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體育教師作為高校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新形勢下,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的體育人才,學校要從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入手,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學隊伍。因此,本文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進行分析,結合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現狀和不足,就如何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技能;專業素養
一、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
1.對高校體育教師教學理念的要求。教育理念指的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或實施教育的思路。高校體育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尤其是改變過去應試教育的思路,為學生搭建展現自己學習成功的舞臺,增強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新的體育教學理念要求體育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師德。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處于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挑戰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革,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被賦予了新課程改革的內容。這樣有助于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中開發潛能和智利,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一個具有良好教育理念和高尚師德的教師一定會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2.對高校體育教師知識結構的要求。高校的體育教學不僅要創新教學的方式,還要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專業知識和體育修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表現不斷總結和反思,使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容不斷成熟和完善。體育是一門包含人體所有運動技能的學科,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有所交叉,要想達到訓練效果,不僅要對所學科目本身的理論知識熟悉,還要掌握人體機能的規律。只有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才能設計出兼顧理論和實踐的課堂教學內容。3.對高校教師綜合能力的要求。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的發展和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體育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能力包括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具有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現代體育的教學經驗,應該深刻了解體育精神和運動的精髓,能夠掌握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了解學生的需求。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二、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現狀和不足
1.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陳舊。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師推崇技術教學的理念,對體育教學的思維和模式已經固化,一直延續著落后的教學方式。這種陳舊的體育教學觀念很難改變。由于體育教師對現代體育教學的理念認識不足,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消極的思維方式,對提高學生能力的態度不夠積極,沒有將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作為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使課堂教學發展緩慢,很難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要求,嚴重阻礙學生體育素養的提高。2.體育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和陳舊。現代高校體育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沿襲了以往的傳統,一直按照理論講解、示范動作、學生練習、糾正錯誤、再鞏固提高的模式教學。這種模式過分強調統一性,顯得機械和呆板。大學生先在教師的統一指揮下分步練習,然后反復練習,很難產生愉悅的精神體驗,使學習效率低下。長此以往,學生喪失學習體育的興趣,無法實現應有的教學效果。3.體育教師缺乏系統的教學能力培訓。高校的體育教師大多是研究生畢業,專業素養比較高,不需要對專業內容進行培訓,但缺失豐富的教學能力。這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針對新教師的崗前培訓時間較短,一般集中培訓的時間為一周或十天左右,很難在短時間內具有良好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二是培訓的內容過于重視理論,忽略了教學的實踐內容,使新教師無法真正具備相應的教學能力;三是培訓的對象為各個學科的教師,沒有單獨針對體育開展培訓,無法滿足體育學科培訓的差異化培養;四是針對上崗后的體育教師的培訓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常態化的培訓機制。這導致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不到提高,只能依靠過去的經驗,很難獲取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三、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具體策略
1.培養體育教師專業的體育素質和高尚的師德。體育是一門言傳身教的學科,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外,還需要具有清晰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師不但應該具有專業的知識儲備,還應該具備高尚的師德。因為教師的思想和表現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當前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上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蔓延,個別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師德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令人擔憂。為了提高教育的嚴肅性和樹立教師的形象,提高體育教師的道德修養十分必要。高校體育教師要摒棄不良的社會風氣,樹立正面形象,以良好的專業素質和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通過體育運動獲得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共同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2.摒棄陳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高校的體育教學有著傳統的思維習慣和成套的運動競技規則,這些習慣和規則束縛著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活力,使內容枯燥無味,喪失了運動本身給大學生帶來的樂趣和鍛煉。要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需要將灌輸式教育改變為引導教育,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鍛煉身體,體會體育樂趣。首先應從教學內容的改變入手,可以引入一些競技性和趣味性并存的項目。例如,可以將三人籃球比賽引入籃球教學中;可以引入拉丁舞、健美操等趣味性足的體育項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化需求;可以引入中國的傳統健身項目,如武術、太極拳等。學校設置多種多樣的體育科目,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既鍛煉了身體也得到了樂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完成了體育教育的要求。3.增加在職體育教師的培訓機會,形成長效的培訓機制。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既包括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技能。參加教育培訓和教學實踐是影響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要增加在職體育教師的培訓教育機會,除了傳統的繼續教育培訓外,還應該提供諸如進修、訪學、研討會和外出學習的機會,還可以通過教學比賽和觀摩研討或者跟老教授共同教課等方式,構建全面的多維度的教師培訓體系,將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作為教師培訓教育的重點。高校領導首先要掌握目前體育教師的能力水平,針對不同教師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建立以提高教學技能為重點的培訓機制,以此取得短期和長期的成效。4.構建一個基于勝任力模型體育教師的評價體系。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師的考核都是建立在考試的基礎上,常見的考核指標包括體育教師的學歷、職稱或科研成果。這種衡量方式不能準確地評價一個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而且過于僵化。基于勝任力的考核體系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體系既包括教師的知識能力和技能,還包括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這對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責任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還提高了評價的公平性。基于勝任力結構模型的體育教師評價體系,以教師的實際工作為基礎,通過與優秀教師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這項考核指標對促進我國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結束語
體育教育的成功與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校體育教師不但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還應該提高自己的師德素養,打破陳舊的教學思路,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學校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大學生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提升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任彥軍,李大威.互聯網+時代的體育教學新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
[2]王樹敏.淺析體育教學的改革困境和路徑[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
[3]楊忠山.體育教學模式的整體優化研究[J].民營科技,2016
作者:杜彥志 單位: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