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學與德育滲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以德育滲透,激發“三觀”形成
從地理教材的內容入手可以培養學生的人生觀、科學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學生“三觀”的樹立是一個漸進性的、積極的過程。在講解地殼和地表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入運動的唯物主義觀點,因為物質是運動的,其中地質的運動也是一樣的。“地質的作用中內力起到建設的作用,外力的作用在于破壞,并且他們的作用是同時進行的”。在對作用進行說明的過程中,可以積極說明內外因,以及質量變的哲學價值觀點。對內外因進行分析時,要引導學生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以及量的積累,促進其中質的轉化,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的樹立。教學人口和環境時,從資源的開發和保護角度對學生提出問題:人類的發展如何與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和共進,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在對自然活動與人類的認識中體會自然界是運動和變化的,并且是處于積極聯系的過程中,其中天體的演變、氣候的變化和城市的轉變都是存在必然聯系的。在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中,可以加強對學生科學發展觀的教育。教師應有效挖掘德育滲透的知識點,增強對學生的辯證主義認識,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二、以德育滲透,喚醒成才精神
地理教育對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具有積極的意義。如在教學西方國家區域地理時,可以激發學生的不服輸勁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神舟飛船、嫦娥衛星的發射,清醒地樹立“立志成才,為國爭光”的理念。通過地理學習可以了解中外名人的故事,如麥哲倫環球航海,百轉千回,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又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啟了認識世界的新紀元;再如我國的酈道元撰寫《水經注》,徐霞客撰寫《徐霞客游記》,引導學生學習他們勇于堅持真理、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四、聯系鄉土教育,實踐中滲透德育地理教學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有效對學生進行鄉土教育的德育滲透,在教學中充分對素材進行挖掘,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研究性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對本縣的碣陽湖進行考察,發現其污染情況,積極尋求解決的對策。對碣石山和五峰山的旅游情況進行調研,發現其對比中的優勢和劣勢,激發學生對昌黎的熱愛,促進對等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帶領學生對華夏酒廠和朗格斯酒廠等進行觀察,對縣內支柱性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引導學生調研杏樹園的養花產業,以及兩山地區的果木行業的發展,讓學生的調研成果匯編成《美麗的昌黎》,為今后的教育教學積累素材。引導學生關注政治,關心縣內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緊扣時代特色,促進資料的不斷更新,以及展現出時代特色,促進學生對“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精神的展現,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繁榮家鄉,以及提升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昌黎是農業大縣,同時也是鋼鐵大縣,積極為鋼鐵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積極進行德育的滲透教育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把握時機,有效實現學生文化素質和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地理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積累,反復滲透,進行自覺性和強化性的滲透,有效結合中學生的思想實際,以及接受的能力,增強學生德育和智育的雙重教育效果。
作者:安淑霞單位:昌黎縣匯文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