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打造高效閱讀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發展。閱讀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實施閱讀教學活動,十分必要,其意義重大。閱讀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影響深遠。如何構建主題模式,打造有效閱讀,值得教師深入研究,以便打破閱讀教學中的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把教學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進一步發展。該文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為出發點,對主題模式的構建基本路徑進行了分析,以期打造有效閱讀課堂,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主題模式;基本路徑
打造有效閱讀課堂,可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更好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被大力提倡,旨在突破閱讀教學的局限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把教育面向未來,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可把所學應用于實踐之中,以此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為了跟上時展前沿,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勇于創新,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把教育改革要求作為指導思想,重組教學結構,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水平不斷提升。
1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和局限性分析
高中語文閱讀內容所涉及的領域較廣,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考驗。目前,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其困境和局限性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發展,降低了教學效率,教師需要采取措施,重整教學結構,為學生打造有效閱讀課堂,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實質性的收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據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一些高中語文教師依舊保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敢創新,故步自封,保留著老一套的思想,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樂趣,學習狀態比較低沉,不能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解內容,這樣的教學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育改革要求,阻礙了學生進步。其次,部分高中語文教師深受應試教育影響,在教學中,更多時候會依據歷年來的高考重點,灌溉式地給學生講解考點內容,要求學生多掌握一些考點知識,導致閱讀教學存在局限性,忽視了學生個性培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根據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與發展。
2構建主題教學模式的價值和意義
主題性閱讀的價值正逐步顯現,具有獨特的優勢,構建主題模式,其價值和意義較為突出。此種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需要,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可通過多種路徑,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明確閱讀方向,使學生有效學習閱讀內容,領會其中精髓,透徹掌握相關知識點,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主題模式,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內容,使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深入探究分析閱讀內容,把握其中主旨,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主題模式下,閱讀內容具有相似性,學生可以獲取相似的信息,通過相似信息的分析,能夠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主題式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求知心理,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有助于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使教師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發展。閱讀在語文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高中語文教師不得不積極行動起來,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更多收益,以此提高學生學習實效性,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3構建主題教學模式的基本路徑
(1)結合相似文章,提煉主題。閱讀類型豐富多樣,容納了大量不同的文本內容,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把相似的閱讀內容結合起來,提煉主題,構建主題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分析閱讀內容,以此幫助學生明確文章主旨,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一般來說,把具有相似性的文章融合在一起,能夠降低學生的分析難度,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有助于打造有效閱讀課堂。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詠物、詠人、詠史類型的文章,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大文學體裁文章,有各種情感表現類型的文章,有描寫自然的、愛國的、信念的文章,其類型較為豐富。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把相似的閱讀課文聯系起來,結合教學內容,梳理教學步驟,有條理性開展教學活動,避免造成混亂,影響學生分析。比如,在相似閱讀內容下,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這幾篇課文的作者,讓學生了解這些作者的生平事跡及代表作、寫作風格。通過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作者的了解。然后再根據課文內容,把具有相似特征的段落或者語句進行綜合分析,以此強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以單元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從高中語文教材的單元編排來看,單元中所包含的課文內容具有一個特定的主題。高中語文教師可利用現有的單元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合理安排教學課時,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分析閱讀文章,使學生有效學習閱讀內容。比如,以高一語文上冊三單元為例,三單元中包含了以下3篇課文:《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3篇課文都是以“往事”為線索,分別回憶了“劉和珍君”“包弟”“梁啟超”。該單元通過寫人記事,抒發了作者真摯的情感,有異曲同工之妙。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把這3篇文章融合起來,分層次地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循序漸進探究文章主旨,以此加深學生對全文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分析閱讀內容,給學生設置不一樣的任務,讓不同小組合作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以讓有的小組分析這3篇文章中的細節描寫,讓有的小組分析這3篇文章中的主旨,讓有的小組分析這3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內容,讓有的小組分析這3篇文章的架構組成。這樣可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性,把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從而實現閱讀課堂的有效打造。
