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多媒體運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多媒體廣泛運用到語文學科課堂教學,并給語文教育教學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設近乎真實的教學情境,克服了語文課堂氣氛單調而枯燥的弊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容量,加大課堂教學密度,拓展了知識的空間和途徑,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多媒體運用到學科課堂教學,并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模擬的教學情境更逼真,教學模式更新穎,更有利于學生積極的探究和研學。多媒體促進教學的這種優勢在語文教學中尤為明顯,這是因為語文學科相對于理科教學來說,動手操作的實驗活動少,感性認識相對較差,語文課堂氣氛單調而枯燥。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會創設近乎真實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容量,加大課堂教學密度,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空間和途徑,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但是,就多媒體的運用來說,筆者又感覺不是說每一節課的教學都要使用多媒體,也并不是每個教學環節都要使用,在語文教學中,要恰當的巧妙的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契機。
1了解課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時運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
由于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現在的學生對教材中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一般不是很了解,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常常感到很茫然。這時,利用互聯網就可以很方便輕松的搜索查詢查詢相關的信息,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從而提高自主預習的自覺性和預習效果。例如,在預習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時,引導學生網上搜索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資料,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如何是棄醫從文以及每篇作品的寫作背景。對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前掌握與了解課文的內容概況以及作品的誕生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借助校園網或互聯網搜尋相關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生平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并按預習指導提綱詳細了解和整理課文內容的相關時代背景,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概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特點,理清課文思路。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運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教學中,興趣的培養需要創設再現真實的教學情境。而教學情景的創設正是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在教學中運用的優勢之一。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通過播放逼真的聲音,呈現鮮明的畫面,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氛圍,全方位的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全方位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教學人教版《沁園春•長沙》、《詩經》兩首(氓、采薇)、柳永詞兩首(望海潮、雨霖鈴)、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時,運用多媒體播放著名播音員方明、紅云、雅坤等優秀播音員的朗讀的音畫,播音員的朗讀語調標準規范,聲情并茂,學生對本來枯燥的古詩文學習,一下子就來了興趣。教學時適時巧妙的插播相關的影視資料片段,一定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拓展學生知識面時運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
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內存容量大,傳播速度快,呈現方式多樣化,視頻信息的縮放、快放、慢放、回放等特技效果隨心所欲,可以把大自然的景象隨時呈現給學生,也可以把歷史的情景隨時還原再現。利用這一優勢可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鞏固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例如教學課外閱讀《三國演義》這篇文章時,對曹操這個人物,有的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這個問題時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內容的視頻片段,然后組織學生觀看后展開辯論,辯題是:曹操是英雄?還是奸雄?正反方各自亮出自己的論題,互相駁斥對方的論點、論據。經過一陣激烈的辯論后,評委代表點評,總結歸納:謝謝辯手們的精彩辯論,曹操是英雄?是奸雄?這是個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的話題。現在,我們一起來輕松一下,請欣賞電視劇《三國演義》的兩個片段(多媒體顯示:“橫槊賦詩”和“夢中殺人”片段),同學們從多媒體視頻電視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是個性格復雜,形象多樣的人。然后,播放網絡對曹操評價的片段,從而說明曹操既有奸雄的一面:玩弄權術,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忠不義,田獵事件,錯殺呂伯奢;奸詐殘暴,割發代罪,夢中殺人等。英雄的一面:施行屯田,迎接獻帝;統一北方,三分天下;創建建安文學和新樂府詩等。曹操奸雄也好,英雄也罷,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終難蓋棺定論。至此,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幫助同學們品讀了《三國演義》,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增加課外閱讀的興趣。
4訓練學生寫作時運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
訓練學生寫作教學時,用多媒體將伴著圖畫、文字、聲音、視頻等相關的寫作素材內容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圖畫、視頻寫作素材聲像并茂,栩栩如生,刺激著學生的感官,進而形成鮮明、具體、可感的形象感受,激發學生強烈的思維和寫作靈感。學生在這種身臨其境的寫作情境中,仿佛真實的置于此情此景,表達的欲望非常強烈,其效果是不僅有話可說,而且說得真實、具體、感人。例如:在指導學生以《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寫作訓練時,運用多媒體播放“白色垃圾隨風飄舞”、“污水亂排亂放”、“過度放牧,植被破壞,土地沙化”、“亂砍亂伐,水土流失”、“過度捕殺造成生物物種瀕臨滅絕”以及水土污染、沙塵暴、酸雨等惡劣環境的視頻片段。學生看了這些真實直觀、觸目驚心的視頻片段后,會產生強烈的反響,由感而發,表達和寫作的欲望非常強烈,會情不自禁的從心底里迸發出心聲,于是乎自然而然的奮筆疾書,寫出感染力很強的文章來。實踐證明:我們只有在語文教學中,恰當的巧妙的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契機,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和作用,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洪客隆孫國琴.巧用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11)
[2]周明浩.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和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0,(34)
[3]時空月.恰當的巧妙的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契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
[4]劉淼,祝丹蘭.多元與自主的國外語文教學評價[J].中學語文教學.2003年08期
作者:梁慧嫻 單位: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