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功能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城市濕地公園是開展環境教育活動的優良場所。文章介紹目前我國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情況,從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的對象和資源兩方面分析城市濕地公園的環境教育功能,從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兩個階段入手,探討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功能的實現方法。
關鍵詞: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資源分析
城市濕地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和城市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已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重視,并獲得廣泛發展[1]。和天然濕地不同,城市濕地位于城市之中或城市附近,進行一定程度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開發,集中體現濕地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等3個方面的效益。環境教育是以跨學科活動為特征,以喚起受教育者的環境意識,使他們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發展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態度的教育科學[2]。城市濕地公園作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廣大市民休閑游憩的場所,更是城市推廣公眾環境教育的重要場所。分析城市濕地公園的環境教育功能并且探究其實現方式,對于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景觀營造和經營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我國城市濕地公園發展現狀
在建設部下發的《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試行)》[2005]97號文件中,對城市濕地公園提出明確的定義,即城市濕地公園是指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具有濕地的生態功能和類型特征,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公園。目前,我國城市濕地公園按照等級劃分,可以分為國家級和地方級兩大類。2005~2015年,先后已有10個…批次共計52個城市濕地公園,經由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批準設立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此外,截至2015年,由國家林業局批準的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有706個,其中部分國家濕地公園的用地亦屬于城市濕地。這類公園在性質上雖不屬于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范疇,但是,其實際的功能和開發程度與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相似。除了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外,各省市自治區也在積極建設地方級的城市濕地公園。…
2城市濕地公園的環境教育功能
2.1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的對象分析
探討城市濕地公園的環境教育功能,首先要明確接受教育的對象及特點。因為環境教育屬于全民教育、終生教育的一部分,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不同學歷、不同種族和信仰的社會人都應被納入教育計劃之中。附表以年齡作為分類依據,分析不同年齡段對象的特點、參與能力以及主要的吸引點,為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和環境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不同年齡段的人認知能力不同,自然觀的構建程度也不同。對于嬰幼兒,只要有機會親近大自然便足夠了;對于兒童和青少年,在游覽城市濕地公園時獲取一定的知識,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環境情感和自然觀;對于已經進入社會工作的青年人和中老年人,游覽濕地公園最主要的目的是放松身心和欣賞美景,在這個過程中吸收少量的濕地知識。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受教育對象,所采取的環境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適合少年兒童的親子活動、適合中小學生的小組探索活動、適合大學生的濕地保育實驗、適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漫步活動等。
2.2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的資源分析
2.2.1自然資源
城市濕地本身就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資源,但在城市化過程中受到人類的侵擾,城市濕地呈現出面積減小、生境破壞、物種多樣性減少等危機。面對這些威脅,要達到保護未經破壞的濕地、恢復已經受到威脅的濕地的目的,建設城市濕地公園是一種具有可行性的方式。大多數城市濕地公園的選址都在城市濕地之中,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環境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天然的教材。城市濕地公園所具有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如下幾類。
(1)濕地水資源:
《濕地公約》(Wetland…Convention)…對濕地的定義為“濕地是指天然或人造,長久或暫時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海域”。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濕地,沒有濕地也就沒有濕地公園。水資源是濕地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其他資源存在的前提。城市濕地公園中的環境教育和其他類型的環境教育的區別就是具有“親水、識水、融水”[3]的特征。
(2)濕地動植物資源:
城市濕地是城市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是大量動植物的棲息地。城市濕地公園中的動物主要包括昆蟲、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以及小型哺乳類動物,植物主要包括各類沼生、濕生和水生植物。這些動植物組成了濕地的食物鏈,最終形成了濕地生態系統。在環境教育中,自然觀察是最常見的活動之一,這些動植物向觀察者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濕地世界。
(3)濕地生境資源:
根據濕地類型的不同,城市濕地公園可分為河口濱海型、湖泊型、沼澤型、河流型、人工濕地型5類[4],每一種類型都具有不同的地質地貌和小氣候環境,形成不同的生境特征。不同的生境又孕育了不同的動植物種類,形成不同的群落組合。生境的多樣性帶來了城市濕地公園景觀的多樣性,提高了公園的游憩價值,同時也豐富了環境教育的內容。
2.2.2社會資源
城市濕地公園作為城市公園的1種,…享有城市所提供的各種社會資源,其開發建設的程度也超過了位置偏遠的自然濕地以及濕地自然保護區。城市濕地公園可用于環境教育的社會資源主要有如下幾類。
