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地理教學中,難免會感到理論知識枯燥無味。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靠“講”,是很難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的,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及地理事物,適時應用于教學中,向學生生動地闡述,讓學生樂于接受地理、學習地理、應用地理。
(一)利用鄉土地理資源,培養綜合分析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身邊的生活,讓學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在這一章節中,學生能夠了解我國多樣的氣候特征以及不同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地區。在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時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教師可以聯系學生所在的地區及季節向學生闡述該地區的氣候特點。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霧凇和哈爾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熱帶海南三亞的度假勝地。以此為對比,利用鄉土地理資源,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氣候類型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進而使學生明確氣候和農業的密切關系,學會利用氣候資源,因地制宜來發展農業生產。又如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作為初中地理的第一課時,教師應給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了解到地理來源于生活,離不開生活。在講解書中的圖片———“風沙掩埋了古文明”這一隱含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得出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論。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討論自己家鄉的變化,鍛煉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課堂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地理課堂中應將教材內容同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轉化為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地理教學課堂。教材只是教學過程中的工具,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還應加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例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三節《地圖》,這一節地圖知識無疑使很枯燥的。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平面圖入手,將本校校園的平面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平面圖中找到自己的教師或是宿舍。這種利用學生周圍熟悉的事物來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無疑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主動想找出自己的教室,想知道為什么平面圖中的距離和實際生活中的距離相差甚遠。這樣也就自然而然導入了比例尺教學及繪制地圖的知識,既活躍了原本沉悶的課堂氣氛,還能順勢引導學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三)積極投身實踐,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因此,地理教學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走進實際生活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在地理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解釋理論知識,解決難題,而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機械地記憶知識。在學習可持續發展理念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或是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例如,調查周邊環境的污染狀況,可以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不同類型及提出自己的建議。除此之外,無論是看云識天氣,還是在迷路時利用指南針或是樹冠方向來判斷基本方位,這些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親身體驗和感知的。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因此,地理教學應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中感知地理的奧妙,學會解決身邊的地理問題。
二、結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作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更應在教學過程中貼近生活,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中,拉近課本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讓學生不再對地理感到陌生,而是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愛上地理,真正地體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
作者:包順喜單位: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