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前教育類就業情況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學前教育專業待遇基本情況
1.月基本工資情況學前教育專業剛畢業時每月基本工資水平,不同的地區差異明顯,但均集中在800-1800元之間。其中,43%的人認為在1200-1500之間,30%的人認為在1500-1800之間,18.9%的人認為在800-1200之間,6.5%的人認為在500-800元之間,遠低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布的2011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848元,弱高于廣西2012年最低工資標準1000元、廣東2012年最低工資標準1300元。反映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各地平均工資水平均較低。2.學歷待遇差別情況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與專科畢業生在待遇方面是否有差別的問題上,35%的人認為“待遇有差別”,54%的人認為“待遇沒有差別,靠實力說話”,10%的人選擇“不清楚”。對于改善待遇需要的工作年限,47.7%的人認為“剛畢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從業人員待遇要改善,需工作一年以上”,17.6%的人認為“需要兩年以上”,13.7%的人認為“需要3-5年以上的時間”。
(二)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基于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15.6%的人認為“畢業生沒畢業就有幼兒園與其簽約”,39%的人認為“畢業生很輕松的找到工作”,26%的人認為“畢業生找工作難,常處于待業狀態中”,16%的人認為“對學前教育專業失望的人大多轉業”。反映了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并不樂觀,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三)市場對學前教育專業職業素質要求基本情況
1.幼兒園招聘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工作經驗重視情況幼兒園招聘是否重視工作經驗呢?51%的人選擇“重視,有工作經驗者優先”,36%的人選擇“不重視,經驗在積累,關鍵看能力”,13%的人選擇“不清楚”。調研數據顯示,與其它性質的工作一樣,用人單位重視新入職幼兒教師是否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
2.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應承擔的角色情況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應承擔什么角色?選擇的百分比分別是:幼兒教育教學人員85%,學前教育科研人員37%,鋼琴、聲樂等技能課教師70%,育嬰師47%等。幼兒教師職業角色的多樣性反映出用人單位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高要求。
3.學前教育專業應具備的心理素質情況經調查發現,在問到學前教育專業應具備什么樣的心理素質時,出現頻數最多的核心詞匯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勤勞、道德文化修養高、善于溝通、有良好的觀察能力等。
(四)學前教育專業社會地位認可基本情況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社會地位如何?45%的人認為“一般,沒特別”,27%的人認為“地位高,跟普通老師差不多”,20%的人認為“地位低下,等同保姆”,8%的人選擇“不是很了解”。反映了目前社會對學前教育從業人員社會地位的認可度不高,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與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認知存在一定偏差。
(五)目前幼兒園整體印象基本情況對當前幼兒園整體印象如何?56%的人認為“好老師少”,61%的人認為“小學化傾向嚴重”,62%的人認為“收入偏高或偏低”,67%的人認為“教育質量參差不齊”,47%的人認為目前“山寨幼兒園數量龐大”,還有79%的人選擇其它問題。基于當前實際情況,調研對象對于我國目前幼兒園的整體評價并沒有多大改觀,認為還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六)學前教育政策傾向基本情況
1.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態度社會各界對將學前教育是否應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均做出了自己的初步判斷。具體情況是:53%的人選擇“非常贊成”,31%的人選擇“比較贊成”,只有16%的人選擇“不贊成”。由此我們可以推出,大部分人對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是持支持態度的。
2.學前教育正式納入國家義務教育體系的時間在目前形勢下,對于學前教育納入國家義務教育體系的時間問題,54%的人認為“還是長期的事”,26%的人認為“是短期的事”,20%的人“不了解”。由此我們推斷,大部分人傾向于期望政府將學前教育盡快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3.學前教育最需要政府投入的方向目前政府最需要將資金投入到學前教育的什么地方以支持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55%的人選擇“硬件設施”,68%的人選擇“師資培養”,55%的人選擇“對民辦幼兒園提供適當的補貼”,60%的人選擇“幼兒園經費補貼”,67%的人選擇“提高從業人員待遇”,39%的人選擇“對家庭困難幼兒適當減免費用”。反映了社會各界對目前在學前教育領域政府投入的具體方向理解各不相同。
4.所在地區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度所在地區的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度如何?10%的人認為“十分關心,能針對其教育特點適時向學校反饋意見并提出建議”,40%的人認為“比較關心,在獲悉當地幼兒園教育出現重大問題時能采取相應措施”,17%的人認為“毫不關心,任其發展”,還有33%的人選擇“不了解情況”。反映地方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度存在差異。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歸因分析
