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聲樂教學是一個大的概念,是其核心是“唱”,但最能打動聽眾的是“情”,也就是演唱者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合歌詞中表達出來,讓聽眾的情感能與演唱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本文主要論述了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融合傳統音樂文化,幫助學生領略傳統音樂文化的厚度,并且能把這種厚度轉變成自身的情感,從而在演唱的時候不再是一杯“白開水”,而是一道色彩斑斕的“彩虹”,帶給欣賞者更多精神上的享受。
【關鍵詞】高校聲樂;傳統音樂文化;聲樂教學
在黨的十八大上,深刻闡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指出了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擴大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而傳統音樂文化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理應發揮其重要作用。目前幾乎所有的藝術類高校都有聲樂教學這個專業,但目前都以美聲或者通俗唱腔為主,這在無形之中縮小了聲樂學習的范圍,同時對于民族傳統藝術的傳承、傳播也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將傳統音樂融入聲樂教學中,這樣既能擴大聲樂教學的范圍,也能提升傳統音樂文化的影響力。
一、概念界定
聲樂指的是用演唱者的歌喉來對音樂歌詞進行藝術化處理,從而讓聽者在精神上有所思、有所悅。聲樂學習主要指的是學習者通過學習掌握演唱的技巧和方法,目前聲樂學習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美聲唱法,美聲唱法源于文藝復興時期,其和歌劇是一脈相承的。二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起源于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底蘊。三是通俗唱法,這種唱法需要引起聽眾情感共鳴才能廣為流唱。由此可見,聲樂中的三類唱法都和傳統音樂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戲曲、一類是民歌,它們是中國傳統文化杰出代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元素,這就需要聲樂教師能善于發掘和融入這些教學元素。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方式
(一)融合民族歌曲文化元素,培養學生聲樂演唱情感
民歌是我國作為古老的音樂文化之一,是各個民族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某一自然現象、某一活動內容、某一人物等對象的感悟與感知,并在感悟與感知中用特有的家鄉話和家鄉唱腔表達出來,而這些民歌之所以能歷經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依然廣為流唱,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歌詞、唱腔引起了當地人情感上的共鳴,使聽眾對這些民歌產生情感上的額依賴,起到情感上的慰藉。而這個元素也是目前聲樂教學中迫切需要傳授給學生的,讓學生在創作、演唱歌曲的時候不再是一杯白開水,而是充滿豐沛的情感。將民族歌曲的情感素養融入聲樂教學中需要高校聲樂教師善于剖析民族歌曲,尤其是要善于發掘民族歌曲中的情感元素,并能準確的傳遞給學生。高校聲樂教師在融入民族歌曲之前,需要對將要講解的民族歌曲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民族文化、民族信仰進行深入了解,尋找其中最佳的切入點。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將這些情感元素“一股腦”地全部拋給學生,這樣會造成學生情感上的“麻木”,而是應該循序漸進,將情感元素融合到所要講解知識點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情感元素、感悟情感魅力。同時老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嗓音,來充分利用上不同嗓音的優勢來演唱,并指導學生在演唱聲樂時的一些演唱技巧,加上情感的融入,學生就能夠充分的把握住歌曲演唱的方向感、歌曲節奏以及充分進入歌曲情景。實現聲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融入戲曲文化元素,優化聲樂學習整體規劃
戲曲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音樂形式,不僅好聽,更承載著所有中國人的精神生活。觀眾對戲曲的欣賞也不僅僅關注唱腔,還有整套的動作、神情,而這些都是現代演唱者所必須要具備的素養,這就需要教師能在聲樂教學中將這些動作、面部表情等細節有效融入教學中,以此來優化聲樂練習的整體規劃。如戲曲潤腔講究咬字清晰,高音區的音色高亢明亮,中低音區優美婉轉、感情細膩,所有的這些表達形式與現代聲樂演唱息息相關。目前聲樂韻味的體現主要依靠“潤腔”,如徐沛東作曲的《曙色》,表演者在演唱的時候一定要借助戲曲“潤腔”才能完美展現出這首作品的宛轉悠揚,才能將創作者的意圖完整展示出來。現代人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不再簡單地聽,而會更加注重欣賞與歌聲緊密聯系的“臺風”,其實這種“臺風”就是表演者演唱的延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聲樂學習者這些技巧的掌握可以充分借鑒戲曲中的肢體語言,將自己的“臺風”逐漸豐富起來,尤其是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歌詞將肢體語言充分融合進去。當然聲樂教學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做好示范作用,將每一個肢體語言進行放大,幫助學習者掌握其中的精華之處,從而實現戲曲“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的肢體語言被聲樂練習充分借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富,無論是民族歌曲還是戲曲都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的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元素,尤其是對高校聲樂教學更是價值非凡。這就需要高校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善于發掘民族歌曲及戲曲中的教育元素,特別是將民族歌曲的情感元素融合進聲樂教學中,將戲曲的肢體、面部表情等元素融入聲樂教學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豐富學生的演唱情感、增強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飛.論傳統音樂引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與途徑——以贛南采茶戲為例[J].高教學刊,2017(19).
[2]危瑛.戲曲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16(04).
作者:肖娜 單位:長沙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