(1)濕地自然博物館或環境教育中心:
這類場館內部往往建有展覽廳、多媒體放映廳、教室和圖書室、紀念品商店、餐飲店、廁所等,可以為游客提供服務,為工作人員提供辦公區域,同時承擔了環境教育工作中需要在室內完成的部分。
(2)較強的交通可達性:
城市濕地公園位置不會太過偏僻,往往有公共交通可以到達,能滿足大部分城市居民的需求。
(3)專業人士和志愿者資源:
環境教育工作是一項社會工作,需要專業人士和志愿者共同參與。城市人口集中,人口的知識文化素養也較高,既有專業性較強的教師和學生群體對環境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也不乏社會服務意識較強的年輕人和時間充裕的離退休中老年人,可以為城市濕地公園的環境教育工作提供豐富的志愿者資源。
(4)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
城市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信息的流通和傳播渠道多樣且高效,從傳統的平面媒體、電視傳媒到新興的網絡媒體,都可以為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的推廣提供幫助。
3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功能的實現
關于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的環境教育功能的探討,可以從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兩個不同階段進行切入。前者為環境教育提供場所和資源,后者則是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實際行動。
3.1規劃設計階段
3.1.1場地資源的調查研究
在公園規劃設計過程中,現狀調查是第1步。對于確定建設城市濕地公園的場地,在設計建造前,首先要對場地資源進行調查研究,尤其是現有的濕地資源的研究。調查研究的內容包括場地的氣候、地形、水文、動植物資源、濕地保存現狀及威脅、歷史變遷、文脈等,上述資源均可以作為日后環境教育的素材。
3.1.2公園定位和主題
在進行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時,不同類型的基址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不同,其定位和主題也不同,設計內容、開發強度和管理模式也相應有別。例如位于候鳥遷徙地的城市濕地公園,應當定位為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和保育場所,以減少游人對候鳥的干擾。同時,公園的環境教育可以以識鳥觀鳥為特色,通過設置觀鳥臺和望遠鏡,實現游客的遠距離觀賞活動。又如原有城市濕地因水污染而遭受破壞的地帶,在規劃建設濕地公園時就應當考慮定位為濕地生態修復的場所,以濕地的凈化能力為主題。公園的環境教育可以向游客展示濕地的凈水能力和生態修復的過程。
3.1.3保護分區規劃
城市濕地公園的分區規劃和一般城市公園不同,應采取保護分區的方式。保護分區規定了人類進行開發活動的類別及強度,實際上對該區域的功能做出了限定,具體可以分為核心保護區、退化濕地生態恢復區、緩沖區、戶外游憩區和公園服務區[5]。核心保護區環境脆弱,應保留原生狀態,禁止人工開發,也禁止任何人類和車輛進入;退化濕地生態恢復區是對雖然發生退化但是濕地景觀基本保存的區域進行濕地恢復的區域,該區域可以進行小規模的環境教育活動,展示濕地生態恢復過程,但是必須嚴格控制人數;緩沖區是核心保護區周邊的過渡地帶,可以安置一定的游賞步道和設施,開展少量的濕地環境教育活動;戶外游憩區和公園服務區是可以為人們提供廣泛的認識、深入濕地的機會的區域,有良好的服務設施和景觀設施,也是環境教育活動最集中的區域。
3.1.4公園景觀設計
為了更好地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的環境教育功能,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就有必要充分考慮環境科普設施的設置。包括環境教育中心或者濕地博物館的設計,濕地植物園、濕地生境展示區的設計,環境教育游線的規劃,游憩步道的設計,標識系統和相關設施的設計等等。通過這些硬件的建設,可以使城市濕地公園成為良好的環境教育場所,充分發揮其自身資源的優勢。
3.2經營管理階段
3.2.1濕地資源的保育工作
濕地資源是城市濕地公園存在的前提,其保育工作是城市濕地公園經營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為了保護濕地的結構和功能的穩定性,城市濕地公園的經營管理者必須明確不同分區的環境承載力,嚴格按照標準限制游客數量和開發建設強度。對于游人行為也應加以引導,防止破壞性的游覽行為。在環境教育活動中,應當向游客傳達濕地的重要性和保育工作的基礎知識,引導游客自發地參與其中。
3.2.2品牌活動的策劃執行
環境教育需要游客的親身參與,作為城市濕地公園的管理者,應當充分調動園區資源,策劃豐富多彩的品牌活動。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游客,活動的策劃和執行也應當有所側重。低年齡段宜組織觀察類的活動和強度不大的親子項目,高年齡段可以適當加入具有專業性的實驗類項目。隨著季節時令的變遷,濕地的水文和動植物都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活動的策劃者應當充分把握這些變化,策劃相應的品牌活動,吸引游客前來參與。
3.2.3跨領域跨平臺合作
城市中不乏各類學校、公司單位、環保和自然類NGO等社會組織,和這類組織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有利于環境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推廣。這些組織中不乏優秀的專業人士和自然愛好者,他們不僅可以作為教育對象,更可以成為城市濕地公園環境教育的志愿者,在節假日為游客提供導覽、講解等服務。…
3.2.4出版物與媒體推廣
除了各種線下活動以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新媒體也成為重要的傳播渠道。建立和維護公園官方網站,靈活運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可以保證園區信息向外界傳遞的通暢性和時效性,為公眾提供便捷的服務,更可以提高公園經營管理的效率。與此同時,隨著環境教育活動的開展,城市濕地公園應當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出版相關的紙質材料,例如宣傳導覽手冊、動植物圖鑒、濕地知識科普讀物等,既可以作為環境教育的教材,又可以作為公園的資料庫。
4結語
城市濕地是城市之腎,要更好地保護和發揮其價值,建設城市濕地公園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方式。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定位和豐富的資源,決定其具有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發揮其環境教育功能,首先要明確教育的對象和教育資源,進而從前期規劃設計和后期經營管理兩個方面入手開展實踐。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相信最終將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慶輝,趙捷,朱晉等.中國城市濕地公園研究現狀[J].濕地科學,2013,(1):129-135.
[2]徐輝,祝懷新.國際環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但新球,但維宇,余本鋒.濕地公園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4]黎偉.城市濕地公園生態保護與游憩開發規劃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0.
[5]勾波.城市濕地公園生態規劃與景觀設計探討[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作者:沈妍慧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