(一)缺乏健全的就業促進制度體系
從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整體就業情況較為理想,究其原因是受國家政策推動以及我國幼教行業迅速發展對學前教育專業需求驟增的驅動。對于一項要長久實施的政策,學前教育的發展不能單靠政策推動以及市場自發的驅動,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工作再次凸顯了國家政策的配套政策的重要性。關于學前教育專業就業政策,分別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師資格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國家和教育部有關文件和法規中有所規定,但是政策規定較為零散,沒有形成統一可行的就業制度,而且因各個地方實際情況不一樣而存在差異。如我國教師法規定“幼兒教師享受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但均缺乏實施細則,解釋力度大,存在政策緩沖空間,必然造成各地實際執行力度的差異。目前,雖然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前景看好,但學前教育專業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并沒有實質性改善和提高,不利于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從事幼教行業,不利于國家發展學前教育戰略的實現,因此,學前教育政策的配套政策的制定迫在眉睫。
(二)培養與就業之間統籌機制不完善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就業由“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市場機制負責,培養由高校獨立負責,兩方面常常存在脫節現象。從調查情況來看,學生能力高低是就業單位選擇的首要依據,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對學歷、戶籍等自身能力之外的因素考慮較少。用人單位招聘時,對學前教育專業要求較高,“重視工作經驗”,要求“一專多能”,尤其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寄予較高的角色期望,認為本科畢業生應承擔教學、科研、技能師、育嬰師等多方面角色,同時要求有“愛心、耐心、責任心”等職業道德品質。“反映了學前教育專業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這是由學前教育對象決定的。”但是,目前一些高師院校由于自身的師資、學科發展、軟硬件基礎等條件不足以及招生規模的擴大,導致在學前教育高師生“招生質量、培養模式、師資配給、課程設置”等環節上“把關不嚴”,培養模式與市場脫節,“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不利于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專業化成長,與市場需求相矛盾。用人單位也常會質疑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培養質量,給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就業雙選工作造成一定困難,就業層次和就業質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幼教觀念與學前教育發展不一致
當前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專業社會地位的認知和評價水平,折射出我國社會民眾的幼教觀念并不成熟。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度和對學前教育專業的關注度,也直接影響民眾對學前教育專業的了解程度。民眾對幼教行業的不了解和幼教觀念的不成熟,突出體現在對幼教行業的理解偏差。如社會上對學前教育專業地位不重視,角色認知不全面,相當一部人對學前教育專業角色的認知停留在“等同保姆”的水平,認為幼兒園職能更多的是看管兒童,而不是重視兒童是否獲得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和自由全面的發展。一些幼兒園迎合民眾的幼教觀念和幼教需求,在進行幼兒園整體發展規劃時,更多的是考慮成本因素和效益因素。反映在學前教育專業就業上,則主要體現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歷要求低、福利待遇低、社會地位低;反映在幼兒園管理水平上,主要體現在軟硬件設施差,日常管理不規范等,導致我國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參差不齊”。
(四)幼兒園整體水平滯后于社會發展
我國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從理念、制度層面上,掃除了學前教育發展的一些重大障礙,我國學前教育初顯繁榮景象,但它的改革也遵從教育發展的固有規律,自成體系。它的改革涉及到國家財政經濟因素、政策制度因素、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等多方面的因素,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從調查情況看,雖然目前學前教育發展前景看好,但它依然還是弱勢教育,還有待完善。當前社會各界對我國當前幼兒園整體印象的評價并不高,認為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如:“好老師少”、“小學化傾向嚴重”、“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山寨幼兒園數量龐大”、“農村幼兒園師資、設備、教育質量差”等。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前提,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關系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和國家長遠發展大計。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優質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驟增,與目前我國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形成鮮明的矛盾。基于目前幼兒園教育的整體評價情況,社會各界對政府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投入、管理方面有較高的期望,以促進幼兒園教育在硬件設施、師資培養、經費補貼、教師待遇、規范管理等方面有所改變,同時,贊成適時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三、建議與對策
