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誤區
我們去聽語文課,經常會聽到課堂上學生對某一問題或某一篇文章高談闊論,一個問題十個學生有十個答案,思路打開了,各種不同見解層出不窮,有時學生之間還會發生見解沖突,課堂氣氛異常熱鬧,一節課下來,幾乎全是學生在說,而我們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回答往往用“好”“比較好”“有道理”等比較概括的詞語總結學生的見解。學生的見解真的如此好嗎?我有時在聽課中發現有的學生回答與問題相去甚遠,而教師還是用“有道理”來評價,課后問授課老師,則回答這樣做是為了調動學生答問的積極性,學生的個性發言不可抹殺,但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學生語文能力的更高層次發展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及時的引導。
二、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再認識
1、重情感熏陶,防單純追求形式
學習中的情感與學生的認知活動是緊密相聯的。布魯姆曾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激起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因此,教師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啟動自己內在情感的動力,使其樂學、好學、勤學、創造性地學。情感熏陶這一點在我們進行教學設計必須考慮,一堂課缺少情感因素就堂會陷入空洞的說教。
2、重實效,防片面講求創新
新課改理念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并且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有意識的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具備良好的心態和創新意識,積極引導學生更新思想觀念,重視訓練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出現了又一個現象,課堂教學為了創新而創新,創新簡單地被認為是讓課堂“熱鬧”起來。
3、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防主導作用的喪失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一。就我個人而言我在上每一篇課文時,都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認真看課文,然后自由提出自己的疑問,這些問題再交給全班同學去討論、回答,最后才由教師明確下來,這樣就充分讓學生自己去動腦,而不是由教師“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經過多年的實踐,這樣教學既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激發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創新的思維活動。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不能因為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的作用就削弱了,不但沒削弱反而對教師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什么這么說呢?古人說“師者乃傳道授業解惑也。”就單這個“惑”,有很多是師者不能解決的,更有甚者教師認為是“惑”的,而學生卻能滔滔不絕大發議論。所以作為新課改下的教師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挑戰,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的疑難及時指導點撥,緊要處扶學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在學生創造性學習中發揮主導作用,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實現自主發展。總之,新課改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強調教與學的交往與互動,強調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而不是簡單的表面熱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交流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教師與學生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是課改的必然趨勢。這種交往式的教學方式,更體現了平等對話的實現,意味著合作關系的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作者:周泥杉張世敏單位:重慶市渝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