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多媒體技術與以前提到的多媒體技術不一樣,以前得多媒體技術就是利用幾種媒體的一種簡單的組合。而今天的多媒體技術則是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教學課件,將課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去。而物理教學本文就是希望利用多媒體技術為物理教學設計出一個理想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物理教學;教學情境
多媒體教學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圖、文、聲并茂等特點來輔助教師完成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設模擬出最形象的教學情境,而正是由于這一點,多媒體技術在未來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影響。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這樣的意義,是因為多媒體技術本身就具有很多對現(xiàn)代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都是非常寶貴的特點和功能,而這些特點與功能是其他媒體所沒有的。通過多媒體的整合作用,將這些媒體的特性都綜合在一起。
一多媒體的特性與功能
(一)信息反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需要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在與學習知識相同的實際情境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中的經(jīng)驗,去聯(lián)想當前學習中的新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一種特殊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分析總結賦予新知識某種意義,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不能提供一個符合實際情境的生動、豐富的思維環(huán)境。而多媒體計算機卻能做到這一點,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信息及時反饋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把其他媒體的視聽能力和計算機的交互反饋功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多功能集于一體的、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教學方式,并且可以立即反饋出交互過程的相應的反饋信息。這種新產(chǎn)生的人機互動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大意義,可以最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擺脫枯燥乏味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過程,從而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習動機。真正的體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主體作用。
(二)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效果和知識的保持效力
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能為我們提供的刺激不是單一方面的刺激,是人體的多種感官的綜合性刺激。人類從外界獲取的信息有83%是通過眼睛,有11%來通過人的耳朵,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另外還有3.5%通過鼻子,有1.5%通過人的身體觸覺,還有1%通過舌頭。多媒體技術設計的教學過程能看見、能聽見,還可以自己親自動手操作過程,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人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到更多的信息,這比只聽老師講課要強得多,而人的記憶持久性也跟這些外界刺激有關。我們能記住看到的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而在相互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多媒體技術設計得教學過程既能讓學生聽到又能讓學生看到,最后還能通過學生間的討論、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意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樣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的保持將會比傳統(tǒng)教學的效果更好、更有效率。如果我們將多媒體的這些特點和功能都應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利于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效果,而且有利于增加學生對知識的保持效果。
(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注意”
如果學生不注意聽講,教師不論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夸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野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這就要求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從總用粉筆、黑板、教科書的教學方式中跳轉出來,教師要對自己學科教學的所有信息資源加以拓展。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通過光、電、聲、像的誘發(fā),讓認識從單一走向多元。為學生主動發(fā)展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與物理教學中
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要用實物模型來演示一些簡單的物理過程,雖然通過這些演示實驗直接反映物體物理過程,但對于比較復雜的過程,由于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學生聽課時不能對每個過程都能看不清,這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阻礙作用,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形象逼真地展示物理過程,可以對物理過程進行瞬間定格、放大等手段和用特殊顏色重點顯示出要學生注意觀察的位置或過程,再加上必要的文字注解等,充分的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過程的認識,還可以把這些變化的過程分步演示、放慢運動過程,配合對應的文字說明,更細致形象的解釋物體的運動和變化規(guī)律,這樣學生通過這些模擬演示的過程,能透徹地理解和掌握對應的知識要點。而這些功能和效果,用一般的演示實驗是無法做到的。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開發(fā)與設計
目前,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軟件很多,這里我就以“動量守恒定律”這一節(jié)為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與教學之中,看一看與傳統(tǒng)教學有何不同。學生在學習“動量”這一章之前,他們所遇到的都是恒力的問題,而對于“打擊”、“碰撞”這類“力隨時間變化”的問題則變得束手無策。雖然打擊、碰撞現(xiàn)象到處可見,但學生并不了解它們的具體過程,更不能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物理現(xiàn)象(比如:兩個小球碰撞)具體分析把每一個變化的細節(jié)都揭示出來,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知識,以便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有關概念和規(guī)律。教材中研究動量守恒定律時,首先是通過研究兩個小球追擊碰撞的過程,運用牛頓第三定律和動量定理得出兩個小球在碰撞前后總動量保持不變,而后由此推廣,總結出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最后得出動量守恒定律。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對實驗過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表示出來,往往需要做實驗:在一個無摩擦的氣墊導軌上,有兩個滑塊,質量分別為m1、m2,讓這兩個滑塊自己運動,m2追上m1并發(fā)生碰撞,在實驗的全過程中,采用頻閃照相的方法,將實驗過程拍下來,通過研究照片來分析實驗全過程。這樣做雖然能夠解決問題,但仍存在許多弊端:首先,完成這樣的實驗,需要使用一些比較精密的儀器,對實驗條件的要求很高。其次,要想完成這樣的實驗,需要把所需要的實驗設備、器材事先做好精心的設計和安排、調試,同時還要跟教學過程配合起來,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每次上課之前都要準備一次那就太費時費力了。所以,這種方法無論你的設計過程有多好,也只能在一些示范課、公開課上才能使用,在平時上課時卻不建議推廣。如果我們采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很輕松地把實驗的全過程模擬演示出來,不論多么復雜的實驗,只需輕輕一點鼠標就可以輕松實現(xiàn),雖然制作課件時用時較多,但課件一旦制作好以后,運用起來就十分方便了。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很多種形式,對于教學課件的構思過程,教學程序的設計過程都是非常靈活的。計算機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每個教室了。學生利用計算機使用各種教學軟件,還可以連接圖書館、甚至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更多地知識,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詢所需要的資料,充分發(fā)揮其多媒體特性和功能。你會感到計算機就象黑板和粉筆一樣,使用起來既簡單又方便,計算機已經(jīng)成立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了。在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飛速的發(fā)展,人們對計算機的認識已不再滿足于科學計算,計算機在教學領域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CAI、CAD必將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發(fā)展將使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產(chǎn)生一場巨大變革。總之,社會越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就越高。教育要適應這種要求,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現(xiàn)代電化教育教學對教學改革有很大的影響,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提高教師的電教意識,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媒體的作用是當前電教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王志軍等編.中學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38.
[2]裴家量.中學物理思維方法及應用[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167.
作者:羅風 單位:遼寧省鞍山市礦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