(一)建立健全學前教育就業促進制度體系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存在待遇和社會地位不高的問題,在當前經濟社會背景下,部分幼教從業人員產生了一定就業心理失衡,“對幼教行業失望而轉行”,不利于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人力資本是第一資本”,缺少優秀人才進入機制,我國學前教育很難發展和完善起來。因此,有必要健全和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就業促進制度,制定相關機制,如財政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等,在政策的制定上適當向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傾斜,盡量以合理的報酬,去吸引、穩定和激勵優秀人才從事幼教行業。同時,展開充分的調研和論證,以保證制度的合理性、適用性和可行性。
(二)強化高師生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就業競爭力
教學技能與藝體技能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和藝體技能的強化學習與訓練,是保證學前教育專業培養質量,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在這一環節,高師院校應從師資結構、課程教學、課程資源的利用、學科建設、教材開發等方面進行整體考慮,構建自己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和特色,在訓練內容的選擇上,要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崗位職責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對高師生進行職業能力培訓。一是基于目前學前教育專業“重實踐、輕理論”的不足,增強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等專業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培養具有現代兒童觀、現代教學觀、現代教育觀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二是要突出對高師生的“三字一話”、“課件制作”、“幼兒口語”等學前教育專業基本教學技能的強化訓練,保障從教基本技能的學習。三是針對高師生音樂、舞蹈、美術等藝體技能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強化藝體技能日常訓練,夯實藝術教學基礎,以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到崗后開展藝術教學的需要。四是課堂教學訓練全程化,通過“教案指導—試教—點評—教學反思—修改教案—再試教”的全過程,讓每位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實踐教學考核合格,熟練掌握教學技巧、互動策略和教育藝術。五是建立全程式職業技能培養制度和職業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注重長效機制,促進學生在大學四年持續性學習、訓練和發展,培養“一專多能型”學前教育專業,為幼教行業輸送優秀的“后備人才”。
(三)高校建立統籌機制,加強與幼兒園合作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是,目前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培養模式與其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極其相似,在課程設置、教材選擇、和授課方式等方面缺乏自身特色。因此,高師學前教育專業亟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教學模塊組成。高校要加強與幼兒園和一線學前教育專家廣泛與長期地合作,根據市場需求,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培訓方法等進行教學設計和改革,突破傳統課程內容理論化、教學形式講授化、教學設計學科化等弊端,引入“體驗式”學習模式,注重課堂實踐教學環節,同時與合作幼兒園建立“實習-就業”一體化實習基地,加強校外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專業實習與實踐機會,切實提高學生職業素質,以適應21世紀我國發展學前教育高要求的需要。
(四)政府提高重視與關注度,規范管理
政府應提高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度,加強我國學前教育的管理、經費、師資、機構、課程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規范管理。一是要建全財政體制,給予幼兒園適當經費補貼,改善軟硬件辦學條件,切實解決幼兒園教育中遇到的困難。二是完善學前教育專業人事管理體制和增加行政編制。要規范學前教育專業資格認證制度,為幼兒教育提供合格教師;要加強師資培養和學前教育專業繼續教育,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優化幼兒園師資力量;要健全和強化學前教育專業職稱晉級制度,為幼兒園培養“名師”。三是要建全學前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加快學前教育立法,規范對幼兒園的管理。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在扶持合格公私立幼兒園的同時,杜絕山寨幼兒園現象。四是完善課程管理體制,針對其教育特點,對幼兒園建設提出科學指導與建議,改革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五是對家庭困難幼兒提供“困難補貼”,保障每個幼兒都能有學上。在時機成熟時,適時將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體系當中,促進學前教育機會公平。六是加大宣傳力度,加快培育社會民眾正確的幼教觀念,讓人們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避免對幼教行業認識不足導致幼教選擇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促進我國幼教行業長足發展。
作者:曹紹平蘇艷娥謝秀媚單位:河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