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環境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任何事情都要從小做起,任何道德習慣都要從小養成。因而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應從小抓起,加強生態環境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工作,努力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教育體系,將生態環境意識深刻地滲入學生思想體系里。本文主要從生態環境意識、教育素材和范圍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闡述了生態環境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生態環境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滲透
前言
環境是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組合而形成的復雜綜合體,是保障人類依存于遼闊地球和生活發展的精神與物質要求的總和。社會環境是指人們生活的城市、縣城以及鄉村等,自然環境則是構成人們生存的陽光、土壤、水、空氣、動植物等。上個世紀人類開始大肆違背自然的生態規律,導致森林和草原的面積逐年銳減、土地沙漠化、溫室效應、水資源惡臭等,這些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甚至是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環境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無法離開環境,同時環境又制約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要處理好環境和人類之間的矛盾關系,人們就應反省自我行為,將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重新進行審視,并通過生態環境教育代代相傳環境意識,加強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1充分挖掘環境教育素材
小學的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知識涵蓋了生態環境,這些素材有效地推動著生態環境教育的開展。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語文課本中環境教育素材并加以利用。對處于需要不斷接收外界信息才能形成自我知識體系的學生,教師在教學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文章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本基本意思,還要讓學生領會明確的中心思想,進而逐漸構建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語文課本中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教學素材有很多,例如《放小鳥》、《鮮花和星星》、《春到梅花山》、《這兒真好》等都是描寫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教師在給學生教學這些課文時,首先要認真投入鉆研找出知識的結合點,再在給學生教學新的知識的基礎上,著重針對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對自然風光的熱愛,逐漸在自我意識體系中形成對環境保護和創造的良好意識。《放飛蜻蜓》和《狼和鹿》這些課文則是描寫野生動物的,應側重講解其與人類生存相互影響的關系,讓學生了解并意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在潛意識里懂得珍愛各種野生動物,保護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系統。這些文章都是十分典型的生態環境教育素材,教師準確地展開這些文章內容進行教學,在給學生增加了新知識和豐富視野的同時,可以使生態環境意識在他們的腦中很好的滲透,從而取得良好的生態環境教育效果。
2強化學生生態環境意識
隨著大工業產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現象日漸加劇,不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還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危害性極大的疾病因子。因此,要改變此狀況保障人們得以安全和健康的生存,就必須加強人們的生態環境意識,共同保護環境。對于很多意識還需逐漸形成的小學生而言,其看問題的方式和視角正在慢慢構建,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一種正確的自我價值觀以及是非分辨和判斷的標準,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借助有效的課本教學素材加強學生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將生態環境意識滲透入學生的腦海里,這樣不僅能使生態環境教育獲得更好的成效,還能提高相關文章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內容,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好意境,感受自然界的繽紛絢麗,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和切身進入自然探索的興趣,進一步讓他們發現大自然的美麗并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發地意識到需要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想要在教學上為這一課本文章取得更好的成效,在開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將校園的每個綠意環繞的角落走遍,讓學生以自己的感觀器官去親身體會大自然的奇妙,去嗅聞花香、青草香以及泥土氣息,去傾聽大自然美妙的聲音。這樣能讓學生全身置于大自然當中充分感受到它的美以及帶來美好的享受,不僅讓學生對文章的學習也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還能先行一步給學生上了一課,之后再進行課堂講解教學自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了。
3拓展生態環境教育范圍
生態環境教育不是僅僅只局限在課文教學當中的,還需要教師有意地拓寬生態環境教育的范圍,才能將生態環境教育有效地滲透入語文教學里。可以開展口語表達課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語口頭描述自然環境,不限制范圍不論是思考、現象、感受都可以任意發揮;或者在作文練習時同樣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自然環境的認識進行描寫。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口頭表述能力,還能深化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例如,教師指導學生選擇一處景物進行寫作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先自己到校園或學校周圍巡走一遍,實地觀察完畢后確定自己要用以寫作的景物,再進行查找或詢問相關資料,比如建筑物的位置、走向、風格、材料、年代等都可以記錄下來,然后進行整理與分析從中得到感悟,進而結合自己看到的現象重點突出景物的各種特性進行寫作。這是十分具有靈性的寫作模式,不僅能將生態環境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里,而且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意識。
參考文獻
[1]卞海林.生態環境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滲透與實施[J].新課程導學,2015(7):46.
[2]秦歡.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5(21):40.
[3]劉娟.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2014(2):53-54
作者:巴哈提古麗·阿布列孜 單位:新疆阿勒泰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