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素質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現狀
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以及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方針長期存在一種無法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緊緊扣住高校一時的就業率以及學生在硬性技能方面的掌握,師生之間長期采用的只是一種知識灌輸式的填鴨式教學方針,十分注重當前短期的功利。而忽視的卻是學生看不見的自身素質教育的提升,忽視了學生除了個人技能之外的個人品格、理想、精神以及意識的培養。造成了學生雖然個人能力出眾卻不知禮貌,技能掌握扎實卻不知為何而學,不知樹立個人理想,而生活趣味日趨低下庸俗。雖然素質教育無法替代專業技術的教育,但是卻和專業技術教育猶如人的量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1世紀的發展,知識爆炸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網絡通訊技術的極大普及,信息傳遞的速度和廣度,波及的范圍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和角落,也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常態,面對這種形勢,加強素質教育顯得十分必要,而信息化之下,對于大學生自身的要求不僅僅是專業技術的掌握程度,也同時需要具備專業技術能力之外的素質,這種要求是對學生的全面的要求,涵蓋能力、素質、心理各個方面。而高校在面對這種要求時,唯一的應對就是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知識復合型人才。素質教育是人的內在素質的培養,素質教育涵蓋了人的方方面面,也是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素質教育更多的是對大學生的一種理念上的教育。
三、信息化背景下新的素質教育模式的建立
1.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力度
面對傳統的素質教育模式和信息化發展下的不相適應,各個學校可以開展關于信息時代對于大學生素質要求的主體辯論賽和知識競賽,班級也可以組織活動,利用多種形式和媒介,向大學生宣傳信息時代的特征和對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要求,讓大學生在潛意識里明白信息時代的要求和自身所應該具備的素質,看到差距,才能查漏補缺,才會有進步的空間。
2.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傳統的素質教育的模式已經悄然發生改變。要對大學生在面對信息化之下的素質教育的提升,首先要具備一只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突出的專門化師資力量,運用新技術去向學生傳遞這一信息大潮之下的要求,從思想上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消除信息化背景下所帶給學生的消極不好的影響。教師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各種素質和能力的具備,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和培養。其次,讓學生自己成為網絡上的主角,弘揚積極進步的校園網絡文化,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發展自己。老師可以在網上和學生進行相互學習交流,彼此交流心得體會,相互促進,相互促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單單是老師的責任,學校各個部門,各個機構之間應該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商定出臺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生素質教育的相關規范,構筑起對學校學生各個方面的覆蓋,在整個學校,形成對學生信息化下的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逐步取代傳統素質教育模式在信息化發展面前的缺位和不足。
3.建立更加科學的素質教育的體系
我國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起步較晚,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應對制度,而傳統的素質教育模式又根本無法滿足信息化發展之下的要求。大多數高校雖然開設了專門的信息教育專業的課程和計算機課程,但是老師無法針對社會的需求去培養學生所應該具備的素質,大學生本身的素質又不具備,信息化觀念淡薄,這些專業課程大多數成了名不副實的死專業。為此,學校應該圍繞信息的來源,傳播,分析,處理,查詢,評價等多各方面建構起信息教育下素質教育的課程,主要培養起大學生在面對信息時應該具備的意識和觀念,通過全覆蓋式的信息教育模式,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培養,從而培養出大學生在信息化背景要求下所應該具備的科學的處理能力。并且通過建立起的科學有效的信息化下的素質教育的評價和綜合評估體系,對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從而形成整個科學的信息化下素質教育的體系,進而培養出適應信息化發展所需求的技術能力優越,同時綜合素質能力過硬的綜合型人才。由此,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建立起具有我國特色的,能夠勝任時展的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體系,為我國在世界競爭中源源不斷的輸送高質量,有充分競爭力的人才。
作者:劉冰向飛單位: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