向與推動
政府部門雖然從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中解脫出來,但也應對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個正確認識。政府部門應從。培育技術市場,國家加大對企業科研項目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對科技企業進行稅收優惠,建立技術中介機構,幫助企業聘請專職或兼職科技人才,對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先進單位給予獎勵,對龍頭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幫助貸款及貼息,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通過以下政策與措施的引導推動,省農業龍頭企業必然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為核心,以產業鏈為主線,通過推進科企聯合、科企嫁接和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等多種形式,在主要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等領域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生物質產業等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興領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市場占有率大的農業科技型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促進全省農業經濟工作上一新臺階。
總之,技術創新必然促進企業新市場的開拓,提高產品質量,豐富創新產品類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技術創新對企業的銷售收入和純利潤的貢獻率在逐年提高,必將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