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語文教學中國學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國學復興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上產生了很大的改變,相應的,教學的內容也應該加以改變和完善。作為與國學教育相類似的大學語文教育,便自然而然地被賦予了承擔國學教育的重任。當然,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教學,對促進其改革的進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學語文和國學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似性,但是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要想實現二者的對接,需要在大學語文中采用國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從而弘揚國學中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文化,也為大學語文教學帶來新鮮的活力。本文將從大學語文和國學二者之間的趨同關系入手,著重分析如何實現二者的接軌。
【關鍵詞】大學語文;國學教育;趨同;接軌路徑
在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各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經久不衰,形成了如今的國學。在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它是凝結全部中華兒女的紐帶,是促進中華人民團結和與和諧的載體。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進行國學的教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迫在眉睫。大學語文作為一門與國學相趨同的學科,必須承擔起國學教育的任務,探索出各種有效的突進來實現二者的接軌,從而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去熏陶和感染學生,同時也實現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
一、大學語文與國學之間的趨同關系
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是傳授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也是其核心部門。國學作為承載著最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門學科,兩者之間具有共同的歷史淵源,將其納入到大學語文的教學中再合適不過。因為雙方之間存在著以下幾點的趨同性:
1、二者最終的目標具有趨同性
對于大學語文這門學科來講,其設立的基本目的是通過學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來提升大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以及文學寫作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礎上最終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對于國學教育來說,其根本的目的是對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弘揚,從而幫助現代的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健全人格,最終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從本質目標上來講,大學語文和國學二者之間是趨同的。
2、二者之間的綜合思維方式具有趨同性
大學語文的教學與國學教育,其基本的教學方式都是在精選范文的基礎上,來對其進行評析和講解。當然,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只是局限在簡單地回答問題上,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思維方式。對于國學來講,它分為三種道義,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是綜合性的;從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來看,并不只是局限在純文學上,還包括歷史、哲學等學科,因此它也是綜合性的。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綜合性的賞析教學方式,重點幫助學生深入其中的文學內涵和價值,這一點與國學中所提出的高級思維:即綜合思維方式是趨同的。
3、二者之間在教學方法上具有趨同性
大學語文和國學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都是讓學生能夠自行地對教材所提供的經典進行獨立解讀和分析。大學語文主要是在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字、詞、句以及大致意思之后,對文章進行重點賞析,從而掌握文章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國學教育的重點在于對經典古籍進行翻譯以及考據,它強調的是一種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與大學語文在教學上的求真求實是十分想通的。
二、大學語文與國學教育接軌的對策
由于大學語文和國學教育兩者之間存在著趨同性,同時二者之間又具有很大一致性,從而為兩只之間進行接軌提供了現實可能性。當然,大學語文和國學并非是完全對等的,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在大學語文中進行國學教育并不是實現國學教育目的的唯一途徑,因而大學語文不可能包含著所有國學教育中的專業課程,也不可能實現國學教育的所有目的。大學語文中的國學教育,可以適當地引入國學國學教育中的思維方式以及實踐方法,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基礎語文素養,最終實現人文素質的提高。實現兩者的對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妥善處理大學語文和人文素質培養之間的關系
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不是單一的,它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首先,通過經典范文的欣賞,讓學生從基本的文學語言、文學意境中學習到更多的文學內涵,進而培養學生基本的文學技能和文學素養;其次,通過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感染和熏陶學生,讓學生產生對事物新的思考,進而優化和完善自身的情感體驗。如通過一些經典的表達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章,讓學生從內心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油然而生。從這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是大學語文和國學教育接軌的根本途徑之一。
2、優化綜合思維和創新思維方式的關系
國學中提出來的綜合性思維,強調教學和學習都需要從多元化的角度來對范文進行賞析和解讀,語文教學就需要運用這一思維,讓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這一篇文章。然而,大學語文的教學不能僅僅將教學目的局限于文章思想內涵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和學生共同來探討文章內在的具有獨創性的文學價值,最終以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在國學教育中,其綜合性的思維方式也十分強調通過各種實踐方式來探討,如想象、假設、求證等等,大學語文可以將這些方式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體現了國學教育的價值,又達到了大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
3、正確對待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中西會通關系
實現大學語文和國學教育的接軌,并未意味著將大學語文和國學二者等同起來。我們在強調自身優秀的國學教育的同時,也需要認識到西方優秀文化中值得我們借鑒的文化,這也是大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需要通過展示給學生中華文化中的優秀組成部分來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中西方優秀文化的共同學習中,汲取西方文化中值得學習的地方,取長補短,從而不斷地對自身的文化加以完善。
4、精選具有審美價值的文學作品充實大學語文教材
大學語文中的國學教育除了發揚國學中的優秀精神之外,還可以多加應用國學中的經典著作來培養學生文學的基本素養。如可以選用一些或者在遣詞造句,或者在文章的形式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上都值得學生學習的文章,將其作為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必學作品,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以及文學創作能力。當然無論是大學語文的教學,還是國學教育,僅僅停留在對文學作品欣賞的層次上是遠遠不夠的,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才是學生所要學習的,以逐漸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三、結語
中華民族生存下去的基礎和根本是民族文化,弘揚和傳播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徑是依靠教育,因而大學語文的教學無疑承擔起了這一重任。在大學語文教育中,需要將國學作為其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始終將其貫徹下去,通過多種方式來與國學接軌,從而傳遞其中的優秀文化,培養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參考文獻】
[1]盧玲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6).
[2]李娟,陳少鋒.中國高校“大學語文”國學教育路徑管窺[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3]林毓莎.淺論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國學滲透[J].欽州學院學報,2015(04).
作者:孟琳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