(3)重組教材結構,調整教學內容。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并不意味著教材內容編排沒有可變性。高中語文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的重組教材結構,整合教學內容,有目的性的選擇閱讀課文開展教學活動,構建主題模式,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高中語文教材中有《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兩篇課文,選自于四大名著的其中兩部長篇小說內容。四大名著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絕對地位,其文學價值不可估量,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文學頂峰。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以“名著”為主題,把這兩篇課文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便加強學生對四大名著的理解,激發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另外,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把同一作者的文章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或者把揭示同一真理的文章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打破教材編排,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有所收獲,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水平不斷提升。
(4)應用“1+X”模式,拓展課外閱讀。“1+X”模式是當前閱讀教學中廣泛運用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1”篇課文拓展出更多閱讀內容,對提高學生閱讀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無形之中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升。高中語文教師可采用“1+X”模式,拓展課外閱讀內容,構建“課外導讀”主題模式,使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以此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取得更多收獲。比如,以《哈姆萊特》這篇課文為例,其作者威廉·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戲劇家和詩人,《哈姆萊特》是四大悲劇代表作之一,其余三大代表作有《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另外,該作者還有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威廉·莎士比亞被賦予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哈姆萊特》這篇課文時,可以把作者的文學代表作品引入進來,開啟“威廉·莎士比亞”專場閱讀教學活動,為學生創建強烈的文學底蘊氛圍,使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從而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以學習任務群為主線,串聯教學。新課標對語文學習任務群進行了若干板塊的設計,如“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等8個部分,雖然每一個部分都是分隔開來的,但實際上每一部分的設計在邏輯關系上,都是有關聯的。這幾個任務群之間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其中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從這8個學習任務群中所包含的語篇類型上看,含有“文學類”“實用類”“論述類”等幾個基本的語篇類型;從價值導向上去看,這8個任務群都重視對學生個性化表達、跨文化交流等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基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特意所設計的學習任務群,基于這樣的特點,教師需要在教學之中認真研究這些學習任務群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深入進行研討,通過這些特點,設計有聯系的教學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才能夠更好地利用主題教學的方式,將群文閱讀運用到各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之中,形成串聯式教學。比如,語文閱讀的學習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學生對閱讀材料有所頓悟,不管是寫作方式、表達形式還是思想覺悟上,都需要在閱讀中得到提高。但學生因為自身能力不完善、個人特征等因素,常常會出現“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情況。其實寫作是可以體現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部分,所以閱讀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水平也可以反映學生的閱讀能力,兩者之間密切相連。如何能夠利用主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胸中有丘壑,筆下有文章的能力呢?教師就可以學習任務群的內容貫通的方式,布置一些有關聯性的任務,讓學生能夠學習到目標閱讀材料中的各種表達技巧,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比如,教師在教學“當代文化參與”這一學習任務群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時代主題:弘揚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教師讓學生根據這個主題,自己收集相關的不同語篇類型的文章,學生通過分析各種語篇類型的特點,明確其中的區別和聯系,了解如何在不同的語篇類型中表達同樣的思想內容,從整體上提高學生文章撰寫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海量的閱讀之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總結分析能力、文字表現能力等各方面。時代主題閱讀的方式,還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更多關于時代的訊息,從多角度總結時代特征,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將語篇知識、時代背景知識、思想內涵等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卻又規定在同一個主題之中,不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也不會造成課堂內容的混亂,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有規律的學習,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
4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主題模式,打造有效閱讀,具有較高的價值和意義。高中語文閱讀內容所覆蓋的知識面較為廣泛,有很多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透徹掌握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進一步發展。首先,主題教學模式能夠打破閱讀教學困境的局限性,創建有效閱讀課堂,高中語文教師可通過相似文章的結合,歸納主題,以主題為中心,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其次,教師可以單元為主題,采用群文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使學生深受啟發。另外,教師還可以重組教學結構、應用“1+X”模式及進行專題討論教學路徑來構建主題閱讀教學活動,以此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張月銘潘 伊美單位:廣西貴港市達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